1.本实用新型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单元。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永磁电机中,转子的永磁体一般采用表贴式结构或内置式结构。其中,表贴式结构在固定永磁体的时候,在永磁体的外圈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在电机装配的时候,永磁体和定子内表面摩擦,使得永磁体的表面镀层划伤甚至永磁体破裂,电机装配风险高,难度大;永磁体镀层划伤后使得永磁体表面氧化,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单元,旨在避免定子与永磁体在安装时的摩擦,延长永磁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机装配风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子单元,包括环形的转子支架,以及绕所述转子支架的轴线交替设于所述转子支架外圈的磁极铁芯和永磁体,相邻两个所述磁极铁芯挤压于所述永磁体的两侧,所述磁极铁芯的外周面高于所述永磁体的外周面;
5.所述转子支架的内圈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磁极铁芯的连接件,所述转子支架上还是设有用于与电机转轴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连接件靠近电机转轴的一侧。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转子支架之间。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筋绕所述转子支架的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铁芯在平行于所述转子支架轴向的方向上贯穿有铁芯键,所述铁芯键上设有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磁极铁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转子支架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圈。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铁芯与所述转子支架之间还设有隔磁挡板,每个所述隔磁挡板对应多个所述磁极铁芯设置,所述隔磁挡板上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铁芯键的两轴端还分别设有定位挡板,每个所述定位挡板对应多个所述磁极铁芯设置,所述定位挡板用于在所述转子支架的轴向上对所述永磁体进行限位。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铁芯键上设有平行于所述转子支架轴向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定位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的连接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定位挡板,且与所述第二安装
孔过盈配合;
14.或,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设于所述定位挡板,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螺纹配合。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铁芯的内圈和外圈均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限定所述永磁体在所述转子支架径向上的位置。
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子单元通过磁极铁芯实现对永磁体的固定,避免了在永磁体上开孔影响永磁体的磁场均匀性;磁极铁芯的外周面高于永磁体的外周面,在与定子磁吸的过程中,磁极铁芯顶在定子的内圈,避免了永磁体与定子的摩擦,防止永磁体的表面镀层划伤甚至破裂,延长了永磁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机的装配风险;由于连接件设置在了转子支架的内圈,转子支架上安装板的位置对连接件起到了让位,方便连接件的安装,同时方便与电机转轴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磁极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铁芯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转子支架;20-磁极铁芯;30-永磁体;40-隔磁挡板;50-定位挡板
24.11-安装板;21-铁芯键;
25.12-加强筋;22-第一安装孔;
26.23-第二安装孔;
27.24-限位台阶;
28.2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子单元进行说明。所述转子单元,包括环形的转子支架10,以及绕转子支架10的轴线交替设于转子支架10外圈的磁极铁芯20和永磁体30,相邻两个磁极铁芯20挤压于永磁体 30的两侧,磁极铁芯20的外周面高于永磁体30的外周面;转子支架10的内圈设有用于固定磁极铁芯20的连接件25,转子支架10上设有用于与电机转轴连接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位于连接件25靠近电机转轴的一侧。
31.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单元,在组装的时候,将磁极铁芯20和永磁体30交替设置在转子支架10的外圈,其中每个磁极铁芯20通过连接件25与转子支架10进行固定,相邻的两个磁极铁芯20挤压于永磁体30的两侧实现对永磁体30 的固定,组装完毕后,转子支架10上的安装板11与电机转轴连接,永磁体30 由于磁吸作用,使其与定子吸附在一起,但是又因为磁极铁芯20的外周面高于永磁体30,避免了永磁体30与定子产生直接接触。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子单元通过磁极铁芯20实现对永磁体30 的固定,避免了在永磁体30上开孔影响永磁体30的磁场均匀性;磁极铁芯20 的外周面高于永磁体30的外周面,在与定子磁吸的过程中,磁极铁芯20顶在定子的内圈,避免了永磁体30与定子的摩擦,防止永磁体30的表面镀层划伤甚至破裂,延长了永磁体3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机的装配风险;由于连接件 25设置在了转子支架10的内圈,转子支架10上安装板11的位置对连接件25 起到了让位,方便连接件25的安装,同时方便与电机转轴进行连接。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安装板11的加固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安装板11靠近连接件25的一侧设有加强筋12,加强筋 12连接于安装板11和转子支架10之间。安装板11靠近连接件25的一侧即安装板11背离电机转轴的一侧,通过在转子支架10和安装板11的之间设置加强筋12,提高安装板11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在电机转轴带动转子支架10转动的时候,提高转动的稳定性。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加强筋12在转子支架10轴向上的长度未超过连接件25 与安装板11之间的间距时,加强筋12的位置可任意安装;当加强筋12在转子支架10轴向上的长度超过连接件25与安装板11之间的间距时,相邻两个连接件25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安装加强筋12的空间。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强筋12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 1及图3,加强筋12绕转子支架10的轴线均匀分布有多个。加强筋12设置的数量增多,以及其位置的均匀分布,使得安装板11的稳固性越好。可选的,加强筋12的数量可以为6个,保证安装板11的强度基础上,也不会因为使用过多的加强筋12而提高成本。
3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磁极铁芯20可以采用如图2及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4,磁极铁芯20在平行于转子支架10轴向的方向上贯穿有铁芯键21,铁芯键21上设有与连接件25连接的第一安装孔22,磁极铁芯2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2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连接件25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安装孔22 配合。在对磁极铁芯20进行安装与拆卸的时候,与连接件25配合的孔容易损耗,如果第一安装孔22设置在磁极铁芯20上,则第一安装孔22由于磨损无法与连接件25配合时,就需要更换磁极铁芯20,加大了维修成本;通过设置铁芯键21的情况下,单独对铁芯键21进行更换比更换磁极铁芯20的成本更低。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件25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 1及图3,连接件25为螺栓,螺栓与转子支架10之间还设有弹性垫圈。连接件 25为螺栓,则第一安装孔22为内螺纹孔,连接更加牢固;通过设置弹性垫圈,可保证螺栓连接的稳固性,防止螺栓松动。
38.作为连接件25的可选结构,连接件25也可以是固定销,固定销插设在第一安装孔22内并与第一安装孔22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3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磁极铁芯20与转子支架10之间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磁极铁芯20与转子支架10之间还设有隔磁挡板40,每个隔磁挡板40对应多个磁极铁芯20设置,隔磁挡板40上设有供连接件25穿过的第二通孔。在安装的连接件25的时候,连接件25实现对磁极铁芯20和隔磁挡板40的同步固定,每个隔磁挡板40对应多个磁极铁芯20,可减少隔磁挡板40的使用数量,方便安装,降低劳动强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位永磁体30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铁芯键21的两轴端(此处的两轴端,是指在转子支架10的轴向上铁芯键21的两端部,下文
中的轴端均与此处相同)还分别设有定位挡板 50,每个定位挡板50对应多个磁极铁芯20设置,定位挡板50用于在转子支架 10的轴向上对永磁体30进行限位。永磁体30主要靠相邻两个磁极铁芯20的挤压实现固定,通过设置定位挡板50,挡设在转子支架10轴向上永磁体30的两端部,限定永磁体30的位置,防止永磁体30脱出。
41.具体地,定位挡板50也可以对应多个磁极铁芯20进行设置,其中定位挡板50对应的磁极铁芯20数量和隔磁挡板40对应的磁极铁芯20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当一个挡板的长度范围内对应3个磁极铁芯20时,隔磁挡板 40可对应3个或5个磁极铁芯20,挡板和隔磁挡板40相互之间对应的磁极铁芯20数量没有联系。
4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挡板50的安装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铁芯键21上设有平行于转子支架10轴向的第二安装孔23,定位挡板50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23配合的连接部。第二安装孔23与第一安装孔22虽然都设置在铁芯键21上,但是相互之间不连通,第二安装孔23也设置在铁芯键21上,避免了定位挡板50与磁极铁芯20之间连接产生磨损需要更换,更换铁芯键21相比于更换磁极铁芯20成本更低。
4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挡板50的安装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3,连接部固设于定位挡板50,且与第二安装孔23过盈配合;或,连接部可拆卸设于定位挡板50,且与第二安装孔23螺纹配合。当连接部固设于定位挡板50时,连接部为锥柱体或圆柱体,在安装的时候,将定位挡板50 上的锥柱体或圆柱体对应第二安装孔23,通过敲击等方式使得连接部与第二安装孔23配合;当连接部可拆卸设于定位挡板50时,连接部为螺钉,将挡板对应第二安装孔23后,拧紧螺钉实现定位挡板50的固定。
44.本实施例中,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挡板的固定,连接方式简单,连接效果稳固,方便操作。
4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定位挡板50对应多个磁极铁芯20,在进行定位挡板 50的安装时,是需要将定位挡板50与其长度范围内首末两端的第二安装孔23 进行固定即可,方便安装。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位永磁体30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4,磁极铁芯20的内圈和外圈均设有限位台阶24,限位台阶24用于限定永磁体30在转子支架10径向上的位置。永磁体30主要靠相邻两个磁极铁芯20的挤压实现固定,通过设置限位台阶24,限定永磁体30的位置,防止永磁体30脱出。
47.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挡板50和限位台阶24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一同设置,当定位挡板50和限位台阶24均设置的时候,在转子支架10的轴向和径向均对永磁体30进行限位,提高永磁体30固定的牢固性。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