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信电缆加工的送料装置

专利查询2022-7-2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加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电缆加工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通信电缆线束在生产后通常需要对电缆的端部进行剥皮、焊接接头等操作,当电缆数量较多时,需要通过人工频繁的将电缆端部重复上料至加工装置中,工作量较大,费时费力,且人工上料容易出现夹手等危险,不利于通信电缆的大批量高效加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电缆加工的送料装置,解决现有电缆加工装置在送料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一种用于通信电缆加工的送料装置,包括上机架和下机架,所述下机架上设有弧形的下壳体,所述上机架下对称设有两个挂臂,其中一个挂臂的外侧设有伺服电机,两个挂臂之间设有弧形的上壳体和中空的送料滚筒,所述送料滚筒的两端均与挂臂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送料滚筒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送料滚筒被包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所述送料滚筒的表面沿径向均匀设有若干线束卡槽,所述送料滚筒上设有负压吸附组件,所述负压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固定通信电缆于线束卡槽内,所述上壳体的后端设有挡板,所述下壳体的后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挡板之间设有挤压推进组件,所述挤压推进组件用于将线束抵接在送料滚筒表面,所述挤压推进组件下设有复位机构。
5.优选地,所述负压吸附组件包括设于挂臂下端的风管,所述风管的一端连接负压风机,另一端连通送料滚筒的端部中央,所述风管与送料滚筒转动连接,所述线束卡槽内均设有若干吸附孔。
6.优选地,所述挤压推进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板和挡板之间的推料块,所述推料块的底部设有两个滑块和一个牵拉块,所述安装板上对称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后端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通槽,所述牵拉块设于通槽内,所述牵拉块的下部由通槽内伸出并与复位机构顶部搭接。
7.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板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转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底部与支架的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座的上部与牵拉块的下部搭接。
8.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一端穿出支架并设有转柄。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0.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滚筒的转动配合上壳体和下壳体可以将线束逐一喂料给加工装置,无须人工喂料,提高了加工效率。负压吸附组件将通信电缆吸附于线束卡槽内,防止送料滚筒转动时,通信电缆与上壳体和下壳体摩擦导致的滑脱卡线。挤压推进组件通过将通信电缆抵接在送料滚筒表面,便于电缆卡入线束卡槽内并随后进入送料滚筒与下壳体
之间的间隙内,达到逐一顺次送料目的,复位机构便于将推料块拉出后进行上料。
附图说明
11.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4.其中,1-下机架,11-上机架,12-挂臂,2-支架,21-螺杆,22-转柄,23-滑座,3-下壳体,31-上壳体,32-挡板,4-送料滚筒,41-线束卡槽,42-吸附孔,5-安装板,51-滑槽,52-弹簧,53-滑块,54-通槽,6-伺服电机,7-推料块,71-牵拉块,8-风管,10-加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通信电缆加工的送料装置,包括上机架11和下机架1,所述下机架1上设有弧形的下壳体3,所述上机架11下对称设有两个挂臂12,其中一个挂臂12的外侧设有伺服电机6,两个挂臂12之间设有弧形的上壳体31和中空的送料滚筒4,所述送料滚筒4的两端均与挂臂12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送料滚筒4的一端与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送料滚筒4被包设于上壳体31和下壳体3内,所述送料滚筒4的表面沿径向均匀设有若干线束卡槽41,所述送料滚筒4上设有负压吸附组件,所述上壳体31的后端设有挡板32,所述下壳体3的后端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与挡板32之间设有挤压推进组件,所述挤压推进组件下设有复位机构。所述上壳体31和下壳体3的上端之间形成取料口,所述送料滚筒4在取料口处外露。所述送料滚筒4与上壳体31和下壳体3件保持适当的间隙,供单一线束通过。伺服电机6可采用步进的方式转动,间隔一定的时间供加工装置10对线束端部进行加工。
17.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附组件包括设于挂臂12下端的风管8,所述风管8的一端连接负压风机,另一端连通送料滚筒4的端部中央,所述风管8与送料滚筒4转动连接,所述线束卡槽41内均设有若干吸附孔42。
18.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推进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板5和挡板32之间的推料块7,所述推料块7的底部设有两个滑块53和一个牵拉块71,所述安装板5上对称设有两个滑槽51,所述滑块53滑动连接于滑槽51内,所述滑块53与滑槽51后端之间设有弹簧52,所述安装板5上还设有通槽54,所述牵拉块71设于通槽54内,所述牵拉块71的下部由通槽54内伸出并与复位机构顶部搭接。由于推料块7的压接力较大,以保证线束抵接在送料滚筒4表面,因此手动复位较为费力,故而设置复位机构对推料块7进行复位完成上料操作。推料块7的前端面可以设置成与上壳体31和下壳体3相同弧度的弧面,便于压接。
19.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板5下的支架2,所述支架2的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螺杆21,所述螺杆21上转动连接有滑座23,所述螺杆21的一端穿出支架2并设有转柄22。所述滑座23的底部与支架2的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座23的上部与牵拉块71的下部搭。
20.工作过程及原理:本送料装置设于加工装置10的侧面,加工前,转动螺杆21,将滑
座23向后滑出,滑座23拉动牵拉块71向后移动,牵拉块71带动推料块7向后移动,此时,推料块7底部的滑块53也随之向后移动,滑块53压缩弹簧52,转动螺杆21直至推料块7完全移出挡板32,将梳理后的若干平行线束放入挡板32与安装板5之间,随后反转螺杆21,滑座23前行,滑块53在弹簧52的作用下前行,滑块53带动推料块7前行,推料块7挤压线束,将线束抵接在送料滚筒4表面,推料块7在线束的阻挡下停止前行,从而牵拉块71也停止前行,继续转动螺杆21,直至滑座23与牵拉块71脱离并至最大行程,此时滑座23与牵拉块7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打开伺服电机6和负压风机,送料滚筒4随之转动,线束在推料块7的推动下卡入线束卡槽41内,并被吸附孔42固定在线束卡槽41内,随着送料滚筒4的转动线束进入送料滚筒4和下壳体3之间的间隙,线束被逐一送入加工装置10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线束脱离加工装置10继续向上转动,直至从上壳体31和下壳体3之间的开口处露出,取出线束即可,当线束全部进入送料滚筒4和下壳体3的间隙内时,推料块7在弹簧52的推动下前行至最大行程,此时滑座23与牵拉块71再次搭接,转动螺杆21,拉出推料块7继续进行上料即可。
21.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