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塑造性,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会在混凝土中同时混入粗骨料和细骨料,然后将粗骨料、细骨料和砂浆同时混入搅拌设备内,然后进行搅拌。
3.传统的混合装置在使用时,由于骨料搅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导致容易粘附在混合筒的内壁,导致骨料的混合效果较差,另外现有混合装置的搅拌叶多为固定在搅拌轴上,虽然具有一定的搅拌效果,但在遇到较大颗粒时,只能推动颗粒进行移动,容易导致较大颗粒堆积,导致混料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解决了由于骨料搅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导致容易粘附在混合筒的内壁,导致骨料的混合效果较差,另外现有混合装置的搅拌叶多为固定在搅拌轴上,虽然具有一定的搅拌效果,但在遇到较大颗粒时,只能推动颗粒进行移动,容易导致较大颗粒堆积,导致混料效果不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斗和斗盖,所述混料斗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斗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远离搅拌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刮杆,所述第一搅拌叶的相对侧活动安装有转辊,所述转辊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
6.优选的,所述混料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且四个支撑杆呈圆周安装在支撑环的底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支撑环和支撑杆之间的配合方便对整个混料装置进行支撑。
8.优选的,所述斗盖套接在混料斗顶部的外侧,所述斗盖的顶部开设有进料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可通过进料槽向混料斗的内部添加骨料。
10.优选的,所述刮杆远离第一搅拌叶的一侧与混料斗的内壁相接触。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刮杆可对粘附在混料斗内壁的骨料进行刮除,防止骨料粘附堆积在混料斗的内壁,影响混料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搅拌轴、第一搅拌叶、转辊和第二搅拌叶之间的配合,方
便对混料斗内部的骨料进行搅拌混合,只需启动驱动电机即可,另外转辊在骨料的推动下可在第一搅拌叶之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进行转动,提高搅拌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
14.2、通过设置的刮杆可对粘附在混料斗内壁的骨料进行刮除,防止骨料粘附堆积在混料斗的内壁,从而提高搅拌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混料斗;2、斗盖;3、支撑环;4、出料管;5、挡板;6、把手;7、铰接柱;8、支撑杆;9、驱动电机;10、支撑架;11、搅拌轴;12、第一搅拌叶;13、转辊;14、第二搅拌叶;15、刮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斗1和斗盖2,所述混料斗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4,所述出料管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柱7,所述铰接柱7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6,所述斗盖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12,所述第一搅拌叶12远离搅拌轴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刮杆15,所述第一搅拌叶12的相对侧活动安装有转辊13,所述转辊1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14。
22.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将骨料放入到混料斗1的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启动后其驱动端可带动搅拌轴11进行转动,搅拌轴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12进行转动,对混料斗1内部骨料进行搅拌混合,另外转辊13在骨料的推动下可在第一搅拌叶12之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14进行转动,提高搅拌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同时刮杆15可对粘附在混料斗1内壁的骨料进行刮除,防止骨料粘附堆积在混料斗1的内壁,搅拌混合完毕后,可通过把手6拉动挡板5,使挡板5在铰接柱7的外侧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出料管4进行放料。
23.实施例二:
24.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混料斗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环3,所述支撑环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8,且四个支撑杆8呈圆周安装在支撑环3的底部,所述斗盖2套接在混料斗1顶部的外侧,所述斗盖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槽,所述刮杆15远离第一搅拌叶12的一侧与混料斗1的内壁相接触。
25.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环3和支撑杆8之间的配合方便对整个混料装置进行支撑,可通过进料槽向混料斗1的内部添加骨料,刮杆15可对粘附在混料斗1内壁的骨料进行刮除,防止骨料粘附堆积在混料斗1的内壁,影响混料效果。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骨料放入到混料斗1的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启动后其驱动端可带动搅拌轴11进行转动,搅拌轴1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搅拌叶12进行转动,对混料斗1内部骨料进行搅拌混合,另外转辊13在骨料的推动下可在第一搅拌叶12之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14进行转动,提高搅拌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同时刮杆15可对粘附在混料斗1内壁的骨料进行刮除,防止骨料粘附堆积在混料斗1的内壁,搅拌混合完毕后,可通过把手6拉动挡板5,使挡板5在铰接柱7的外侧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出料管4进行放料。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斗(1)和斗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斗(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4),所述出料管(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柱(7),所述铰接柱(7)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6),所述斗盖(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0),所述支撑架(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12),所述第一搅拌叶(12)远离搅拌轴(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刮杆(15),所述第一搅拌叶(12)的相对侧活动安装有转辊(13),所述转辊(1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斗(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环(3),所述支撑环(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8),且四个支撑杆(8)呈圆周安装在支撑环(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盖(2)套接在混料斗(1)顶部的外侧,所述斗盖(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杆(15)远离第一搅拌叶(12)的一侧与混料斗(1)的内壁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骨料混合装置,包括混料斗和斗盖,所述混料斗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斗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拌轴。通过驱动电机、搅拌轴、第一搅拌叶、转辊和第二搅拌叶之间的配合,方便对混料斗内部的骨料进行搅拌混合,只需启动驱动电机即可,另外转辊在骨料的推动下可在第一搅拌叶之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进行转动,提高搅拌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提升建筑材料的混合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于云涛 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云涛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