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8  123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土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


背景技术:

2.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个领域的工业生产过程和人们的生活对电能的利用已十分普及,电能从发电厂到用户,需要经过输电、变电、配电等过程,而电力线路是将变、配电所与各电能用户或用电设备联接起来,由电源端(变、配电所)向负荷端(电能用户或用电设备)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导体回路。电力线路主要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二种;电缆线路铺设在电力通道内,常见的室外电缆敷设方式有地下直埋敷设、穿保护管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一般在电缆通道的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及直线通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工作井,便于穿线施工、定期检查和维护。传统的电力通道工作井采用砖砌体或现浇素混凝土,但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对配电线路建设要求按照“两型一化”的标准执行,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化。现阶段,各地均在积极研究装配式预制件以满足新要求下的电力通道建设需求。
3.与现场浇筑电力通道相比,装配式电力通道具有如下优点:(1)施工工期短:以现浇一公里高压电力通道为例,要经历开挖、打垫层、砌外模、支内模、钢筋下料、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到最后回填土方,正常施工周期需要两个月左右。而装配式电力通道,所有预制件产品的所有工序均在工厂完成,在现场做好垫层后便可直接进行拼装,施工周期只需要15天左右,时间能缩短75%左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占用交通道路的情况,对影响正常通行而产生的占道费、环保措施费将极大的降低。(2)工程质量有保障:供电安全是重中之重,传统的土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需要现场浇筑,受场地、环境、气候影响较大,隐蔽工程的偷工减料的情况难以避免,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最常用的砖砌、素混凝土配电柜基础在软土地基上还常常会有沉降过大而导致开裂的情况发生,为以后供电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装配式预制件的产品在工厂内完成,有完整的质控措施,其质量可控性强,质量可靠。(3)符合环保要求: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扬尘及染污等问题无法避免,而在工厂内生产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有效的解决了环保问题。(4)施工成本低:对于150电缆井端节(150*2000*650),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施工,其成本约在1480元/个左右,这其中可能还含有长时间占道的不可控因素;而预制电缆井端节在工厂制作,在现场开挖垫层及吊装运输安装施工,概算在1150元/个左右,而由于装配式预制件在工厂内加工而成,并采用流水线式生产,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整体成本更进一步低于现场制作的成本,而且预制件的模板复用率高,能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
4.综上所述,传统的现场施工方式的施工工序繁琐,施工周期长,对劳动力需要量大,且施工周期受环境影响较大,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后期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该端节不需要进行现场浇筑,安装和施工过程更加便捷,且能有效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包括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立式框架,所述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设置在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内部,且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外表面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内表面贴合的固定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且二者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盖板搁置台阶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一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对应侧端沿相平齐,且均固定连接在立式框架的一侧面的四周边沿并形成端部管节;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另一侧端沿位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对应侧端沿的内侧,且二者的侧端沿之间形成定位凹台b;所述立式框架的中心开设有贯通的通过孔。
7.进一步,为了能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进行端节与相配套的端节进行加强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中每个竖向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至少开设有一个手孔,并至少开设有一个连接通孔b;
8.所述手孔靠近定位凹台b的设置;
9.所述连接通孔b与手孔一一相对应的设置,且连接通孔b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长度方向横向延伸,其一端延伸到定位凹台b中,另一端延伸到手孔的内部。
10.进一步,为了能方便吊装,所述端部管节的每个竖直段均左右相对称的开设有两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贯穿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设置。
11.进一步,为了方便形成工作井,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尺寸与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的尺寸相适配,并通过两侧的盖板搁置台阶b支撑在端部管节的上开口端。
12.进一步,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所述立式框架的上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相平齐,立式框架的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外侧面相平齐,且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立式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包括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立式框架,所述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设置在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内部,且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外表面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内表面贴合的固定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且二者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盖板搁置台阶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一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对应侧端沿相平齐,且均固定连接在立式框架的一侧面的四周边沿并形成端部管节;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另一侧端沿位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对应侧端沿的内侧,且二者的侧端沿之间形成定位凸台b;所述立式框架的中心开设有贯通的通过孔。
14.所述端部管节的底部背离立式框架一端的中部开设有集水坑。
15.进一步,为了能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进行端节与相配套的端节进行加强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中每个竖向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至少开设有一个手孔,并至少开设有一个连接通孔b;所述手孔靠近定位凸台b的设置;所述连接通孔b与手孔一一相对应的设置,且连接通孔b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长度方向横向延伸,其一端延伸到定位凸台b中,另一端延伸到手孔的内部。
16.进一步,为了能方便吊装,所述端部管节的每个竖直段均左右相对称的开设有两个吊装孔,所述吊装孔贯穿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设置。
17.进一步,为了方便形成工作井,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尺寸与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的尺寸相适配,并通过两侧的盖板搁置台阶b支撑在端部管节的上开口端。
18.进一步,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所述立式框架的上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相平齐,立式框架的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外侧面相平齐,且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和立式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可以通过形成的盖板搁置台阶b来进行预制盖板的安装;通过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一侧端沿错位形成定位凹台b或定位凸台b,这样,可以与具有与定位凹台b相适配的定位凸台b的部件或者与具有与定位凸台b相适配的定位凹台b的部件进行便捷的插接,从而能保证铺设成的管道能够连接的更加紧密、更加牢固。同时,可以采用在相邻部件之间的连接通孔b中穿入不锈钢螺栓以加强连接。集水坑的设置能方便进行集水。该端节安装和施工过程更加便捷,有助于实现装配电缆井的快速铺设,且能有效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该端节的定位凸台b或定位凹台b处还可以设置橡胶防水垫,以在不锈钢螺栓施加预应力后,可以使得相邻部件形成的管道或工作井在具备防水功能的同时具有适应地基变形的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装配盖体的立体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装配盖体的立体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25.图中:1、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3、盖板搁置台阶b,4、定位凹台b,5、手孔,6、连接通孔b,7、立式框架,8、通过孔,9、集水坑,10、吊装孔,11、定位凸台b, 1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包括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和立式框架7,所述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设置在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内部,且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外表面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内表面贴合的固定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上端沿,且二者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盖板搁置台阶b3;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一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对应侧端沿相平齐,且均固定连接在立式框架7的一侧面的四周边沿并形成端部管节;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另一侧端沿位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对应侧端沿的内侧,且二者的侧端沿之间形成定位凹台b4;所述立式框架7的中心开设有贯通的通过孔8。
29.为了能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进行端节与相配套的端节进行加强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中每个竖向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至少开设有一个手孔5,并至少开设有一个连接通孔b6;
30.所述手孔5靠近定位凹台b4的设置;
31.所述连接通孔b6与手孔5一一相对应的设置,且连接通孔b6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长度方向横向延伸,其一端延伸到定位凹台b4中,另一端延伸到手孔5的内部。作为一种优选,连接通孔b6中固定嵌设有钢管。
32.为了能方便吊装,所述端部管节的每个竖直段均左右相对称的开设有两个吊装孔10,所述吊装孔10贯穿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和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设置;作为一种优选,吊装孔10中固定嵌设有钢管。
33.为了方便形成工作井,还包括盖板12,所述盖板12的尺寸与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上端沿的尺寸相适配,并通过两侧的盖板搁置台阶b3支撑在端部管节的上开口端。
34.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同时,能有助于减少中间安装环节,所述立式框架7的上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上端沿相平齐,立式框架7的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外侧面相平齐,且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和立式框架7为一体式结构。
35.实施例2:
36.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电缆通道的工作井端节,包括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和立式框架7,所述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设置在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内部,且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外表面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内表面贴合的固定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上端沿,且二者的上端沿之间形成盖板搁置台阶b3;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一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对应侧端沿相平齐,且均固定连接在立式框架7的一侧面的四周边沿并形成端部管节;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另一侧端沿位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对应侧端沿的内侧,且二者的侧端沿之间形成定位凸台b11;所述立式框架7的中心开设有贯通的通过孔8。
37.所述端部管节的底部背离立式框架7一端的中部开设有集水坑9。
38.为了能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进行端节与相配套的端节进行加强连接,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中每个竖向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至少开设有一个手孔5,并至少开设有一个连接通孔b6;所述手孔5靠近定位凸台b11的设置;所述连接通孔b6与手孔5一一相对应的设置,且连接通孔b6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长度方向横向延伸,其一端延伸到定位凸台b11中,另一端延伸到手孔5的内部。作为一种优选,连接通孔b6中固定嵌设有钢管。
39.为了能方便吊装,所述端部管节的每个竖直段均左右相对称的开设有两个吊装孔10,所述吊装孔10贯穿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和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设置。作为一种优选,吊装孔10中固定嵌设有钢管。
40.为了方便形成工作井,还包括盖板12,所述盖板12的尺寸与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的上端沿的尺寸相适配,并通过两侧的盖板搁置台阶b3支撑在端部管节的上开口端。
41.为了保证整体的强度,所述立式框架7的上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上端沿相平齐,立式框架7的侧端沿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1的外侧面相平齐,且外u形钢筋混凝土
板b1、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2和立式框架7为一体式结构。
42.通过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低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上端沿,可以通过形成的盖板搁置台阶b来进行预制盖板的安装;通过使内u形钢筋混凝土板b与外u形钢筋混凝土板b的一侧端沿错位形成定位凹台b或定位凸台b,这样,可以与具有与定位凹台b相适配的定位凸台b的部件或者与具有与定位凸台b相适配的定位凹台b的部件进行便捷的插接,从而能保证铺设成的管道能够连接的更加紧密、更加牢固。同时,可以采用在相邻部件之间的连接通孔b中穿入不锈钢螺栓以加强连接。该端节安装和施工过程更加便捷,有助于实现装配电缆井的快速铺设,且能有效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该端节的定位凸台b或定位凹台b处还可以设置橡胶防水垫,以在不锈钢螺栓施加预应力后,可以使得相邻部件形成的管道或工作井在具备防水功能的同时具有适应地基变形的功能。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