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台灯。
背景技术:
2.台灯为常见灯具,常见的一款台灯为在筒体的顶端安装灯板并以灯罩笼罩,此类台灯常见的问题在于稳定性较差,尤其是灯罩直径大于筒体时,其稳定性较差,对此常见的措施为在筒体底端安装径向尺寸远大于筒体的座体,但此结构导致体积变大,需改进。
3.此外,现有台灯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组装的便利性较差,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文件公开新型台灯,包括筒体及其顶端部固定的灯罩,灯罩内、筒体的顶端位置设置灯板,筒体腔内设置电路板、电池模组,所述灯板、电池模组均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筒体腔内设置配重块。本方案中在台灯中加入配重块,以提高台灯的稳定性。
6.进一步,所述配重块固定在筒腔壁上且与电池模组相对,合理布局,节省空间。
7.进一步,所述灯罩的横截面最大直径大于筒体的直径,对常规台灯而言,球形灯罩直径大于台灯易产生如头重脚轻的情形,稳定性差,但本方案中加入配重块以提高筒体的重量,继而提升稳定性。
8.进一步,所述灯罩的周面成型有棱锥,若干棱锥均匀分布,起到柔光的效果,优选四棱锥。
9.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底部筒口处设置充电座,充电座上方的筒腔内设置电路板、电源模组及配重块,充电座与电路板连接,增加充电座以对电池模组充能,可在充电座上安装插口或充电线。
10.进一步,所述筒体包括相套合的外套筒、内套筒,内套筒的周面设置缺口以供电池模组进入,并在该缺口处固定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配重块,内外套筒结构有助提升筒体结构的稳定性,如外套筒可选择铝合金材质,内套筒周面位置预留缺口,电池模组可直接自缺口处进入,方便组装成型。
11.进一步,所述缺口对应的内套筒腔壁上、下设置凸柱一,电池模组嵌入两凸柱之间,且安装板对应凸柱一的位置设置凸柱二,凸柱二中间沿轴向成型有供螺钉拧入的通孔,方便以螺钉自安装板外拧入凸柱一中,从而将安装板与外套筒固定为一体。
12.进一步,两凸柱一之间、电池模组对应的内套筒腔壁上固定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开关,内套筒及外套筒对应开关的位置设置孔。开关的结构可根据需要选择。
13.优选的开关如下:开关包括底板及按键,底板固定在电路板上,底板对应电路板上触发部的位置设置孔,触发部上设置连接柱,底板上设置按键且按键上设置导向孔,底板上设置导向柱且导向柱自导向孔伸出,触发部上的连接柱自底板上孔伸出并抵接按键,按键端部自内套筒腔壁上所开的孔中凸出并位于外套筒腔壁上对应所开的孔中以供按压,该结
构下按压更稳定。
14.进一步,所述内套筒顶端筒口处成型支撑柱,灯板固定在支撑柱上,且该顶端筒口处螺接套环,灯罩底端开口处周边外凸且外凸的部分嵌入套环的环口中,以支撑柱对接灯板,如常见的螺钉固定,灯罩嵌入套环口固定,该结构下方便组装成型。
15.进一步,所述内套筒底端筒口处成型安装槽且槽内设置充电接口,安装槽周边间隔设置垫片,该结构下方便充电等线材自垫片之间间隙穿过与充电座连接,充电接口可直接对接充电线或对接充电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改进台灯结构,增加配重块以提高台灯的稳定性,并改进筒体结构以方便组装成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实施例1中本台灯的结构图;
20.图2是实施例1中去除外套筒后的结构图;
21.图3是实施例1中本筒体的剖面结构图;
22.图4是内套筒的结构图;
23.图5是安装板的结构图;
24.图6是第二种灯罩的结构图;
25.图7是第二种安装板结构图;
26.图8是第一种开关结构图;
27.图9是第二种开关安装结构图;
28.图10是第二种开关分解结构图;
29.图11是台灯与充电座分解状态结构图;
30.其中,附图标记为:
31.1、筒体;2、灯罩;3、充电座;4、灯板;5、电路板;6、电池模组;7、套环;8、配重块;9、开关;10、垫片;11、外套筒;12、内套筒;13、安装板;14、通孔;15、支撑柱;16、凸柱一;17、凸柱二;18、密封圈;19、槽;20、安装槽;21、棱锥;22、充电接口;90、底板;91、按键;92、导向柱;93、连接柱;94、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台灯包括筒体1及其顶端部固定的灯罩2,灯罩2为椭圆形球体,球体中间横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筒体的直径,筒体1的底端安装充电座3,对于灯罩而言,可选用透明材质制备成型球体,如椭圆形,也可在灯罩外周面均匀成型有若干四棱锥
21,以柔化灯光,如图6所示。
35.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筒体1为相套合固定的内套筒12、外套筒11组成,外套筒选用铝合金材质,两端开口以直接套在内套筒上且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内套筒11周面的左侧位置开有供电池模组6、电路板5安装的缺口并在缺口处固定有安装板13,内套筒的腔内左侧位置安装有配重块8,配重块固定在安装板13上,如螺钉紧固,配重块8相对的内套筒腔内壁上安装电池模组6,盒体中内置电池的结构,电池模组6与腔内壁之间安装电路板5,并在内套筒、外套筒对应电路板的位置成型槽以安装开关9,如图8所示,开关顶端部分凸出形成按键,按键自内套筒、外套筒对应开的孔中凸出,开关底端与电路板上触发部抵接,此部分结构属于常见结构,对此不再详述。当然,开关还可选用图9、图10所示的结构,开关为分体式,包括底板90及按键91,底板可通过胶黏或螺钉固定在电路板上,底板对应电路板上触发部的位置开孔,触发部上固定连接柱93,按键91位于底板上且按键尾端部分开有导向孔94,底板上对应位置成型导向柱92,导向柱自导向孔伸出,触发部上的连接柱自底板上孔伸出并抵接按键,按键端部自内套筒腔壁上所开的孔中凸出并位于外套筒腔壁上对应所开的孔中以供按压。
36.如图4、图3所示,内套筒11的顶端筒口处安装灯板4,常规板体上固定灯珠的结构,电路板与充电座、灯板、开关及电池模组均连接。
37.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组装成型,缺口对应的内套筒12腔壁上、下成型有凸柱一16,电池模组6自缺口处进入并嵌入两凸柱一16之间,安装板13对应凸柱一的位置成型凸柱二17,凸柱二17中心沿轴向成型有供螺钉拧入的通孔14,组装时,将安装板卡在缺口处,凸柱一、凸柱二相对,螺钉自安装板外通孔口处拧入凸柱一中间螺纹孔中,从而将安装板与外套筒固定为一体。此外,为提高密封性,缺口处周边壁上成型有槽19,安装板周边嵌入槽中且该槽中内置密封圈18。当然,上述安装板为全密封缺口的结构,也可选择非全密封型,如图7所示,本安装板仅为图3、图5中安装板的一半,对应的半个缺口未被密封,有助散热,安装板13与内套筒12同样通过凸柱一16、凸柱二17、螺钉的配合固定为一体。
38.为方便灯板的安装,如图3、图4所示,内套筒12顶端筒口处成型有支撑柱15,灯板的板体上开孔并以螺钉拧入使其固定在支撑柱15上,并在该顶端筒口处螺接套环7,灯罩2底端开口处周边外凸且外凸的部分嵌入套环的环口中固定。
39.本实施例中,内套筒12底端筒口处根据充电座的结构尺寸成型有安装槽20且槽内安装充电接口22,充电接口22与电路板5连接,如图1、图3、图11所示以充电座3与安装槽内充电接口对接,安装槽周边间隔固定垫片10,如图1所示,该结构下方便充电座上线材自垫片之间间隙穿过。
40.组装时,可首先将含开关的电路板自缺口进入并以螺钉固定在内套筒腔内壁上,然后安装灯板、充电座并将其与电路板对接,之后在两凸柱一之间卡入电池模组,并将电池模组与电路板对接,配重块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扣在缺口处并以螺钉紧固,拧上套环,并将外套筒套在内套筒上,固定灯罩即可。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