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在电力施工或电器安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挖好的沟槽内铺设大量的线缆,而线缆一般都是成卷包装和装卸的,需要用线缆车进行线缆的卷取,实际的线缆卷取过程中,需要将卷取线缆完毕后的线缆轮取下进行装车,或将未卷线缆的绕线轮安装到线缆车,非常费时费力,同时线缆在使用时不容易找到端头,且端头容易松动,导致线缆松弛,影响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通过设有绕线机构,在进行绕线时能够使得线缆绷紧,同时配合夹紧机构对线缆的端口进行固定,能够防止线缆松弛,同时便于操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有推杆,所述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安装架的一侧由上到下分别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绕线机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牵引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和牵引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架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连接架、螺纹杆和夹板,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一端,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连接架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过连接架通过轴承与夹板转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转动辊、支撑板、导向杆、弹簧和绕线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转动辊的两侧,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绕线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侧且设置在支撑板和绕线板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板设置在支撑板的外侧,所述绕线板的两端设置有挡板。
9.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壳体、丝杆、移动架和牵引轮,所述丝杆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丝杆的外侧,所述移动架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牵引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设置在转动辊的下方,所述移动架通过连接块与丝杆螺纹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有绕线机构,在进行绕线时通过弹簧的弹力能够使得线缆紧密的缠绕在绕线板的外侧,防止松弛,便于线缆的使用;
13.2、通过设有牵引机构,在绕线和放线时,通过牵引机构带动线缆进行移动,使得线缆能够均匀的缠绕在绕线板上,便于线缆的存放,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安装架内侧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的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车体;2、推杆;3、安装架;4、夹紧机构;5、第一伺服电机;6、第二伺服电机;7、绕线机构;8、牵引机构;9、连接架;10、螺纹杆;11、夹板;12、转动辊;13、支撑板;14、导向杆;15、弹簧;16、绕线板;17、挡板;18、壳体;19、丝杆;20、移动架;21、牵引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3.一种电力工程用绕线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有推杆2,所述车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 3上安装有夹紧机构4,所述安装架3的一侧由上到下分别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5和第二伺服电机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绕线机构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牵引机构8,所述绕线机构7和牵引机构8均设置在安装架3之间,牵引机构8设置在绕线机构7的下方。
24.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夹紧机构4包括连接架9、螺纹杆10 和夹板11,所述连接架9固定连接在安装架3的一端,所述螺纹杆 10螺纹连接在连接架9上,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穿过连接架9通过轴承与夹板11转动连接,在绕线完成后,将线缆的断头放到连接架 9的内侧,通过转动螺纹杆10带动夹板11将线缆进行夹紧,能够防止线缆松弛。
25.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牵引机构8包括壳体18、丝杆19、移动架20和牵引轮21,所述丝杆19与第二伺服电机6连接,所述壳体18设置在丝杆19的外侧,所述移动架20螺纹连接在丝杆19上,所述牵引轮21转动连接在移动架20上,所述丝杆19设置在转动辊12的下方,所述移动架20通过连接块与丝杆19螺纹连接,在绕线时,将线缆穿过牵引轮21和移动架20之间,在缠绕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带动牵引机构8的丝杆19转动,调节移动架20和牵引轮21 的位置,在对线缆缠绕的同时牵引轮21配合转动,使得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绕线板16时,使得线缆保持整齐。
26.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绕线机构7包括转动辊12、支撑板 13、导向杆14、弹簧15和绕线板16,所述支撑板13固定连接在转动辊12的两侧,所述导向杆14的一端与绕线板16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14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13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弹簧15套设在导向杆14的外侧且设置在支撑板13和绕线板16之间,在绕线时弹簧15略微压缩,使得绕线板16收缩,在缠绕完成后,通过弹簧 15的回弹力,使得绕线板16复位,使得线缆保持绷紧状态,防止线缆松弛,所述绕线板16设置在支撑板13的外侧,所述绕线板16的两端设置有挡板17。
2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此绕线车时,将线缆的一端穿过牵引机构8缠绕在绕线机构7的绕线板16上,启动第一伺服电机5带动绕线机构7转动,使得转动辊12带动绕线板16转动,对线缆进行缠绕,在缠绕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6带动牵引机构8的丝杆19转动,调节移动架20和牵引轮21的位置,在对线缆缠绕的同时牵引轮21 配合转动,使得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绕线板16时,使得线缆保持整齐,便于线缆的存放和使用,在绕线完成后,将线缆的断头放到连接架9 的内侧,通过转动螺纹杆10带动夹板11将线缆进行夹紧,能够防止线缆松弛,同时便于进行放线,方便实用。
28.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