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加工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上模用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2.手套初步加工完成后,根据具体使用需要,有时候需要在手套的表面进行挂胶,使其形成具有耐酸碱、抗腐蚀、耐高温、抗寒冷等特殊功能的手套,以便于在机械制造、电焊维修、道路修建、矿山开采、建筑工程、煤矿油田、农林等不同领域作业使用。手套初步缝制好并且从手模取下时,已经进行了同步翻面,即普通手套的加工工艺已经全部完成,但在后续进行挂胶时,还需要将翻面好的手套再次套装到手模上,然后完成专门的挂胶工艺。
3.目前在将手套套装到手模的过程中,均依靠人工先将逐只将手套的端口撑开,再对准手模实施上模操作,因此为纯人工操作,效率低,用工量大,造成生产成本高,大量人力使用也会造成管理、安全生产保障等难度加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自动撑开手套端口的设备,以便于与同步开发的自动上模设备配合使用,实现快速上模,以消除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撑开手套端口,有助于提高手套上模效率的手套上模用撑开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手套上模用撑开装置,用于将手套端口上下撑开,包括手套撑开台,所述手套撑开台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夹取并转移手套的夹取机械臂,所述夹取机械臂的手套夹取端连接有夹取固定座,所述夹取固定座的底端安装有手套夹取装置,所述夹取固定座上位于所述手套夹取装置的侧部安装有手套压板,所述手套压板外侧设有上料片拉板,所述手套压板上安装有与所述上料片拉板连接的上拉板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料片拉板相对设有用于拉动手套端口下料片的下料片拉板,所述下料片拉板传动连接有下拉板驱动装置,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手套撑开台的底端。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套夹取装置包括两个配合使用的夹取臂,两所述夹取臂分别连接至夹取气缸,所述夹取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取固定座内,且两所述夹取臂分别向下延伸设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料片拉板设置为l形板体结构;所述下料片拉板与所述上料片拉板结构相应且对称设置。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拉板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手套压板上的上驱动电机,所述上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驱动轴,所述上驱动轴上相对安装有两个传动齿轮,所述手套压板上平行设有两个与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设置的线型齿条,所述线型齿条端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上料片拉板;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拉板驱动装置的结构一致。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套撑开台侧部还安装有用于将手套端口水平撑开的
水平撑开装置,所述水平撑开装置与所述上料片拉板和所述下料片拉板配合使用。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撑开装置包括转动安装的撑开机械臂,所述撑开机械臂的工作端安装有安装支撑架,所述安装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撑开丝杠,所述撑开丝杠传动连接有撑开电机,所述撑开丝杠上限位螺纹套装有两个撑开臂,且两所述撑开臂与所述撑开丝杠间的螺接方向相反设置。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支撑架内位于两所述撑开臂的外侧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防脱凸台,贯穿所述安装支撑架和所述防脱凸台分别安装有限位开关。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撑开臂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层。
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手套上模用撑开装置,用于将手套端口上下撑开,包括手套撑开台,所述手套撑开台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夹取并转移手套的夹取机械臂,所述夹取机械臂的手套夹取端连接有夹取固定座,所述夹取固定座的底端安装有手套夹取装置,所述夹取固定座上位于所述手套夹取装置的侧部安装有手套压板,所述手套压板外侧设有上料片拉板,所述手套压板上安装有与所述上料片拉板连接的上拉板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料片拉板相对设有用于拉动手套端口下料片的下料片拉板,所述下料片拉板传动连接有下拉板驱动装置,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手套撑开台的底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夹取机械臂带动手套夹取装置将手套转移至手套撑开台上,在上料片拉板和下料片拉板的配合下将手套的端口上下撑开,以便于手套的转移并套装至手模上,且可将夹取机械臂、手套夹取装置、上拉板驱动装置和下拉板驱动装置分别连接至生产控制部件,并在其中将上述部件进行工作时序设置后,实现手套的自动撑开,无需人为干预,使用简单,既可以减少人工用量,还可以保证安全生产,也降低了生产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取固定座及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片拉板与下料片拉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平撑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手套撑开台;2-夹取机械臂;3-夹取固定座;4-夹取臂;5-夹取气缸;6-手套压板;7-上料片拉板;8-升降部件;9-上驱动电机;10-上驱动轴;11-传动齿轮;12-线型齿条;13-线型轨道;14-下料片拉板;15-手套压块;16-撑开机械臂;17-安装支撑架;18-撑开丝杠;19-撑开电机;20-限位杆;21-撑开臂;22-防脱凸台;23-限位开关;24-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21.如图1和图2所示,手套上模用撑开装置,用于将手套端口上下撑开,包括手套撑开台1,在撑开手套时用于支撑手套使用。所述手套撑开台1的侧部转动安装有用于夹取并转移手套的夹取机械臂2,所述夹取机械臂2为工业领域普遍使用的机械臂,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夹取机械臂2的手套夹取端连接有夹取固定座3,所述夹取固定座3可以设置为中空且下端开口设置的矩形盒体结构,与之连接的各部件均安装于其中空内腔中,使其外部轮廓比较整齐。
22.如图2所示,所述夹取固定座3的底端安装有手套夹取装置,通过所述手套夹取装置用于从码放好的头套上料处,将手套夹持住并转移至所述手套撑开台1处,与其它部件配合实施手套上下端口的撑开。具体地,所述手套夹取装置包括两个配合使用的夹取臂4,两所述夹取臂4分别连接至夹取气缸5,两所述夹取臂4分别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夹取臂和所述夹取气缸也可以利用气动手抓来代替,体积小巧,便于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使用,所述夹取气缸5固定安装于所述夹取固定座3内,在所述夹取气缸5的作用下,两所述夹取臂4靠近时实现手套的夹取,分离时实现手套的释放。
23.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夹取固定座3上位于所述手套夹取装置的侧部安装有手套压板6,所述手套压板6外侧设有上料片拉板7,所述手套压板6上安装有与所述上料片拉板7连接的上拉板驱动装置,与所述上料片拉板7相对设有用于拉动手套端口下料片的下料片拉板14,所述下料片拉板14传动连接有下拉板驱动装置,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手套撑开台1的底端。所述上拉板驱动装置可以带动所述上料片拉板平移,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可以带动所述下料片拉板平移,两者在平移过程中配合,实现手套端口的上下撑开。
2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料片拉板7设置为l形板体结构,所述下料片拉板14与所述上料片拉板7结构相应且对称设置。在使用时所述手套夹取装置、所述上料片拉板和所述下料片拉板均作用于手套的手背或手掌位置。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夹取固定座3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升降部件8,所述手套压板6可以固定安装于所述升降部件8的底端,所述升降部件8可以设置为气缸、电动伸缩杆等,完成所述升降压板6的升降驱动。
25.所述上拉板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手套压板6上的上驱动电机9,所述上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驱动轴10,所述上驱动轴10上相对安装有两个传动齿轮11,所述手套压板6上平行设有两个与各所述传动齿轮11啮合设置的线型齿条12,且所述线型齿条12通过对应设置的线型轨道13实现限位滑动安装。所述上驱动电机9启动后,带动所述上驱动轴10和所述传动齿轮11转动,在啮合作用下,所述上拉开滑板6沿着所述线型齿条12的铺设方向进行平移。所述下料片拉板14的驱动方式以及所述下拉板驱动装置的结构,分别与所述上拉开滑板6和所述上拉板驱动装置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详细描述。所述手套压板6的设有手套压块15,在进行手套端口的拉开过程中,所述手套压块15将手套压制固定住,自此状态下,手套的端口两侧的料片会呈自然分离的趋势,以便于所述上拉开滑板6和所述下料片拉板14在回位平移过程中,进入至手套端口内并在继续回位过程中将手套端口的上、下料片顺利拉开。所述手套压块15是所述升降压块6的一部分,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将所述手套压板6进行固定安装设置,所述升降部件8贯穿所述升降压块6与所述手套压块15固定连接,实现所述手套压块15的升降驱动,同样也可以实现手套的压设功能。
26.所述手套撑开台1侧部还安装有用于将手套端口水平撑开的水平撑开装置,所述
水平撑开装置与所述上料片拉板和所述下料片拉板配合使用,即当手套的端口被上下拉开后,启动所述水平撑开装置将手套的端口水平撑开,从而与手模装置配合,实现自动上模。
27.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撑开装置包括转动安装的撑开机械臂16,所述撑开机械臂16也设置为工业领域常用的机械臂结构,且与所述夹取机械臂2结构相似。所述撑开机械臂16的工作端安装有安装支撑架17,所述安装支撑架17上转动安装有撑开丝杠18,所述撑开丝杠18传动连接有撑开电机19,所述撑开丝杠18上限位螺纹套装有两个撑开臂21,且两所述撑开臂21与所述撑开丝杠18间的螺接方向相反设置。所述撑开臂21的限位可以通过设置与所述撑开丝杠18平行的限位杆20来实现,所述撑开臂21通过安装座分别套装于所述撑开臂21和所述限位杆20上。所述撑开电机19可以带动所述撑开丝杠18转动,在螺纹和所述撑开电机19转动方向的配合下,实现两所述撑开臂21之间的并拢与分离,分离时实现手套的水平撑开,以便于将手套转移并上模;并拢时实现所述撑开臂21的插入以及上模后释放手套。
28.所述安装支撑架17内位于两所述撑开臂21的外侧分别对应安装有两个防脱凸台22,贯穿所述安装支撑架17和所述防脱凸台22分别安装有限位开关23。在手套端部封装有缩口用的弹力绳,当手套被两所述撑开臂21撑开后,所述弹力绳将位于两所述防脱凸台22的内侧,形成撑开防脱的作用。各所述撑开臂21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层24,所述防滑层24的设置可以防止手套从所述撑开臂21上滑脱,使手套的上模动作更顺利,上模失败率更小。当所述撑开臂21撑开到位后,会碰触所述限位开关23,以便于通过控制部件实现所述撑开电机19的自动停机控制,使用更加自动化。
29.本实施例可以在所述夹取机械臂2和所述撑开机械臂16上安装摄像头、限位开关23和激光测距仪等,与工业生产控制部件如工业计算机等配合使用,在其内部控制程序的作用下形成时序控制,实现手套夹取、撑开和上模的自动化控制。
30.本实用新型中夹取机械臂2带动手套夹取装置将手套转移至手套撑开台1上,在上料片拉板和下料片拉板的配合下将手套的端口上下撑开,以便于手套的转移并套装至手模上,且可将夹取机械臂2、手套夹取装置、上拉板驱动装置和下拉板驱动装置分别连接至生产控制部件,并在其中将上述部件进行工作时序设置后,实现手套的自动撑开,无需人为干预,使用简单,既可以减少人工用量,还可以保证安全生产,也降低了生产管理难度。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