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粘胶的胶带使用槽。
背景技术:
2.胶带是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通过粘接使两个或多个不相连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在胶带进行使用中部分场合下,需要将胶带放入到某种块状物品的使用槽内,从而更好的进行工作。
3.然而现有的胶带使用槽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胶带使用槽在使用中胶带会将内部粘住胶,会影响装置的后续工作,同时不能对胶带进行移动,降低了胶带的适用范围,而且不能对需要进行胶带缠绕的物品进行夹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粘胶的胶带使用槽。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防粘胶的胶带使用槽,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贯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所述第一槽轮左侧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槽轮和第二槽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槽轮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端插接在框体内腔底部,所述皮带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框体顶部靠近左侧处活动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所述竖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边缘套设有胶带本体,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胶带本体远离竖板的一侧位于框体顶部靠近右侧处。
7.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杆,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以框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
8.进一步的,位于右侧所述l形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顶部靠近右侧处有活动罩,所述活动罩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共同固定连接在固定框顶部,所述活动罩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底端贯穿固定框顶部。
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摇柄,所述摇柄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套。
10.进一步的,所述竖杆底端铰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位于按压板右侧。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腔啮合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
12.进一步的,所述u型板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杆顶端贯穿通槽。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框体、第一槽轮、胶带本体、u型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
合,可实现转动摇柄,摇柄带动传动杆进行转动,传动杆带动第一槽轮进行转动,第一槽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槽轮进行转动,皮带带动胶带本体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提高了胶带本体的工作范围,也不会造成框体内部存在胶;
15.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压板、l形板、弹簧、竖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拧动旋钮,旋钮通过螺纹杆带动按压板进行移动,按压板对胶带本体进行按压,同时将物品放入到右侧l形支撑杆顶部,按压活动罩,活动罩带动l形板进行移动,l形板对物品进行夹紧,使得胶带本体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缠绕。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图;
20.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1.图中:1、框体;2、l形支撑杆;3、摇柄;4、传动杆;5、第一槽轮;6、皮带;7、第二槽轮;8、转动杆;9、固定块;10、连接杆;11、u型板;12、竖板;13、胶带本体;14、旋钮;15、螺纹杆;16、固定框;17、按压板;18、竖杆;19、l形板;20、活动罩;2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防粘胶的胶带使用槽,包括框体1,框体1内腔底部靠近右侧处贯穿设有传动杆4,传动杆4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5,第一槽轮5左侧有第二槽轮7,第一槽轮5和第二槽轮7之间设有皮带6,第一槽轮5和第二槽轮7之间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第二槽轮7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转动杆8底端插接在框体1内腔底部,皮带6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固定块9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框体1顶部靠近左侧处活动连接有u型板11,u型板1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12,竖板12之间共同固定
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外侧边缘套设有胶带本体13,并与其活动连接,胶带本体13远离竖板12的一侧位于框体1顶部靠近右侧处,u型板11顶部开设有通槽,连接杆10顶端贯穿通槽,传动杆4底端固定连接有摇柄3,摇柄3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套,转动摇柄3,摇柄3带动传动杆4进行转动,传动杆4带动第一槽轮5进行转动,第一槽轮5通过皮带6带动第二槽轮7进行转动,皮带6带动胶带本体13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提高了胶带本体13的工作范围,也不会造成框体1内部存在胶。
26.框体1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杆2,两个l形支撑杆2以框体1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位于右侧l形支撑杆2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16,固定框16顶部靠近右侧处有活动罩20,活动罩20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1,弹簧21底端共同固定连接在固定框16顶部,活动罩20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18,竖杆18底端贯穿固定框16顶部,竖杆18底端铰接有l形板19,l形板19位于按压板17右侧,将物品放入到右侧l形支撑杆2顶部,按压活动罩20,活动罩20带动l形板19进行移动,l形板19对物品进行夹紧,使得胶带本体13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缠绕。
27.固定框16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腔啮合设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4,螺纹杆15底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7,拧动旋钮14,旋钮14通过螺纹杆5带动按压板17进行移动,按压板17对胶带本体13进行按压。
28.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转动摇柄3,摇柄3带动传动杆4进行转动,传动杆4带动第一槽轮5进行转动,第一槽轮5通过皮带6带动第二槽轮7进行转动,第二槽轮7带动转动杆8进行转动,皮带6带动固定块9进行转动,固定块9带动连接杆10进行转动,连接杆10带动u型板11进行左右移动,u型板11带动竖板12进行左右移动,竖板12带动胶带本体13进行左右移动,将胶带本体13的一侧拉入到框体1顶部靠近右侧处,随后拧动旋钮14,旋钮14带动螺纹杆15进行转动,螺纹杆15带动按压板17进行转动,按压板17对胶带本体13进行压板,这时将需要胶带本体13缠绕的物品放入到右侧l形支撑杆2顶部,将胶带本体13拉入到物品外侧边缘,然后向下按动活动罩20,活动罩20带动弹簧21进行压缩,同时活动罩20带动竖杆18进行移动,竖杆18带动l形板19进行移动,l形板19对物品外侧边缘进行按压,提高了胶带本体13的缠绕效果。
2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