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7  151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双纤准直器,如图1所示,两个光纤发出的两个光线相交后各自向远方传播。现有技术中一般定义主光线(201或202)与主轴200的夹角为点精度。点精度大小通常由光纤离轴大小、透镜焦距和透镜的加工误差所决定。
3.由于该点精度的存在,与双线准直器配合的光学系统需要倾斜才可与双纤准直器配合。但是光学系统产生较大倾斜,不利于整体的装配。因此,急需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6.一种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包括透镜、至少两个光纤、楔角片;至少两个光纤位于所述透镜的一侧,所述楔角片位于所述透镜的另一侧;所述楔角片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7.两个光纤中的至少之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透镜后,再经过所述楔角片后与外部光学系统的出入光对齐。
8.进一步地,所述楔角片为透明的楔角片。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为靠近所述透镜的一面,所述第二平面为背离所述透镜的一面。
10.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光纤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发出的光线相交于所述透镜的焦点处后。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透镜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内。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为玻璃管或金属管。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毛细管,至少两个光纤经所述毛细管后从所述毛细管发出光线。
14.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透镜,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楔角片。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透镜相对的两面。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透镜,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楔角片的第一平面。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双纤准直器的基础上增加楔角片,使其中一光纤发出的光线与光学系统的出入光水平,即光路的正向和反向传输可逆。在楔角片的作用下,可避免光学系统相对双纤准直器倾斜。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纤准直器与光学系统的配合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与光学系统的配合示意图。
23.图中所示:
24.101、透镜;102、第一管道;103、毛细管;104、第一光纤;105、第二光纤;201、原始第一光线;202、原始第二光线;200、主轴;300、光学系统;301、出入光;401、连接件;402、楔角片;403、第一平面;404、第二平面;501、经楔角片后的第一光线;502、经楔角片后的第二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26.接下来,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7.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至少两个光纤经透镜101发出原始第一光线201和原始第二光线202,原始第一光线201和原始第二光线202相交于透镜的焦点处后,各自向远方传播。一般定义原始第一光线201和原始第二光线202与主轴200的夹角为点精度。点精度大小通常由光纤离轴大小、透镜焦距和透镜的加工误差所决定。由于点精度的存在,如果与双纤准直器配合的光学系统300的出入光301是水平的,则会使得装配体产生较大倾斜,不利于整体的装配。传统的双纤准直器结构必然会使得光学系统相对准直器是倾斜的。
28.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点精度的双纤准直器,包括透镜101、至少两个光纤、楔角片402和第一管道102、毛细管103以及连接件401。透镜101为凸透镜。
29.至少两个光纤位于透镜101的一侧,楔角片402位于所述透镜101的另一侧;楔角片402包括第一平面403、第二平面404,所述第一平面403与所述第二平面404之间具有夹角;
两个光纤中的至少之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透镜101后,再经过所述楔角片402后与外部光学系统300的出入光301对齐。
30.具体地,至少两个光纤包括第一光纤104、第二光纤105,第一光纤104、第二光纤105发出的两个光线相交于透镜101的焦点处后。
31.具体地,第一光纤104、第二光纤105发出的光线经楔角片402之后,光线发生偏转,变成了经楔角片后的第一光线501、经楔角片后的第二光线502。经楔角片后的第一光线501成水平出射,与光学系统300的出入光301平行相对,使的整个系统维持水平状态。
32.透镜10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道102内。透镜101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件401.第一管道102为玻璃管或金属管。
3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毛细管103,至少两个光纤经所述毛细管103后从所述毛细管103发出光线。
34.优选地,楔角片402为透明的楔角片。透镜101凸向楔角片402。楔角片402的第一平面403为靠近所述透镜101的一面,第二平面404为背离所述透镜101的一面。第二平面404相对于第一平面403倾斜,在第二平面404的倾斜作用下,光纤发出的光线弯折后可与光学系统300的出入光平齐,此时光学系统300无需倾斜。第一平面403与第二平面404之间的角度设计,使得楔角片的光线成水平角度出射,从而实现高点精度,使得光学系统300无需倾斜装配。
35.具体地,连接件40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透镜101,所述连接件40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楔角片402。
36.连接件401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透镜101相对的两面。连接件401至少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于所述透镜101,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于所述楔角片402的第一平面403。第一连接面与第二连接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连接方式不限于粘结、卡接等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方式。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双纤准直器的基础上增加楔角片402,使其中一光纤发出的光线与光学系统300的出入光301水平,即光路的正向和反向传输可逆。在楔角片402的作用下,可避免光学系统300相对双纤准直器倾斜。
3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