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落地式水龙头。
背景技术:
2.落地式水龙头通常用于独立式用水器皿的供水使用,安装时只需要将其与地面上铺好的进水管道连接,因此不存在安装依附关系,提高水龙头的安装便利性。而现有的落地式水龙头均设有花洒头与出水嘴两处出水端,因此需要另外设置切换阀进行出水端的切换,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水龙头,用以简化水龙头的结构,提高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落地式水龙头,包括主体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抽拉软管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主体设有进水管、上行出水管、下行出水管、阀门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用于外接水源的进水口,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下行出水管的上端连接;所述下行出水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连;所述上行出水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连,所述抽拉软管套设在所述上行出水管的上端。
6.上述落地式水龙头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主体、喷头和抽拉软管,喷头能与主体活动连接,便于调整喷头的位置和出水方向,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通过设置阀门和底座,喷头能通过上行出水管、阀门、下行出水管和进水管与水源连接,便于阀门对喷头进行开度控制,也简化了进水管、下行出水管与上行出水管的连接结构,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寿命,节省水龙头的生产成本。
7.进一步,所述抽拉软管的下端设有复位装置。通过设置复位装置,抽拉软管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在复位装置的带动下,靠近上行出水管运动,进而带动喷头贴合主体,避免抽拉软管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暴露在外,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8.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所述抽拉软管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重块,复位装置对抽拉软管稳定地施加下压力,保证喷头能自动复位,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9.进一步,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抽拉软管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通过设置弹簧,复位装置使抽拉软管与主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保证喷头能自动复位,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10.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包括冷进水管和热进水管,所述进水口包括与所述冷进水管配合的冷进水口和与所述热进水管配合的热进水口。通过设置冷进水管和热进水管,并通过阀门控制冷进水管和热进水管的进水量来精准调整喷头的出水温度,提高落地式水龙头
的使用便利性。
11.进一步,所述喷头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抽拉软管相连通的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所述喷头的下端。这种结构便于控制喷头的出水方向,使喷头在伸出和缩回状态下都能精准地出水,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兼容性。
12.进一步,所述喷头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主体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沿远离所述喷嘴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设置连接部,保证喷头回缩时与主体定位贴合,避免发生喷头复位不到位的情况,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稳定性。
13.进一步,所述上行出水管上还设有卡扣,所述卡扣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卡扣,上行出水管通过卡扣和第一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提高了上行出水管与下行出水管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发生上行出水管与底座发生脱落的情况,影响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14.进一步,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上均设有通孔,所述主体通过第二螺栓插入所述通孔内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通孔和第二螺栓,提高了主体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主体发生掉落的情况,也便于对落地式水龙头进行拆卸维护,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和维护便利性。
15.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地面的安装孔。通过设置安装孔,便于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主体发生松脱的情况,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稳定性。
16.上述落地式水龙头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主体、喷头和抽拉软管,喷头能与主体活动连接,便于调整喷头的位置和出水方向,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通过设置阀门和底座,喷头能通过上行出水管、阀门、下行出水管和进水管与水源连接,便于阀门对喷头进行开度控制,也简化了进水管、下行出水管与上行出水管的连接结构,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寿命,节省水龙头的生产成本;通过设置复位装置,抽拉软管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在复位装置的带动下,靠近上行出水管运动,进而带动喷头贴合主体,避免抽拉软管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暴露在外,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落地式水龙头的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落地式水龙头的结构分解图;
21.图3为图2中底座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落地式水龙头的截面图;
23.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种落地式水龙头的截面图;
25.图7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落地式水龙头,包括主体100和喷头200,喷头200通过抽拉软管300与主体100连接;主体100设有进水管110、上行出水管120、下行出水管130、阀门140和底座150;底座15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52和用于外接水源的进水口153,第一连接孔151与第二连接孔152相连通;进水管110的一端通过底座150与进水口153相连通,进水管110的另一端通过阀门140与下行出水管130的上端连接;下行出水管130的下端与第一连接孔151相连;上行出水管120的下端与第二连接孔152相连,抽拉软管300套设在上行出水管120的上端。
28.通过设置主体100、喷头200和抽拉软管300,喷头200能与主体100活动连接,便于调整喷头200的位置和出水方向,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通过设置阀门140和底座150,喷头200能通过上行出水管120、阀门140、下行出水管130和进水管110与水源连接,便于阀门140对喷头200进行开度控制,也简化了进水管110、下行出水管130与上行出水管120的连接结构,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寿命,节省水龙头的生产成本。
29.另一个实施例,抽拉软管300的下端设有复位装置310。通过设置复位装置310,抽拉软管300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在复位装置310的带动下,靠近上行出水管120运动,进而带动喷头200贴合主体100,避免抽拉软管300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暴露在外,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30.参照图4和图5,另一个实施例,复位装置310包括配重块311,配重块311与抽拉软管30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配重块311,复位装置310对抽拉软管300稳定地施加下压力,保证喷头200能自动复位,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31.参照图6和图7,另一个实施例,复位装置310包括弹簧312;弹簧312的一端与抽拉软管300连接,弹簧312的另一端与主体100连接。通过设置弹簧312,复位装置310使抽拉软管300与主体100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保证喷头200能自动复位,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32.另一个实施例,进水管110包括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进水口153包括与冷进水管111配合的冷进水口154和与热进水管112配合的热进水口155。通过设置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并通过阀门140控制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的进水量来精准调整喷头200的出水温度,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
33.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50上设有与冷进水口154相连通的冷水接口158、与热进水口155相连通的热水接口159,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分别与冷水接口158和热水接口159相连。这种结构既保证阀门140对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的开度进行控制,进而精准地调节下行出水管130内的水温;也保证了冷进水管111与冷水接口158、热进水管112与热水接口159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34.另一个实施例,喷头200上设有多个与抽拉软管300相连通的喷嘴210;多个喷嘴210均匀分布在喷头200的下端。这种结构便于控制喷头200的出水方向,使喷头200在伸出和缩回状态下都能精准地出水,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兼容性。
35.另一个实施例,喷头200远离喷嘴210的一侧设有与主体100配合的连接部220,连接部220的高度沿远离喷嘴210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设置连接部220,保证喷头200回缩时与主体100定位贴合,避免发生喷头200复位不到位的情况,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稳定性。
36.另一个实施例,上行出水管120上还设有卡扣160,卡扣160通过第一螺栓161与底座15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卡扣160,上行出水管120通过卡扣160和第一螺栓161与底座150固定连接,提高了上行出水管120与下行出水管13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发生上行出水管120与底座150发生脱落的情况,影响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50上设有与第一螺栓161配合的固定孔190,第一螺栓161穿过卡扣160插入固定孔190内,与底座150固定连接。
37.另一个实施例,主体100和底座150上均设有通孔170,主体100通过第二螺栓180插入通孔170内与底座15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通孔170和第二螺栓180,提高了主体100与底座15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主体100发生掉落的情况,也便于对落地式水龙头进行拆卸维护,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和维护便利性。
38.另一个实施例,底座150上设有用于连接地面的安装孔156。通过设置安装孔156,便于将底座150固定在地面上,避免主体100发生松脱的情况,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稳定性。
3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40.在安装过程中,首先把外部水源通过进水口153与底座150连接,具体的,冷进水口154与冷水水源连接,热进水口155与热水水源连接;然后通过安装孔156把底座150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即可完成落地式水龙头的安装。在使用过程中,喷头200通过连接部220插入主体100内进而固定在主体100的上端,打开外部水源,水流通过进水口153进入底座150内,并依次通过进水管110汇聚至阀门140;使用者通过操作阀门140就能对冷进水管111和热进水管112的开度进行控制,进而精准地调节下行出水管130内的水温;水流通过阀门140汇流、调温后,经过下行出水管130和第一连接孔151,再次进入底座150内,经过第二连接孔152、上行出水管120和抽拉软管300,最后从喷嘴210射出。其中,使用者能把喷头200从主体100上取出,进行灵活使用,由于抽拉软管300设置在主体100内,提高了落地式水龙头的美观度和安全性。当需要对落地式水龙头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拧松第二螺栓180就能分离主体100和底座150,拧松第一螺栓161分离卡扣160和底座150,就能对进水管110、上行出水管120、下行出水管130和阀门140进行检测维护,落地式水龙头结构稳定、拆装便利,大大地提高了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和维护便利性。
41.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落地式水龙头通过设置主体100、喷头200和抽拉软管300,喷头200能与主体100活动连接,便于调整喷头200的位置和出水方向,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便利性;通过设置阀门140和底座150,喷头200能通过上行出水管120、阀门140、下行出水管130和进水管110与水源连接,便于阀门140对喷头200进行开度控制,也简化了进水管110、下行出水管130与上行出水管120的连接结构,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使用寿命,节省水龙头的生产成本;通过设置复位装置310,抽拉软管300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会在复位装置310的带动下,靠近上行出水管120运动,进而带动喷头200贴合主体100,避免抽拉软管300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暴露在外,提高落地式水龙头的安全性。
4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