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手表。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及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将柔性屏采用到折叠手机中,而曲面屏的应用已经不局限于手机,以后会更多地应用在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设备上,然而由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体积较小需要更加贴身和轻薄,因此将曲面屏应用到智能穿戴设备上时,很多结构都需要改良甚至重新设计。
3.现有的曲面屏应用基本都是使用转轴及铰链来达到折叠的目的,然而通过转轴和铰链达到折叠目的的曲面屏,只是将曲面屏一分为二进行折叠,折叠后厚度较大,铰链结构本身也需要占用一定体积比和质量比,因此不能满足智能穿戴设备需要更小的体积和更轻薄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手表。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手表,包括:表体和设置在所述表体上的柔性屏;
6.所述表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柔性屏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表体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表体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部绕过所述转轴与拉动件连接,所述表体上设置有供所述拉动件拉出的安装孔;
7.所述表体被拉伸时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部绕所述转轴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表体同步展开;
8.所述拉动件被拉动时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部绕所述转轴反向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与所述表体同步收拢。
9.可选地,所述柔性屏的背面设置有齿条,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齿轮,所述拉动件被拉动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10.可选地,所述柔性屏手表包括与所述表体连接的表带,所述表带为所述拉动件,所述表带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柔性屏手表包括与所述表体连接的表带,所述表带的一端与所述拉动件连接,以通过拉动所述表带向所述拉动件施加拉力。
12.可选地,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与所述表体转动连接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和所述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沿所述表体的拉伸方向的两端,所述拉动件支撑在所述定滑轮上且能够与所述定滑轮滑动配合。
13.可选地,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柔性屏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转轴限位配合以限定所述柔性屏的最大展开长度,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定滑轮限位配合以限定所述柔性屏的最短长度。
14.可选地,所述表体上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与所述拉动件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拉动件的移动或解除对所述拉动件的移动的限制。
15.可选地,所述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体部和第二表体部,所述第一表体部和所述第二表体部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遮罩层连接。
16.可选地,所述遮罩层为折纸式结构,所述遮罩层上形成有多根折线。
17.可选地,所述遮罩层包括第一遮罩部、第二遮罩部和第三遮罩部,所述第一遮罩部和所述第二遮罩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遮罩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遮罩部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遮罩部的两侧边连接,以利用所述遮罩层对拉伸后位于所述柔性屏下方的部件进行遮挡。
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公开提供的柔性屏手表,通过在表体上设置可伸缩的柔性屏,当对表体施加拉力时,能够使柔性屏的第二端部在拉力作用下逐渐绕转轴移动并展开,实现柔性屏与表体同步展开,从而实现小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大尺寸显示屏,使得使用者能够在较大的屏幕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例如发送信息、查看表格等,扩大智能手表的功能范围;当对拉动件施加拉力时,能够使拉动件带动柔性屏的第二端部绕转轴反向移动并收拢,并使得表体同步收拢,从而实现大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小尺寸显示屏。采用本公开的柔性屏绕转轴移动实现柔性屏的展开与收拢,相较于现有的折叠屏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柔性屏手表需要的体积,满足智能穿戴设备需要更小的体积和更轻薄的需求;同时,柔性屏的展开与收拢采用手动设置,增加了柔性屏手表使用的趣味交互性,使得柔性屏的伸缩更有运动感和仪式感;并且本公开的柔性屏手表无需对柔性屏进行多圈卷曲,从而有效保护柔性屏,避免多次卷曲造成柔性屏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柔性屏手表处于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柔性屏手表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柔性屏手表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柔性屏手表的柔性屏与遮罩层沿垂直于柔性屏的拉伸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表体;11-第一表体部;12-第二表体部;13-遮罩层;14-柔性屏;141-齿条;15-转轴;151-齿轮;16-定滑轮;
27.2-表带;21-固定端;22-活动端;221-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
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手表,包括:表体1和设置在表体1上的柔性屏14。表体1即手表的主体,或称为表盘。具体地,表体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柔性屏14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与表体4转动连接的转轴15,柔性屏14的第一端部与表体1固定连接,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过转轴15与拉动件连接,第一表体部11上设置有供拉动件拉出的安装孔;表体1被拉伸时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转轴15移动,以使柔性屏14与表体1同步展开;拉动件被拉动时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转轴15反向移动,以使柔性屏14与表体1同步收拢。
3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手表,通过在表体1上设置可伸缩的柔性屏14,当需要展开显示屏时对表体1施加拉力,能够使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在拉力作用下逐渐绕转轴15移动并展开,实现柔性屏14与表体1同步展开,从而实现小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大尺寸显示屏,使得使用者能够在较大的屏幕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例如发送信息、查看表格等,扩大智能手表的功能范围,同时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会带动拉动件沿与表体1的拉动方向相反方向的移动;当需要收拢显示屏时对拉动件施加拉力,能够使拉动件带动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转轴15反向移动,从而使得柔性屏14缩短,并使得表体1同步收拢,从而实现大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小尺寸显示屏。
32.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柔性屏手表,采用柔性屏14绕转轴15移动的方式实现柔性屏14的展开与收拢,相较于现有的折叠屏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柔性屏手表需要的体积,满足智能穿戴设备需要更小的体积和更轻薄的需求;同时,柔性屏14的展开与收拢采用手动设置,增加了柔性屏手表使用的趣味交互性,使得柔性屏14的伸缩更有运动感和仪式感;并且本公开的柔性屏手表无需对柔性屏14进行多圈卷曲,从而有效保护柔性屏14,避免多次卷曲造成柔性屏14易损坏的问题。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表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遮罩层13连接。通过将柔性屏手表的表体1分割为相对设置的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遮罩层13连接,这样当需要展开显示屏时对第一表体部11施加拉力,能够使第一表体部11向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同时可伸缩的遮罩层13随之拉伸,并使得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在拉力作用下逐渐绕转轴15移动并展开,实现小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大尺寸显示屏,同时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会带动拉动件沿与第一表体部11相反方向的移动;当需要收拢显示屏时对拉动件施加拉力,能够使拉动件带动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转轴15反向移动,从而使得柔性屏14缩短,并使得第一表体部11向靠近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同时可伸缩的遮罩层13也随之收拢,实现大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小尺寸显示屏。
34.在具体实施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14可采用曲面屏,柔性屏14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表体部11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5设置在第二表体部12远离第一表体部11的一端内,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绕至转轴15的下方且与拉动件的一端连接,拉动件
的另一端能够在被拉动时伸出第一表体部11上设置的安装孔,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内设置有供柔性屏14及拉动件活动的空间,以在第一表体部11被拉动时带动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及拉动件联动,或者在拉动件被拉动时带动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及第一表体部11联动,从而实现柔性屏14的展开与收拢功能。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14的背面设置有齿条141,转轴15上设置有与齿条141适配的齿轮151,拉动件被拉动时齿条141与齿轮151啮合传动,以带动转轴15转动。通过在柔性屏14和转轴15之间设置相啮合的齿条齿轮,相较于光面轴的滑动配合结构,可以减小柔性屏14与转轴15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从而有效保护柔性屏14。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屏手表包括与表体1连接的表带2,表带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且与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连接,表带2形成为拉动件。通过将表带2作为拉动件,可以通过拉动表带2实现大尺寸显示屏切换至小尺寸显示屏,使得结构更加简化,操作更加方便,并有效增加操作的趣味交互性。
37.在具体实施中,柔性屏14的展开与收拢方向沿表带2的长度方向,这样设置更便于使用者操作,且更方便使用者观看大尺寸屏幕。具体地,如图3所示,表带2可包括固定端21和活动端22,固定端21可与第二表体部12固定连接,活动端22可与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
3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屏手表包括与表体1连接的表带2,表带2的一端与拉动件连接,以通过拉动表带2向拉动件施加拉力。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柔性屏14展开时拉动件会被至少部分地拉入第一表体部11,因此拉动件和表带2可分开设置,例如拉动件可采用柔性较好、结构较简化的拉绳,拉绳的一端与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表带2连接,如此通过拉动表带2可实现对拉绳以及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的拉动作用,同样能够实现将大尺寸显示屏14切换至小尺寸显示屏14的目的。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表体1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有与表体1转动连接的定滑轮16,定滑轮16和转轴15分别位于容纳空间内沿表体1的拉伸方向的两端,拉动件支撑在定滑轮16上且能够与定滑轮16滑动配合。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表体12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轴15,第一表体部11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定滑轮16,拉动件的下表面支撑在定滑轮16上且能够与定滑轮16滑动配合。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定滑轮16设置在第一表体部11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一端内,且定滑轮16的顶端设置为与转轴15的轴心大致齐平的位置,如此可以使得表带2的固定端21和活动端22大致位于同一高度上。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动件与柔性屏14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有限位部221,限位部221用于与转轴15限位配合以限定柔性屏14的最大展开长度(如图2所示),限位部221用于与定滑轮16限位配合以限定柔性屏14的最短长度(如图1所示)。
41.在具体实施中,当对第一表体部11施加拉力使得第一表体部11向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时,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沿与第一表体部11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柔性屏14逐渐展开,直至拉动件上的限位部221与转轴15限位配合,柔性屏14达到最大展开长度;当对拉动件施加拉力使得拉动件带动柔性屏14的第二端部向远离转轴15的方向移动时,使得柔性屏14缩短,直至拉动件上的限位部221与定滑轮16限位配合,柔性屏14达到最短长度。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体部11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一端处固定设置有拉手,拉
手用于在被拉动时带动第一表体部11向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通过在第一表体部11上设置拉手,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手实现将柔性屏手表的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拉开。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表体1上设置有锁止机构(未示出),锁止机构用于与拉动件限位配合,以限制拉动件的移动或解除对拉动件的移动的限制。具体地,锁止机构可设置在第一表体部11上。通过设置锁止机构,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拉动第一表体部11或拉动件而造成的误操作,锁止机构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不需要调整显示屏的尺寸时将拉动件锁定,只有在解除对拉动件的锁定时才能够拉动第一表体部11或拉动件即可。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遮罩层13为折纸式结构,遮罩层13上形成有多根折线。遮罩层13通过类似折纸结构的设计,使得遮罩层13能够在收拢状态下收纳于第一表体部11和第二表体部12的内部,而不改变柔性屏手表的厚度,遮罩层13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对拉开后的表体1内部结构进行遮挡。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遮罩层13包括第一遮罩部131、第二遮罩部132和第三遮罩部133,第一遮罩部131和第二遮罩部132相对设置,且第一遮罩部131的下端和第二遮罩部132的下端分别与第三遮罩部133的两侧边连接,第一遮罩部131和第二遮罩部132分别位于柔性屏14沿拉伸方向的左右两侧,第三遮罩部133位于柔性屏14的下方。以利用遮罩层13对拉伸后位于柔性屏14下方的部件进行遮挡,既对表体1内部结构进行保护,又避免进灰等问题。
4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手表,可应用于日常办公、户外运动等生活工作场景,该柔性屏手表的优点在于,伸缩屏幕扩大了使用场景,收拢状态的小体积能够减轻负重,让使用者随时查看信息解放双手,展开状态的屏幕能够让使用者在较大的屏幕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例如发送信息、查看表格等,扩大智能手表的功能范围。
47.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为柔性屏手表处于收拢状态,当需要展开显示屏时,直接拉动第一表体部11使得第一表体部11向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此时折纸形态的可伸缩遮罩层13也会随之拉伸,显示屏随着第一表体部11的拉动也会逐渐展开,从而实现将小尺寸显示屏切换为大尺寸显示屏,如图2所示,为柔性屏手表处于展开状态;当需要收缩显示屏时,拉动柔性屏手表的表带2,使得显示屏的第二端部绕转轴15向远离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一表体部11向靠近第二表体部12的方向移动,此时折纸形态的可伸缩遮罩层13也会随之收拢,从而实现将如图2所示的大尺寸显示屏重新切换为如图1所示的小尺寸显示屏。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