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新型轮椅,属于医用护理器械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轮椅是医院、家庭和许多公共场所常用的重要工具,它主要是用于给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代步。普通的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辅助轮、坐板、靠背和刹车装置等几大部分四部分组成,行走可以靠人推行或使用者自己转动车轮来行进。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电动助力装置的电动轮椅已经越来越普及,其可以大大减轻使用者的体力消耗。
3.但现在的轮椅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1)、“坐上轮椅”的过程不便利:现有轮椅的脚踏板都位于脚踏板支撑架的底端,正常情况下都是处于“功能位”(即处于展开的状态)。有需求的患者坐轮椅之前,都需要跨过脚踏板,即抬起小腿将脚伸入座椅和脚踏板之间。但此类患者大多年老体弱或下肢活动有障碍,即他们的下肢活动往往是不便利的,这就需要至少两个家属或医护人员帮其完成跨过脚踏板的动作,即一人扶住患者保持平衡,另一人负责抬腿。同样,下轮椅的动作也是如此,操作非常不便。(2)“收纳轮椅”不便利:现有轮的脚踏板和脚踏板支撑架位于轮椅主体的前侧下方,在收纳过程中,如果脚踏板支撑架面向墙体,则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如果椅背面向墙体,则影响行人走路,故现有轮椅占用空间过大。(3)“坐垫”的可调节性差:由于不同体型的患者其占用的坐垫空间是不一样的,现有轮椅的坐垫是根据常规体型的患者来设计的,对于胖的患者来说嫌小,在轮椅活动不便甚至坐不下,尤其现在临床上超重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但如果专门配备加宽的轮椅,则又不适合体型正常和偏瘦的患者使用,因为这样的患者在宽大的轮椅上固定不方便,有可能从轮椅上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式新型轮椅,其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患者使用轮椅时无须再有“跨过脚踏板”的动作,避免不必要的磕伤,减轻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劳动程度,而且轮椅不使用时也可以大大节约存放空间。
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调式新型轮椅,包括轮椅架,所述轮椅架上安装有坐板和靠背,轮椅架两侧的下部安装有车轮和辅助轮,轮椅架两侧安装有扶手;轮椅架前侧安装有脚踏板支撑架,在脚踏板支撑架的下端安装有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架内安装有电源,所述扶手上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有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分别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轮椅架前侧的两个支腿上安装有套筒架,所述脚踏板支撑架上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套筒架内,所述套筒架下部安装有可正反转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与转轴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脚踏板支撑架下端设有空心轴,所述脚踏板尾端开设有与空心轴匹配的安装孔,所述空心轴穿设在脚踏板上的
安装孔内,空心轴末端安装有定位脚踏板的限位帽;所述空心轴中部的侧壁上挖设有扇形槽口,所述脚踏板的内部设有钢骨架,所述钢骨架的末端经所述扇形槽口伸入到空心轴的内孔中且与一小轴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内安装有可正反转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小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小轴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空心轴内,第一减速电机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扶手与轮椅架之间活动连接,扶手下端的内侧设有插杆,所述轮椅架上设有插筒,所述插杆插设在插筒内且能够水平抽拉移动,所述坐板的两侧分别铰连有两个加宽板,所述扶手下部设有托杆,加宽板放平之后通过托杆支托固定。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骨架的末端呈l形,所述扇形槽口对应的圆心角呈90度,扇形槽口的一个侧边位于空心轴的正底部,扇形槽口的另一个侧边位于空心轴的正内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宽板底部靠近外侧边的部位设有与托杆形状适配的卡槽,加宽板放平在托杆上之后,卡槽能够对应卡接在所述托杆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椅架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一端转动连接在轮椅架两侧的中横杆上,撑杆另一端设有弧形卡扣,所述弧形卡扣能够与扶手上的下连接杆连接和与轮椅架两侧的下横杆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组件包括推力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所述套筒架内壁上设有支撑台阶,所述推力球轴承安装在支撑台阶上方;所述转轴下端设有轴头,所述轴头的外径小于转轴外径,轴头与转轴之间构成定位台阶,所述轴头插设在推力球轴承内,推力球轴承的上座圈与定位台阶相抵,下座圈与支撑台阶相抵;所述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套在转轴上,外圈固定在套筒架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中部还安装有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固定在轮椅架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脚踏板支撑架为伸缩式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采用遥控开关,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遥控端按钮集成安装在控制盒内,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接收端线路板设置在电源处且分别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接收端线路板电连接,第二减速电机与第二控制开关的接收端线路板电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脚踏板能够向上折叠呈竖立状态,脚踏板支撑架能够向内折收在轮椅的坐板下方,患者可以方便地坐到轮椅上,这样就减少了使用普通轮椅的“跨过脚踏板”的动作,避免不必要的磕伤,减轻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劳动程度,更为省力方便;轮椅不使用时也可以大大节约存放空间。
16.2)、本实用新型中的轮椅坐板配有加宽板,当患者体型比较肥胖导致坐板狭小时,可以将扶手向两侧拉开,再将加宽板放平并固定挂在托杆上,这样就增加了增加座椅面积,适于身材肥胖的的患者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19.图3为图2中的a-a向放大剖视图。
20.图4为图2中的b-b向放大剖视图。
21.图5为图4中的c-c向放大剖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原理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轮椅架、2-坐板、3-靠背、4-车轮、5-辅助轮、6-扶手、7-脚踏板支撑架、8-脚踏板、9-电源、10-控制盒、11-第一控制开关、12-第二控制开关、13-套筒架、13a-支撑台阶、14-转轴、15-第一减速电机、16-空心轴、 17-限位帽、18-钢骨架、19-小轴、20-第二减速电机、21-插杆、22-插筒、23-加宽板、24-托杆、25-卡槽、26-撑杆、27-中横杆、28-弧形卡扣、29-下连接杆、30-下横杆、31-推力球轴承、32-深沟球轴承、33-带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新型轮椅,包括轮椅架1,所述轮椅架1上安装有坐板2和靠背3,轮椅架1两侧的下部安装有车轮4和辅助轮5,轮椅架1两侧安装有扶手6;轮椅架1前侧安装有脚踏板支撑架7,在脚踏板支撑架7的下端安装有脚踏板8;所述轮椅架1内安装有电源9,所述扶手 6上安装有控制盒10,所述控制盒10设有第一控制开关11和第二控制开关1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第二控制开关12分别与电源9电性连接;所述轮椅架1 前侧的两个支腿上安装有套筒架13,所述脚踏板支撑架7上端设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下端通过轴承组件安装套筒架13内,所述套筒架13下部安装有可正反转的第一减速电机15,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5的输出轴向上与转轴14下端同轴固定连接,第一减速电机15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电连接;所述脚踏板支撑架7下端设有空心轴16,所述脚踏板8尾端开设有与空心轴16匹配的安装孔,所述空心轴16穿设在脚踏板8上的安装孔内,空心轴16末端安装有定位脚踏板8的限位帽17;所述空心轴16中部的侧壁上挖设有扇形槽口16a,所述脚踏板8的内部设有钢骨架18,所述钢骨架18的末端经所述扇形槽口16a伸入到空心轴16的内孔中且与一小轴19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16内安装有可正反转的第二减速电机20,所述第二减速电机20的输出轴与小轴1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小轴19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空心轴16内,第一减速电机15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12电连接;所述扶手6与轮椅架1之间活动连接,扶手6下端的内侧设有插杆21,所述轮椅架1上设有插筒22,所述插杆21插设在插筒22内且能够水平抽拉移动,所述坐板2的两侧分别铰连有两个加宽板23,所述扶手6下部设有托杆24,加宽板23放平之后通过托杆24支托固定。
2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27.轮椅不使用时,脚踏板8向上折叠呈竖立状态,脚踏板支撑架7向内折收在轮椅的坐板2下方。当患者需要使用轮椅时,先打开控制盒10上的第一控制开关11,使第一减速电机15得电启动,第一减速电机15带动转轴14转动,使脚踏板支撑架7从坐板2下方旋转至座椅前方,此时脚踏板8仍然向上折叠呈竖立状态,患者可以方便地坐到轮椅上,这样就减少了使用普通轮椅的“跨过脚踏板8”的动作,避免不必要的磕伤,减轻家属或医护人员的劳动程度,更为省力方便。当患者坐到轮椅上之后,再打开第二控制开关12,使第二减速电机20得电启动,第二减速电机20带动小轴19转动,从而使脚踏板890度展开呈水平状态,患者的
脚就可以舒服地放在脚踏板8上。患者下轮椅时,先将脚从脚踏板8上移下,然后通过操作第二控制开关12将脚踏板8折叠至竖立状态,患者下轮椅也就不需要再有“跨过脚踏板8”的动作;轮椅不使用时,再通过操作第一控制开关11将脚踏板支撑架7折收至轮椅的坐板2下方,可以大大节约存放空间。另外,当患者体型比较肥胖导致坐板2狭小时,可以将扶手6向两侧拉开,再将加宽板23放平并固定挂在托杆24上,这样就增加了增加座椅面积,适于身材肥胖的的患者使用。
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骨架18的末端呈l形,所述扇形槽口16a 对应的圆心角呈90度,扇形槽口16a的一个侧边位于空心轴16的正底部,扇形槽口16a的另一个侧边位于空心轴16的正内侧。如此设置,使得钢骨架18 只能在扇形槽口16a内90度来回摆动(水平展开或竖立折收),且当脚踏板8 水平展开时,钢骨架18的外侧边恰好与扇形槽口16a的位于空心轴16正底部的侧边抵接,这样就起到了定位脚踏板8的作用。
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宽板23底部靠近外侧边的部位设有与托杆24形状适配的卡槽25,加宽板23放平在托杆24上之后,卡槽25能够对应卡接在所述托杆24上。如此设置,加宽板23通过卡槽25与托杆24卡接配合,一方面加宽板23可以定位扶手6,使扶手6不会向内或向外意外移动,另一方面托杆24又固定住了加宽板23,使加宽板23不会向上翘起,这样就同时实现了加宽板23和扶手6的定位。
3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椅架1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撑杆26,所述撑杆26一端转动连接在轮椅架1两侧的中横杆27上,撑杆26另一端设有弧形卡扣28,所述弧形卡扣28能够与扶手6上的下连接杆29连接和与轮椅架1两侧的下横杆30连接。如此设置,当不需要加宽坐垫时,撑杆26不使用,撑杆 26另一端的弧形卡扣28连接在轮椅架1两侧的下横杆30上;当需要加宽坐垫时,扶手6向两侧拉开,将撑杆26另一端的弧形卡扣28从下横杆30上取下,然后向上转动并连接在扶手6上的下连接杆29上,这样就起到稳固扶手6的作用。
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推力球轴承31和深沟球轴承 32,所述套筒架13内壁上设有支撑台阶13a,所述推力球轴承31安装在支撑台阶13a上方;所述转轴14下端设有轴头14a,所述轴头14a的外径小于转轴14 外径,轴头14a与转轴14之间构成定位台阶,所述轴头14a插设在推力球轴承31内,推力球轴承31的上座圈与定位台阶相抵,下座圈与支撑台阶13a相抵;所述深沟球轴承32的内圈套在转轴14上,外圈固定在套筒架13内。如此设置,使得脚踏板支撑架7既能够承载足够的重量,又能够自如顺畅转动。另外,所述转轴14中部还安装有带座轴承33,所述带座轴承33固定在轮椅架1上,这样进一步提升了脚踏板支撑架7的安全可靠性。
3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支撑架7为伸缩式结构。如此设置,脚踏板8的高度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升降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
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11和第二控制开关12优选采用遥控开关,第一控制开关11和第二控制开关12的遥控端按钮集成安装在控制盒10内,第一控制开关11和第二控制开关12的接收端线路板设置在电源9处且分别与电源9电连接,所述第一减速电机15与第一控制开关11的接收端线路板电连接,第二减速电机20与第二控制开关12的接收端线路板电连接。此处的遥控开关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产品,如盛纪科技的sjxx10-12-1型遥控开关。
34.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源9优选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
35.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既可以是普通轮椅,也可以是电动轮椅,如果是电动轮椅,则电源9可以直接利用电动轮椅的电源9。
36.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