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务器双层主板,尤其涉及一种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并涉及包括了该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2.服务器主板是专门为满足服务器应用,比如高稳定性、高性能和高兼容性的环境而开发的主机板。由于服务器的运作时间长,运作强度高,并需要处理巨大的数据转换量,其电源功耗量和i/o吞吐量都比较大,因此对服务器主板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而随着需求的变化和产品的需求,多路cpu主板由于单板的有限面积有所限制,已经在硬件结构设计上,遇到了技术瓶颈,那么,如何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并且保持其间距一致性以便符合装配要求,就提出了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够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又能够保证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供包括该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的服务器。
4.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包括:接口底板、第一计算板、第二计算板和间隔柱组件,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间隔柱组件包括间隔柱、螺钉和压铆螺母柱,所述间隔柱通过所述压铆螺母柱与所述接口底板相连接,所述间隔柱通过所述螺钉分别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相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间隔柱为单头间隔柱,所述单头间隔柱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螺钉配套的螺钉孔。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间隔柱为外螺纹间隔柱,所述压铆螺母柱为与所述外螺纹间隔柱相配套的内牙压铆螺母柱。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分散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边缘处。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结构相同。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旋转对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之间呈180
°
旋转对称。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上均设置有cpu模块和内存插槽模块,所述内存插槽模块对称并排设置于所述cpu模块的两侧。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以及如上所述的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
双层主板,所述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的上方,进而通过两块计算板和接口底板形成空间堆叠,便于实现多路cpu的双层服务器主板,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计算板和第二计算板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并排设置,以便通过间隔柱组件实现双层主板的板间间距一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高效且便于装配,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间隔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接口底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计算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计算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例提供一种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包括:接口底板1、第一计算板2、第二计算板3和间隔柱组件6,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6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
24.如图1以及图3至图4所示,本例所述接口底板1为第一层主板,主要用于实现接口模块、电源供给和散热器等设置;板间间距指的是服务器双层主板(第一层主板和第二层主板)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均为用于设置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的用于实现数据处理的第二层主板,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并排设置,便于实现四路cpu的设置,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电路板设计成其他数量的多路双层主板,不局限于四路。
25.本例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6并排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进而通过两块计算板和接口底板1形成空间堆叠,便于实现多路cpu的双层服务器主板,在此基础上,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6并排设置,以便通过间隔柱组件6实现双层主板的板间间距一致,本例结构合理、高效且便于装配,生产效率高,产品稳定可靠。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所述间隔柱组件6优选包括间隔柱601、螺钉602和压铆螺母柱603,所述间隔柱601通过所述压铆螺母柱603与所述接口底板1相连接,所述间隔柱601通过所述螺钉602分别与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相连接。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将间隔柱601装在所述接口底板1的安装孔中,并通过配套的压铆螺母柱603实现固定;然后将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设置在所述间隔柱601的上方,并通过所述螺钉602实现固定,就能够很好地保证所述接口底板1和第一计算板2之间的板间间距,以及所述接口底板1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的板间间距均保持一致,且装配方式简单高效,结构稳定可靠。
27.优选的,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间隔柱601优选为单头间隔柱,所述单头间隔柱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螺钉602配套的螺钉孔604,便于通过所述螺钉602实现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的固定。
28.优选的,本例所述间隔柱601为外螺纹间隔柱,所述压铆螺母柱603为与所述外螺纹间隔柱相配套的内牙压铆螺母柱,同样的,通过这种螺纹配套的结构,能够便于装配的同时,还保证了产品的稳定可靠性能。
29.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例所述至少两个间隔柱组件6分散设置于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边缘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计算板2的边缘处分散设置有多个间隔柱组件6,进而保证了所述第一计算板2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也保证了板间间隔的一致性,同样的,所述第二计算板3的边缘处也分散设置有多个间隔柱组件6。
30.如图1以及图4至图7所示,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旋转对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呈180
°
旋转对称。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在生产的时候,其实就是同一款计算主板,只是在装配的时候,将其中一块计算主板旋转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接口底板1上,这样的设计,就无需加工两种不同尺寸/布局的计算主板,便于降低物料种类和加工生产成本,提高其物料共用率和生产效率。
31.在此基础上,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之间优选呈180
°
旋转对称,这样的设计,能够将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的cpu模块4进行有规律的错开,进而提高其散热效率,这一点对于包括多个cpu模块4的双层服务器主板来说,非常重要。
3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例所述第一计算板2和第二计算板3上均设置有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所述内存插槽模块5对称并排设置于所述cpu模块4的两侧。这样的设计,能够更为方便所述cpu模块4和内存插槽模块5之间的连接和走线,便于实现功能扩展。
33.本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机箱以及如上所述的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所述板间间距一致的服务器双层主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内。本例所述服务器优选为正交高密度刀片服务器,其计算板和接口底板1的尺寸都有严格要求,并且需要满足多路cpu及其装配需求,本例可以很好地实现其最大尺寸规格要求,既能够满足多路cpu主板的需求,又能够保证双层主板的板间间距一致性。
34.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