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混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的一种电器。本术语包含运行安装时对于该电器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任何外部间隙,而不论其是否作为整体的一个部件。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避雷器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2110101194.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避雷器混合安装结构,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脱离器,所述避雷器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避雷器的外侧活动连接有位于第一固定座右侧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避雷器外侧且与避雷器外侧紧密接触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多个的挡板,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挡板右侧的限位座。
4.现有避雷器的安装和拆卸方式不够快捷,难以满足实际中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混合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混合安装结构。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混合安装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开凿有第二插孔,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均开凿有第一插孔,两个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壁均开凿有两个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插孔内均活动插接有插杆,两个所述插杆和底座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用于推动两个插杆复位移动,所述第二插孔内活动插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圆周表面开凿有两个第一滑槽和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分别和两个第一滑槽相连通,两个所述插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和两个第二滑槽内,两个所述插杆和固定柱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柱旋转,所述固定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工作时,使两个第一滑槽对准两个插杆的位置,将固定柱插在第二插孔内,两个插杆在两个第一滑槽内滑动,当固定柱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时,顺时针旋转固定柱,插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两个插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滑块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弹簧被压缩,当插块位于插槽的位置处时,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带动滑块向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两个插杆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插在两个插槽内实现固定固定柱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底座和避雷器主体的位置,当需要将避雷器主体取出时,将两个插杆向相远离的一端拉动,向上抽出固定柱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便于避雷器主体的
更换和检修,对现有避雷器主体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7.优选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两个滑块、两个第三滑槽和两个弹簧,两个所述第三滑槽均开凿于第一插孔的内壁,两个所述滑块均固定连接于插杆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三滑槽内,两个所述弹簧的左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块的右端,两个所述弹簧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三滑槽的右内壁;工作时,滑块是在第三滑槽内滑动的,防止插杆脱离第一插孔,弹簧是便于插杆弹性复位的,防止插杆从第二滑槽内脱离。
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插槽和插块,所述插块固定连接于右侧插杆的左端,所述插槽开凿于右侧第二滑槽的内壁,所述插块活动插接于插槽内;工作时,插块通过卡在插槽内防止固定柱旋转,从而防止固定柱脱离第二插孔。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脚,四个所述固定脚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内,将固定脚固定在地面或屋顶,便于底座的安装和拆卸。
10.优选的,两个所述插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把手的表面均包裹有海绵垫;工作时,把手的设置便于插杆的抽动,海绵垫的设置便于手握把手。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下端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垫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增加底座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底座在地面意外滑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方案中使两个第一滑槽对准两个插杆的位置,将固定柱插在第二插孔内,两个插杆在两个第一滑槽内滑动,当固定柱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时,顺时针旋转固定柱,插杆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两个插杆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滑块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弹簧被压缩,当插块位于插槽的位置处时,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带动滑块向在第三滑槽内滑动,两个插杆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插在两个插槽内实现固定固定柱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底座和避雷器主体的位置,当需要将避雷器主体取出时,将两个插杆向相远离的一端拉动,向上抽出固定柱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便于避雷器主体的更换和检修,对现有避雷器主体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处的立体图。
18.图中:1、底座;2、固定脚;3、安装孔;4、第一插孔;5、第二插孔;6、插杆;7、把手;8、滑块;9、弹簧;10、插块;11、固定柱;12、插槽;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避雷器主体;16、第三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0.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混合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开凿有第二插孔5,底座1的左右两端均开凿有第一插孔4,两个第一插孔4的内壁均开凿有两个第三滑槽16,两个第一插孔4内均活动插接有插杆6,两个插杆6和底座1之间均设置有弹力机构,弹力机构用于推动两个插杆6复位移动,第二插孔5内活动插接有固定柱11,固定柱11的圆周表面开凿有两个第一滑槽13和两个第二滑槽14,两个第二滑槽14分别和两个第一滑槽13相连通,两个插杆6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13和两个第二滑槽14内,两个插杆6和固定柱11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柱11旋转,固定柱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15;工作时,使两个第一滑槽13对准两个插杆6的位置,将固定柱11插在第二插孔5内,两个插杆6在两个第一滑槽13内滑动,当固定柱11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时,顺时针旋转固定柱11,插杆6在第二滑槽14内滑动,两个插杆6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滑块8在第三滑槽16内滑动,弹簧9被压缩,当插块10位于插槽12的位置处时,在弹簧9的弹性复位下带动滑块8向在第三滑槽16内滑动,两个插杆6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10插在两个插槽12内实现固定固定柱11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底座1和避雷器主体15的位置,当需要将避雷器主体15取出时,将两个插杆6向相远离的一端拉动,向上抽出固定柱11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15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便于避雷器主体15的更换和检修,对现有避雷器主体15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21.具体的,弹力机构包括两个滑块8、两个第三滑槽16和两个弹簧9,两个第三滑槽16均开凿于第一插孔4的内壁,两个滑块8均固定连接于插杆6的圆周表面,两个滑块8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三滑槽16内,两个弹簧9的左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块8的右端,两个弹簧9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三滑槽16的右内壁;工作时,滑块8是在第三滑槽16内滑动的,防止插杆6脱离第一插孔4,弹簧9是便于插杆6弹性复位的,防止插杆6从第二滑槽14内脱离。
22.具体的,限位机构包括插槽12和插块10,插块10固定连接于右侧插杆6的左端,插槽12开凿于右侧第二滑槽14的内壁,插块10活动插接于插槽12内;工作时,插块10通过卡在插槽12内防止固定柱11旋转,从而防止固定柱11脱离第二插孔5。
23.具体的,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脚2,四个固定脚2的上端均开凿有安装孔3;工作时,可以将锁紧螺钉插在安装孔3内,将固定脚2固定在地面或屋顶,便于底座1的安装和拆卸。
24.具体的,两个插杆6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7,两个把手7的表面均包裹有海绵垫;工作时,把手7的设置便于插杆6的抽动,海绵垫的设置便于手握把手7。
25.具体的,底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下端刻有防滑纹;工作时,橡胶垫和防滑纹的设置有益于增加底座1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底座1在地面意外滑动。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使两个第一滑槽13对准两个插杆6的位置,将固定柱11插在第二插孔5内,两个插杆6在两个第一滑槽13内滑动,当固定柱11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时,顺时针旋转固定柱11,插杆6在第二滑槽14内滑动,两个插杆6向相远离的一端移动,滑块8在第三滑槽16内滑动,弹簧9被压缩,当插块10位于插槽12的位置处时,在弹簧9的弹性复位下带动滑块8向在第三滑槽16内滑动,两个插杆6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10向相靠近的一端移动,两个插块10插在两个插槽12内实现固定固定柱11的位置,从而实现固定底座1和避雷器主体15的位
置,当需要将避雷器主体15取出时,将两个插杆6向相远离的一端拉动,向上抽出固定柱11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15快速的安装和拆卸,便于避雷器主体15的更换和检修,对现有避雷器主体15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