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4  11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敷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


背景技术:

2.骨科患者在手术前后患处往往会发生肿痛,需要用冷敷的方法加以消除,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可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可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在冷敷时往往需要冷敷装置,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只能达到局部散热,具有散热性不好的问题,且冷敷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绷带等拉紧并贴合在伤患处,具有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3.因此,提出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只能达到局部散热,具有散热性不好的问题,且冷敷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绷带等拉紧并贴合在伤患处,具有不便于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包括冷敷装置控制主体、散热机构和收紧机构,所述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正面设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的表面设有通风槽,所述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底脚,所述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顶端中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设有显示屏、正常运行指示灯和错误运行指示灯,所述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设有电线,所述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敷块,所述冷敷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收紧机构位于连接块的内部,所述散热机构位于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底脚有四个,四个所述防滑底脚均匀分布在冷敷装置控制主体的底端四周处。
10.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有两个,两个所述把手呈对称分布。
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旋转固定架、摆动板、吹风器、约束弹簧、散热伺服电机和凸轮,所述散热伺服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所述旋转固定架的底端和约束弹簧的一端均与冷敷装置控制主体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板的底端与旋转固定架的顶端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约束弹簧的另一端与摆动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吹风器的一侧与摆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固定架有两个,两个所述旋转固定架呈对称分布。
14.进一步地,所述收紧机构包括收紧伺服电机、收带器和收紧带,所述收紧伺服电机的外侧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收紧带的一端与冷敷块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收紧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收带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紧带的另一端与收带器的外侧固定连接。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把手的设置,方便了装置的取放,对防滑底脚的设置增大了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19.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装置时,首先启动吹风器,随后通过散热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凸轮转动,进而使摆动板在凸轮和约束弹簧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摆动的效果,能够实现多角度的吹风散热,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只能达到局部散热,具有散热性不好的问题。
20.3、本实用新型,在患者需要冷敷时,首先将冷敷块放在合适位置处,随后通过收紧伺服电机带动收带器转动,进而让收带器对收紧带缠绕,从而能够达到收紧冷敷块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绷带等拉紧并贴合在伤患处,具有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外形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固定架结构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通风槽;2、通风板;3、防滑底脚;4、连接板;5、连接块;6、收紧带;7、冷敷块;8、电线;9、冷敷装置控制主体;10、正常运行指示灯;11、错误运行指示灯;12、控制面板;13、显示屏;14、把手;15、散热伺服电机;16、凸轮;17、电机支架;18、约束弹簧;19、摆动板;20、吹风器;21、散热机构;22、收紧伺服电机;23、收带器;24、收紧机构;25、旋转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4,一种新型骨科护理用循环式冷敷装置,包括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散热机构21和收紧机构24,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正面设有通风板2,通风板2的表面设有通风槽1,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底脚3,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4,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顶端中部设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的表面设有显示屏13、正常运行指示灯10和错误运行指示灯11,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一侧固定连接
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正面设有电线8,电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敷块7,冷敷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收紧机构24位于连接块5的内部,散热机构21位于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内部。
29.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把手14的设置,方便了装置的取放,对防滑底脚3的设置增大了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30.实施例2
31.请参阅图1、2和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防滑底脚3有四个,四个防滑底脚3均匀分布在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的底端四周处。
32.具体的,把手14有两个,两个把手14呈对称分布。
33.具体的,散热机构21包括旋转固定架25、摆动板19、吹风器20、约束弹簧18、散热伺服电机15和凸轮16,散热伺服电机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17,旋转固定架25的底端和约束弹簧18的一端均与冷敷装置控制主体9固定连接。
34.具体的,散热伺服电机15的输出轴与凸轮16的一端固定连接,摆动板19的底端与旋转固定架25的顶端一侧转动连接,约束弹簧18的另一端与摆动板19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吹风器20的一侧与摆动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
35.具体的,旋转固定架25有两个,两个旋转固定架25呈对称分布。
36.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装置时,首先启动吹风器20,随后通过散热伺服电机15的转动带动凸轮16转动,进而使摆动板19在凸轮16和约束弹簧18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摆动的效果,能够实现多角度的吹风散热,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只能达到局部散热,具有散热性不好的问题。
37.实施例3
38.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是在例1或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具体是,收紧机构24包括收紧伺服电机22、收带器23和收紧带6,收紧伺服电机22的外侧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收紧带6的一端与冷敷块7固定连接。
39.具体的,收紧伺服电机22的输出轴与收带器23的一端固定连接,收紧带6的另一端与收带器23的外侧固定连接。
40.本实施例中,在患者需要冷敷时,首先将冷敷块7放在合适位置处,随后通过收紧伺服电机22带动收带器23转动,进而让收带器23对收紧带6缠绕,从而能够达到收紧冷敷块7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绷带等拉紧并贴合在伤患处,具有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把手14的设置,方便了装置的取放,对防滑底脚3的设置增大了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在使用装置时,首先启动吹风器20,随后通过散热伺服电机15的转动带动凸轮16转动,进而使摆动板19在凸轮16和约束弹簧18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摆动的效果,能够实现多角度的吹风散热,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只能达到局部散热,具有散热性不好的问题,在患者需要冷敷时,首先将冷敷块7放在合适位置处,随后通过收紧伺服电机22带动收带器23转动,进而让收带器23对收紧带6缠绕,从而能够达到收紧冷敷块7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冷敷装置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绷带等拉紧并贴合在伤患处,具有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