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脉采血用的笔式采血针。
背景技术:
2.目前,静脉采血时,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是使用笔式采血针,该笔式采血针一般包括采血针和持针器,采血针和持针器通过螺纹连接。
3.使用时,先将采血针后端的集血针从持针器的套筒前端穿入,两者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连接;穿刺时,一手持持针器进行静脉穿刺;当静脉穿刺成功后,在持针器的套筒中空部位置入真空采血管,用食指和中指卡住持针器的后端凸缘,拇指反方向施加压力于真空采血管底部;安装完真空采血管后进行采血;在采血完毕后,需要将持针器与采血针脱离。
4.上述笔式采血针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5.(1)在静脉穿刺时,需要手持持针器进行穿刺,持针器与采血针前端的静脉穿刺针针头较远,不方便穿刺用力及调整穿刺角度。
6.(2)在置入真空采血管的过程中,由于持针器呈圆筒状,不容易固定,在受力时,容易使进入血管中的静脉穿刺针产生向前移动的力而穿破血管,从而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7.(3)在静脉穿刺时,靠近静脉穿刺针部位的针座成类圆锥状,以及持针器的套筒也是呈圆筒状,厚度较厚,在横向穿刺的时候,容易在皮肤上形成压痕且不易调整穿刺角度。
8.(4)另外,在采血针和持针器的套筒的连接部位为螺纹连接,此种连接不灵活,装松一点,持针器的套筒容易与采血针脱轨,导致采血失败,装紧一点,在采血完毕后,需要将持针器的套筒与采血针脱离时,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被静脉穿刺针刺伤。
9.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笔式采血针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穿刺成功率高、使用安全、方便的笔式采血针,成为当前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笔式采血针,使其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使用方便,安全性高。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笔式采血针,包括采血针和持针器,所述采血针包括针座、从针座前端伸出的静脉穿刺针以及从针座后端伸出的集血针;所述静脉穿刺针及集血针外侧都设置有保护套;所述针座的后端与持针器直接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座的一侧设置有单翼。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针座呈阶梯圆柱状,与持针器连接的后端圆柱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圆柱直径。
14.进一步地,所述持针器的套筒外表面贴近皮肤的一侧设置为平面。
15.进一步地,所述持针器的前端内部采用卡式接头与针座后端卡接。
16.进一步地,所述静脉穿刺针的外侧保护套采用软管保护套,所述软管保护套的后端内部套接在针座的前端外侧,所述单翼位于软管保护套后部外侧。
17.进一步地,所述集血针的外侧保护套为紧贴集血针设置的阻血套。
18.进一步地,所述采血针和持针器置于一次性包装袋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笔式采血针的针座一侧设置单翼,完全改变了现有笔式持针器的进针方式,从现有的手持持针器进针,改变成了手持单翼进针,可以更方便地控制进针的力度及调整进针角度,也能更好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另外,在置入真空采血管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一只手按压该单翼,可以更好地固定针头,避免持针器受力向前移动带动针头向前移动而导致穿透等情况。
21.2、采血针的针座部分改为阶梯圆柱状,使其前段较细,在进针时不容易对皮肤形成压痕且容易调整进针角度。
22.3、将持针器的套筒外表面一侧改为平面,在接触皮肤时,容易固定且因为厚度变薄,所以也不容易对皮肤形成压痕且容易调整进针角度。
23.4、持针器与针座的连接螺纹部分改进成卡扣式,方便了护士采完血后分离采血针和持针器,减少了临床针刺伤事件。
附图说明
24.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笔式采血针的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的a-a部剖面图。
27.图中:1-采血针,11-针座,12-静脉穿刺针,13-集血针,14-静脉穿刺针保护套,15-集血针保护套,16-单翼,111-针座后端;2-持针器,21-持针器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笔式采血针,包括采血针1和持针器2,采血针1包括针座11、从针座11前端伸出的静脉穿刺针12、从针座11后端伸出的集血针13以及设置在针座11一侧的单翼16。在静脉穿刺针12的外侧设置有静脉穿刺针保护套14,在集血针13的外侧设置有集血针保护套15。采血针1是通过针座后端111与持针器前端21直接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持针器前端21的内部采用卡式接头与针座后端111卡接。
29.在采血时,先将采血针1后端的集血针13从持针器2的套筒前端穿入,两者通过卡式接头进行卡接。连接好后,将静脉穿刺针保护套14取下,准备进行穿刺采血。穿刺时,右手手持单翼16进针,由于单翼16相对于持针器2更靠近静脉穿刺针12,因此,进针时更容易操控力度和角度。此时的持针器2仅是起到隔离集血针13与人体皮肤的作用。进针完成后,右手将单翼16按压在皮肤上,将持针器2的套筒中空部位置入真空采血管,具体为,左手用食指和中指卡住持针器2的后端凸缘,拇指反方向施加压力于真空采血管底部;使集血针13穿入真空采血管。在此安装过程中,由于单翼16的配合固定,避免了持针器2受力向前移动带动针头向前移动而导致穿透的情况发生。安装完真空采血管后进行采血;在采血完毕后,需
要将持针器2与采血针1脱离,通过卡式连接,方便了护士采完血后分离进行,减少了临床针刺伤事件。
30.优选地,可将针座11设置成阶梯圆柱状,与持针器2连接的针座后端111的圆柱的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圆柱直径,这样就能保证针座11的前部分整体较细,在进针时,避免对皮肤形成过度压痕且方便调整进针角度。与其相配合地,持针器2如果采用常规圆筒状,则由于其管径较粗,也容易对皮肤形成压痕且不方便调整进针角度,本实施例优选,如图2所示,将持针器2的套筒外表面贴近皮肤的一侧设置为平面。配合前述的卡式连接,当持针器2与采血针1连接好之后,直接旋转持针器2,使其平面部分面向皮肤侧即可。
31.考虑到单翼16的设置及成本,优选地,可以将常规静脉穿刺针12的外侧的硬质的静脉穿刺针保护套14,替换为软管保护套,软管保护套的后端内部套接在针座11的前端外侧,使单翼16位于软管保护套后部外侧。
32.另外,在集血针13的外侧的集血针保护套15仅采用紧贴集血针13设置的阻血套即可。
33.综上,本实用新型完全改变了目前的笔式采血针的进针及使用方式,大大增加了其穿刺成功率,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