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管饲固定器。
背景技术:
2.新生儿早产儿消化统发育不成熟,吸吮吞咽能力较差,易发生经口喂养困难。胃管鼻饲法是为早产儿早期提供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临床上早产儿多采用重力喂养法,重力喂养是将注射器拔出针栓,将配好的奶液倒入连接胃管的适宜空注射器内,悬挂于高处,让奶液通过重力的作用自然流入胃中,与常规鼻饲法比较,具有恒速的优点,能使奶液缓慢而均匀流入早产儿胃内,对胃的影响较小,有效避免了传统鼻饲喂养引起的胃迅速扩张、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
3.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通常将装好奶液的注射器用胶布粘在暖箱上让奶液随着重力从胃管流入胃内,高度无法固定,且注射器容易掉落,从而无法控制奶液的流速,并且引起很多临床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腹泻、恶心、呕吐,甚至导致呼吸暂停和窒息等。而且整个鼻饲过程耗时较长,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和护理时间。
4.公开号为cn21319129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生儿重力鼻饲注射器固定吸盘架,包括外管、内管、吸盘、铰接座、卡箍、齿牙、第一孔洞、第一螺丝、第二孔洞、刻度、齿槽、第二螺丝,通过吸盘吸附于暖箱的任一平面上,可调节固定吸盘架与外管的角度,找到合适的高度,调节对齐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孔洞,固定住螺栓;将注射器装上适量的奶液,悬挂于高处,插上胃管用卡箍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住,实现奶液均匀缓慢滴入患儿胃内,速度均衡, 每次进入量稳定,促使奶液均匀吸收,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5.新生儿逐渐增长,奶量相应增多,所以随着喂养过程的推进,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以满足新生儿的奶量需求,但是该方案通过卡箍对注射器进行固定,卡箍内径为确定的,使得注射器的规格无法进行调整,实用性降低,而且该方案在进行喂养高度调整时,需要通过调节对齐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孔洞,然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以高度调节操作繁琐,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生儿管饲固定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新生儿管饲固定器,包括底座、软管支架和固定机构,所述软管支架的底端与底座连接,软管支架的上端与固定机构的底部连接;
9.所述固定机构包含安装座、两个弧形夹持板和两个调节机构,安装座的底部与软管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两个弧形夹持板分别对称设置于安装座的内部,两个弧形夹持板分别通过相邻的调节机构与安装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含连接板和两个限位板,连接板竖向设置,两个限位板分别
垂直对称设置于连接板侧面上的两端,所述连接板和两个限位板共同构成“u”型结构,连接板的底部与软管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
11.优选的,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含固定柱和固定螺母,两个固定柱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夹持板的外侧面垂直连接,两个固定柱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限位板,并延伸至限位板的外侧,两个固定柱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固定柱与限位板通过固定螺母固定。
12.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有可供固定柱穿过的通孔。
13.优选的,两个所述弧形夹持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
14.优选的,所述底座为夹体,夹体包含扭簧和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对称设置,且每个夹板均包含夹头和夹柄,两个夹板的中部通过扭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夹头为“t”型结构。
16.优选的,两个所述夹头的内侧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垫。
17.优选的,所述软管支架为可360度旋转的软管。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结构设计新颖,而且简单实用,通过夹体状底座的设计,能够将该固定器夹设于保暖台、保暖箱、小床的任一侧壁上,且通过“t”型结构的夹头和第二防滑垫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软管支架的设计,能够根据管饲不同重力高度对固定机构进行自由调节,从而有助于一定程度的控制奶液的流速;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机构的设计,通过两个弧形夹持板能够对管饲的注射器进行很好的固定,保证奶液均匀缓慢滴入患儿胃内,速度均衡,每次进入量稳定,促使奶液均匀吸收,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而且通过固定柱和固定螺母与弧形夹持板的配合使用,能够分别对多种不同型号规格的管饲用注射器进行固定,以满足不同的新生儿使用;
2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操作环节造成的污染,且能够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形夹持板与固定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座;101、扭簧;102、夹板;103、夹头;104、夹柄;2、软管支架;3、固定机构;301、安装座;302、弧形夹持板;303、调节机构;4、连接板;5、限位板;6、固定柱;7、固定螺母;8、外螺纹;9、通孔;10、第一防滑垫;11、第二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包括底座1、软管支架2和固定机构3,所述软管支架2的底端与底座1连接,软管支架2的上端与固定机构3的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底座1用于对整个新生儿管饲固定器进行固定,具体固定时可将底座1固定于婴儿所处的保暖台、保暖箱或小床的任一侧壁上,软管支架2为可360度旋转的软管,能够根据管饲不同重力高度对注射器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软管支架2在实际设置时,长度可设计为40cm,能够使注射器的高度在15-40cm范围内进行调整,从而有助于一定程度的控制奶液的流速,固定机构3能够对管饲用注射器进行固定,从而能够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30.固定机构3包含安装座301、两个弧形夹持板302和两个调节机构303,安装座301的底部与软管支架2的上端连接,两个弧形夹持板302分别对称设置于安装座301的内部,两个弧形夹持板302分别通过相邻的调节机构与安装座301连接。安装座301用于设置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以及两个调节机构303,两个弧形夹持板302用于对管饲注射器进行共同固定,具体为弧形夹持板302对注射器的外壁进行夹持固定,两个调节机构303能够对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满足对不同规格的注射器进行固定,从而能够满足不用的新生儿喂养需要。
31.安装座301包含连接板4和两个限位板5,连接板4竖向设置,两个限位板5分别垂直对称设置于连接板4侧面上的两端,所述连接板4和两个限位板5共同构成“u”型结构,连接板4的底部与软管支架2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机构303均包含固定柱6和固定螺母7,两个固定柱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弧形夹持板302的外侧面垂直连接,两个固定柱6的另一端贯穿相邻的限位板5,并延伸至限位板5的外侧,两个固定柱6上分别设置有外螺纹8,固定柱6与限位板5通过固定螺母7固定。两个所述限位板5分别设置有可供固定柱6穿过的通孔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管饲注射器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固定螺母7松开,使固定柱6可沿着限位板5上的通孔9向外移动,进而能够带动两个相对的弧形夹持板302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然后将注射器放置于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之间,接着将两个弧形夹持板302相互靠近,使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与注射器的外管壁紧密接触,然后通过旋紧固定螺母7,对固定柱6和限位板5进行固定,进而使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与注射器进行稳固的固定。
32.两个所述弧形夹持板302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垫10。第一防滑垫10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两个弧形夹持板302对注射器的固定的稳固性,避免注射器的掉落。
33.所述底座1为夹体,夹体包含扭簧101和两个夹板102,两个夹板102对称设置,且每个夹板102均包含夹头103和夹柄104,两个夹板102的中部通过扭簧101连接。夹头103为“t”型结构。两个所述夹头103的内侧面均设置有第二防滑垫11。“t”型结构的夹头103的设计,能够增大夹头103与保暖台、保暖箱或小床的任一侧壁的接触面积,且与第二防滑垫11的连接设计,能够增大固定的稳固性,提高整个固定器的固定效果,在具体底座1固定时,医护人员通过将两个夹柄101相靠近按压,使得两个夹头103相对打开,此时扭簧101被压缩,接着将两个夹头103分别固定于侧壁的内外侧面上,接着手放开两个夹柄101,在扭簧101的反向作用力下,两个夹头103对侧壁进行牢固固定。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在使用时,首先将底座1夹设在保暖台、保暖箱或小床的任一侧壁上,接着将软管支架旋转至合适的高度或角度,进而使与之连接的固定机构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然后将管饲用助注射器放置于两个弧形夹持板
302之间,调整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之间的距离,使两个弧形夹持板302对注射器的外壁进行包围固定,然后通过固定螺母7对固定柱6与限位板5进行固定,从而对两个弧形夹持板302以及注射器进行稳固固定,将注射器与胃管连接稳妥,接着向注射器中注入奶液,让奶液匀速缓慢地流入婴儿胃内。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生儿管饲固定器,结构设计新颖,而且简单实用,通过夹体状底座的设计,能够将该固定器夹设于保暖台、保暖箱、小床的任一侧壁上,且通过“t”型结构的夹头和第二防滑垫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而且通过软管支架的设计,能够根据管饲不同重力高度对固定机构进行自由调节,从而有助于一定程度的控制奶液的流速;同时通过固定机构的设计,通过两个弧形夹持板能够对管饲的注射器进行很好的固定,保证奶液均匀缓慢滴入患儿胃内,速度均衡,每次进入量稳定,促使奶液均匀吸收,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而且通过固定柱和固定螺母与弧形夹持板的配合使用,能够分别对多种不同型号规格的管饲用注射器进行固定,以满足不同的新生儿使用。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