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4  14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注汽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油田范围内活动注汽锅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注汽井排量需求活动注汽锅炉多被设计为体积庞大的拖车结构,车长约16~18米,宽3米。而稠油热采现场往往地形复杂,锅炉在搬迁转场过程中常因为轴距较长在弯道和狭窄路段无法正常通过。因为锅炉尾部无自行移位功能无法调整车身姿态,所以目前主要使用吊车、平推救援保运。但吊车和平推的使用需要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和现场安全等因素,而且吊装属于直接作业环节施工,本身存在一定风险。
3.油区注汽井场多呈点状分布于农田中,进井路多为土石铺垫路况复杂距离长。道路改善优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路况差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锅炉尾部移位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安全的锅炉尾部移位装置解决活动注汽锅炉车体通过性差的问题。
4.在申请号:cn201020672639.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可移动式注汽锅炉。该注汽锅炉的冷却室在辐射段与对流段之间,燃烧器设置在辐射段上,将燃烧器和鼓风机通过风道连接,对流段设置在冷却室上方,烟囱在对流段的出口端,燃油蒸汽加热器采用l型蛇形往复式结构,冷却室内设有单根或多根管束。
5.在申请号:cn98251519.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种蒸汽锅炉搬运车,其主要是设有一车体,车体由焊固在一台板上的罩体构成,罩体上枢设有门体,台板底面设有可转动的转动体,台板一端还枢设有一具拉柄的拖行柄,以便拉动车体,蒸汽锅炉各端角的固定耳锁固于罩体内部的台板上,从而使蒸汽锅炉固定于车体上。
6.在申请号:cn202020276304.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油田移动式车载锅炉,是由牵引装置、锅炉本体、锅炉壳、燃烧器、燃油管、泵进水管、柱塞泵、介质流量计、温度变送器、超声波液位计、托车构成,锅炉本体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水口另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锅炉本体外壁与保温胆内壁之间形成空腔,保温胆外表面固定有锅炉壳,锅炉本体内部安装有波形炉胆,波形炉胆的一端与锅炉壳外的燃烧器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烟箱、螺纹烟管直至烟囱,锅炉本体底部出水口处设置有泵进水管,泵进水管一端与位于锅炉壳外部的柱塞泵连接、另一端伸入锅炉本体内部。
7.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实用新型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锅炉在复杂路段的通过性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该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包括两个承重液压支腿、水平移位液压缸和平移滑轨,所述两个承重液压支腿安装在锅炉尾部横梁槽钢内侧,用于实现侧向平移的该水平移位液压缸和该平移滑轨安装于该承重液压支腿下方。
10.该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还包括高强度支撑底座,所述两个承重液压支腿下端采用万向球头与该高强度支撑底座连接。
11.该平移滑轨包括固定端和滑动轨道,该固定端位于该滑动轨道上方,为上方各种部件提供螺栓的固定点;该滑动轨道位于底部,该固定端与该滑动轨道使用过盈配合的凹凸槽结构相连。
12.该固定端为凹槽结构,该滑动轨道为凸槽结构,该滑动轨道的凸槽部分插入该固定端的凹槽结构,实现该滑动轨道在该固定端内的相对滑动。
13.该滑动轨道长3米。
14.该高强度支撑底座采用螺栓与该固定端连接。
15.该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还包括平移作用端,该平移作用端焊接在该滑动轨道上,该水平移位液压缸的液压杆采用轴销与该平移作用端连接,该高强度支撑底座采用中空设计,该水平移位液压缸在该高强度支撑底座的空腔内动作,使该平移作用端受力,带动该滑动轨道发生整体移动。
16.水平移位液压缸采用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
17.该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还包括液压控制系统,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接头、液压管束和手动控制阀,该液压接头固定在锅炉头部槽钢的圆形开孔上,一端与拖车液压泵输出管相连;另一端与该液压管束相连,工作时该液压管束内充满液压油;由拖车头部的液压泵提供动力,该手动控制阀安装于锅炉尾部横梁槽钢外侧正中,该液压接头、该液压管束与该手动控制阀的液压油进口相连,该手动控制阀出口与所述两个承重液压支腿、该水平移位液压缸相连。
18.本实用新型中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实现锅炉尾部在弯道、狭窄路段安全快速的横向移位自行调整车身姿态,提高注汽锅炉搬迁转场过程中的场地适应性,提工作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9.1.针对注汽锅炉已安装液压支腿的现状采用液压作为装置的驱动力,装置液压管路与车体原液压管路合并,使用拖车头部的液压泵作为动力源,降低安装使用成本。
20.2.本装置采用技术成熟的液压缸和滑动轨道作为动作单元,具有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的特点,不使用时收放于锅炉尾部,对生产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1.3.该装置有动态静态两种使用方式:其一作为锅炉拖车的静态支撑腿使用,用于搬迁就位后的设备静态支撑。其二作为锅炉尾部水平方向动态移位装置使用,用于复杂路段的自主移位脱困。操作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手动调整移位距离和举升高度,提高了受限空间下装置操作的安全性,便捷性。
22.4.将承重液压支腿安装于车体尾部槽钢横梁内侧,在不牺牲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得支撑腿间距大幅缩小,提高水平滑动轨道有效工作距离,有利于提高装置的有效移动距离。
23.5.承重液压支腿与滑动轨道采用万向球头连接,在锅炉尾部形成两点活动支撑,
可适应100mm高低落差的路面。
24.6.采用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和高强度支撑底座,解决了支撑腿间距限制移位液压缸有效工作距离的矛盾,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集成度,减少后期维护保养工作量。
25.7、采用有效行程达700mm的水平移位液压缸,装置有效移位距离0.7米。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29.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包括承重液压支腿、水平移位液压缸、高强度支撑底座、平移滑轨和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承重液压支腿安装于锅炉底盘尾部横梁上。用于实现侧向平移的水平移位液压缸和平移滑轨安装于承重液压支腿下方,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设计,平移滑轨的滑动轨道长约3米。
30.该承重液压支腿使用螺栓与垂直安装在锅炉尾部横梁槽钢内侧的固定座相连,在保证支撑稳定性的前提下由于支撑点内移,间接提高了水平滑动轨道有效工作距离,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31.水平移位液压缸采用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在满足双向推力的前提下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集成度,减少后期维护保养工作量。水平移位液压缸的液压杆采用轴销与平移作用端连接,该平移作用端焊接在平移滑轨的滑动轨道一端。
32.使用高强度支撑底座。底座采用中空设计,水平移位液压缸在底座空腔内动作,使焊接在滑动轨道上的平移作用端受力,带动滑动轨道发生整体移动。解决两个支撑腿安装间距限制移位液压缸有效工作距离的矛盾,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33.该承重液压支腿下端采用球头与该高强度支撑底座连接,高强度支撑底座分为上部圆形支撑盘和下部方形支撑座两部分,这两部分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该高强度支撑底座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的固定端连接。平移滑轨分为固定端和滑动轨道,固定端位于滑动轨道上方,为上方各种部件提供螺栓的固定点;滑动轨道位于底部,固定端与滑动轨道使用过盈配合的凹凸槽结构相连;具体为固定端为凹槽结构,滑动轨道为凸槽结构,滑动轨道的凸槽部分插入固定端的凹槽结构,实现滑动轨道在固定端内的相对滑动。
34.装置各连接部位均采用螺栓连接易于拆卸保养,平移滑轨的固定端与滑动轨道使用过盈配合的凹凸槽可拆卸连接,该滑动轨道长3米。
35.承重液压支腿与滑动轨道采用万向球头连接。万向球头的使用在锅炉尾部形成两点活动支撑,可实现100mm高低落差范围路面的自行找平,进一步强化装置便捷性和路面适
应性。
36.液压控制系统由液压接头、液压管束,手动控制阀组成。
37.液压接头固定在锅炉头部槽钢的圆形开孔上,一端用于与拖车液压泵输出管相连;另一端与液压管束相连。
38.工作时液压管束内充满液压油;由拖车头部的液压泵提供动力。
39.手动控制阀组安装于锅炉尾部横梁槽钢外侧正中,液压油经液压接头、液压管束与手动控制阀进口相连,手动控制阀出口与两个承重液压支腿、一个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相连。通过控制管路内液压油的流动实现对液压缸升降的操作。
40.操作时工人站在锅炉尾部正中操作液压控制阀控制移位装置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移位幅度、举升高度进行实时调整。
41.以下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42.实施例1:
43.现河h02炉搬迁遇到急弯需要进行尾部移位,移位距离0.3-0.6米;锅炉整重70吨,锅炉尾部平摊重量35-40吨。
44.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的结构图。
45.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采用双作用液压缸,安装于槽钢(1)内侧;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下端采用球头与高强度支撑底座(4)连接。所述高强度支撑底座(4)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缸体部分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的液压杆采用轴销与平移作用端(6)连接。所述平移作用端(6)焊接在平移滑轨(3)的滑动轨道。
46.使用时将枕木(7)放置在平移滑轨(3)的正下方,操纵控制系统使承重液压支腿(2)伸长,平移滑轨(3)下放接触到枕木(7)表面,承重液压支腿(2)继续伸长将锅炉尾部顶起车轮离开地面。控制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动作带动平移滑轨(3)的滑动轨道移动,控制单次移位距离达到0.3-0.6米后完成尾部移位操作。
47.实施例2:
48.现河h02炉搬迁遇到90
°
弯需要进行尾部移位,移位距离1.0-1.5米;锅炉整重70吨,锅炉尾部平摊重量35-40吨。
49.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的结构图。
50.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采用双作用液压缸,安装于槽钢(1)内侧;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下端采用球头与高强度支撑底座(4)连接。所述高强度支撑底座(4)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缸体部分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的液压杆采用轴销与平移作用端(6)连接。所述平移作用端(6)焊接在平移滑轨(3)的滑动轨道。
51.使用时将枕木(7)放置在平移滑轨(3)的正下方,操纵控制系统使承重液压支腿(2)伸长,平移滑轨(3)下放接触到枕木(7)表面,承重液压支腿(2)继续伸长将锅炉尾部顶起车轮离开地面。控制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动作带动平移滑轨(3)的滑动轨道移动,控制单次移位距离达到装置移位极限0.7米后,重复上述动作,直至锅炉尾部移位距离满足现
场要求。
52.实施例3:
53.现河h02炉搬迁设备就位需要原地静态摆放,锅炉整重70吨,锅炉尾部平摊重量35-40吨。
54.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注汽锅炉尾部移位装置的结构图。
55.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采用双作用液压缸,安装于槽钢(1)内侧;所述承重液压支腿(2)下端采用球头与高强度支撑底座(4)连接。所述高强度支撑底座(4)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缸体部分采用螺栓与平移滑轨(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双向水平移位液压缸(5)的液压杆采用轴销与平移作用端(6)连接。所述平移作用端(6)焊接在平移滑轨(3)的滑动轨道。
56.使用时将枕木(7)放置在平移滑轨(3)的正下方,操纵控制系统使承重液压支腿(2)伸长,平移滑轨(3)下放接触到枕木(7)表面,承重液压支腿(2)继续伸长将锅炉尾部顶起车轮离开地面。操纵控制系统,单独对左侧、右侧承重液压支腿(2)伸长程度进行调整,确保锅炉尾部达到静态水平。
57.本实用新型使用液压行走装置实现锅炉尾部自主移位,可有效提高复杂路段注汽锅炉的通过性。该装置集静态支撑、动态移位两种功能于一体,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相较吊装方案具有操作简便、风险系数低效率高的特点。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9.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