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药三通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3  12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加药三通。


背景技术:

2.目前,输注治疗作为临床上最基本和常用的手段,在医院中广泛应用。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有时候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根据病人的一些症状加入一些其他的治疗药物。将药物加入到输液瓶中很不方便,操作繁琐,这个时候就会用到输液器具上的加药三通装置。加药三通通常由胶塞和三通壳体组成,三通壳体有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加药通道,胶塞一般由橡胶、硅胶或乳胶制成,胶塞将加药通道封闭,形成一个密闭的结构,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进入输液器具内部以及药液流出。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用于将输液瓶中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中。当需要加药时,护理人员使用注射器上的钢针穿刺加药三通上的胶塞,从而将药物加入到输液器具中。
3.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加药三通是一个“y”型结构,其中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加药通道也呈y型,其中加药通道和出液通道位于一条直线上,进液通道位于出液通道侧边并斜向上放置。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有一个缺点:当输液时,护士会先对输液器具进行排气操作,让液流从进液通道进入,然后流入到出液通道,这个时候,液流与胶塞下端面会形成一个空腔,空腔中为输注器具内部本身存在的空气,无法排出;由于胶塞的封闭,其一直存在于加药三通中。当穿刺胶塞进行加药时,在注射器的推注下,气体会跟着药液经过出液通道进而被输注到人体静脉中。一般情况下,大量空气进入人体血管中内就有可能引起空气栓塞,而且空气栓塞进展快,如不抢救及时会危急生命。虽然加药三通中存在的空气较少,不太会发生空气栓塞的情况,但有可能会造成病人的恐慌。
4.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加药三通[申请号:201521141183.5;授权公告号:cn205359993u],包括三通体和胶塞,所述三通体包括互相连通的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和加药通道,所述胶塞密封固定在加药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轴线与加药通道的轴线垂直;所述加药通道的内壁上设有凸台,所述胶塞的下端抵靠在凸台上表面上,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靠近凸台;所述进液通道连接带有拐角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插入进液通道内并与进液通道内壁粘接固定。
5.该技术中的加药三通由于进液通道的轴线与加药通道的轴线垂直并且进液通道的出口靠近凸台(即靠近胶塞下端面),从而使液流与与胶塞下端面不会形成空腔,能在排气操作过程中完全排出气体;但是该技术中三通体由于结构上的限制无法一体成型,必须由两部分组成:所述进液通道连接带有拐角的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插入进液通道内并与进液通道内壁粘接固定。这种结构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增加了生产成本,不仅多了一个配件,而且成型后还需增加粘接工序;二是增加了风险,进液接头与进液通道配合要非常好,配合过松可能导致连接不牢,导致漏液,配合过紧可能导致进液通道内壁破裂而漏液。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药液可以完全充满,利于排出空气,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药液泄漏风险的加药三通。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加药三通,其特点是,设有一壳体,壳体内设有一通道,通道一端设置为进液口,通道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通道一侧开有作为加药通道的加药口,加药口与进液口之间的通道为进液通道,加药口与出液口之间的通道为出液通道,加药口处设有密封塞。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在所述加药口处设有台阶孔,密封塞位于台阶孔内,密封塞内端面延伸至通道内壁。
1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密封塞采用软质胶塞。
1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密封塞为与台阶孔配合的管套。
1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密封塞设有封头,封头一端设有与加药口配合的插接部。
1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通道为直行通道。
1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处均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一直行通道一侧设带密封塞的加药口,使得加药通道与进液通道或出液通道垂直,这样就能完全排出空气并使药液充满加药三通,不会形成空腔,同时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漏液风险,而且更利于操作和更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药三通的结构图;
17.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8.图3为密封塞的第一种结构图;
19.图4为密封塞的第二种结构图。
20.图中:1-壳体、2-密封塞、3-进液通道、4-出液通道、31-进液口、32-加药口、33-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4,一种加药三通,设有一壳体1,壳体内设有一通道,通道一端设置为进液口31,通道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3,进液口31与出液口33之间的通道一侧开有作为加药通道的加药口32,加药口32与进液口31之间的通道为进液通道3,加药口32与出液口33之间的通道为出液通道4,使得进液通道2、加药通道、出液通道4一体成型,成型工艺简单,所述通道为直行通道,使得加药通道与进液通道或出液通道垂直,加药口处设有密封塞2,密封塞2为一软质胶塞,方便将密封塞固定在加药口处。
24.在所述加药口处设有台阶孔,密封塞2位于台阶孔内,密封塞2内端面延伸至通道内壁处,所述密封塞采用软质胶塞,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25.所述出液口33和进液口31处均设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管路接口。
26.当输液时,护士会先对输液器具进行排气操作,即将输液管道充满药液,排气完全后,然后才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并输液。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药三通作为输液器的一个配件,药液经过时自动充满加药三通内腔,无气体残留,无空腔;输液过程中不会因输液器晃动而造成有空腔内液体随药液进入人体;若需要加药时,将注射针从加药口处插入通道内,因无空腔,也不会有气泡随着药液进入人体。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