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导弹在发射装置内的运动加速度和导弹出筒速度等内弹道参数是考核发射动力系统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导弹发射条件及研究艇弹适应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更是满足导弹较好出水姿态重要的初始条件。
3.导弹发射尤其涉及水下发射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由于内弹道参数测量本身的特殊性和现场测量环境的复杂性,内弹道理论预示与实际结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的发明研制可对导弹发射装置的研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是研究分析导弹水中弹道、出水姿态的重要分析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能够满足多种冷发射导弹的内弹道测量需求。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顶部设置盖板,盖板顶部连接钢丝拉绳保护管,密封盒侧方设置线缆密封函,密封盒内设置连接弹体的传感器,传感器线缆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装置。
6.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前盖板、编码器、转动轮、固定板、定位销、滚动轴承、阻尼片、调节螺钉、钢丝绳和传感器基座,盖板底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通过销钉连接传感器基座,传感器基座通过调节螺钉连接传感器壳体,传感器壳体中心圆槽内设置滚动轴承,滚动轴承配合连接定位销,定位销配合连接编码器转轴端,滚动轴承配合连接转动轮,转动轮外表面缠绕钢丝绳,传感器壳体下部设置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内设置阻尼片,传感器壳体一侧通过螺钉连接前盖板。
7.所述钢丝绳远离转动轮一端穿过钢丝拉绳保护管连接弹体底部。
8.所述编码器的线缆穿过线缆密封函连接数据采集装置。
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变阻尼结构,通过调节测量装置的阻尼力可防止燃气对钢丝绳的扰动,同时在导弹加速度减小时,防止转动轮因惯性所产生的过冲,有效保证了测试精度,测量装置能适应不同的冷发射动力系统,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与通过在弹内安装加速度计的内弹道参数测量方式相比,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拉线方式能直接获取导弹内弹道位移数据,更加直观,更利于后续速度等其他参数的测算,并可与加速度计测量结果进行比照。
附图说明
10.图1是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示意图。
11.图2是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传感器主视图。
12.图3是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传感器侧视图。
13.其中,1.传感器壳体、2.前盖板、3.编码器、4.转动轮、5.固定板、6.定位销、7.滚动轴承、8.阻尼片、9.调节螺钉、10.钢丝绳、11.传感器基座、12.钢丝拉绳保护管、13.盖板、14.密封盒、15.线缆密封函、16.数据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5.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盒14,所述密封盒14顶部设置盖板13,盖板13顶部连接钢丝拉绳保护管12,密封盒14侧方设置线缆密封函15,密封盒14内设置连接弹体的传感器,传感器线缆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装置16,盖板13安装在密封盒14上,用于传感器本体的密封,同时盖板13上焊有钢丝拉绳保护管12,用于钢丝绳10出线;密封盒14侧方安装线缆密封函15,用于编码器3电缆的出线及燃气的密封。
16.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1、前盖板2、编码器3、转动轮4、固定板5、定位销6、滚动轴承7、阻尼片8、调节螺钉9、钢丝绳10和传感器基座11,盖板13底部连接固定板5,固定板5通过销钉连接传感器基座11,传感器基座11通过调节螺钉9连接传感器壳体1,传感器壳体1中心圆槽内设置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配合连接定位销6,定位销6配合连接编码器3转轴端,滚动轴承7配合连接转动轮4,转动轮4外表面缠绕钢丝绳10,传感器壳体1下部设置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内设置阻尼片8,传感器壳体1一侧通过螺钉连接前盖板2,通过定位销6可将转动轮4安装在传感器壳体1中部;传感器壳体1下部开有中空腔体,阻尼片8安装在腔体内,阻尼片8与转动轮4保持一定间隙,用于产生一定的转动摩擦力;下盖板11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1底部,下盖板11中心开有螺孔,调节螺钉9安装在传感器基座11中心,用于调节阻尼片8与转动轮4的间隙,从而调节阻尼力;前盖板2中心开有圆槽,安装滚动轴承7,可与定位销6滚动配合,前盖板2通过螺钉与传感器壳体1紧固连接;编码器3的安装支架上开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可安装在传感器前盖板2,同时编码器3头部转轴内部开孔,定位销6可插入转轴内孔,通过转轴上安装的顶丝与定位销6固定连接;壳体1安装在传感器基座11上,传感器基座11中心开有圆孔,便于调节螺钉的操作。
17.所述钢丝绳10远离转动轮4一端穿过钢丝拉绳保护管12连接弹体底部,钢丝拉绳10一端穿过安装支架的保护管12与弹底部挂钩相连,另一端缠绕于转动轮4。
18.所述编码器3的线缆穿过线缆密封函15连接数据采集装置16。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导弹发射时,燃气作用于弹体底部,推动弹体向上运动,钢丝绳10穿过钢丝拉绳保护管12与弹体底部挂钩固定,弹体拉着钢丝绳10向上运动,钢丝绳10带动传感器转动轮4转动,转动轮4将转动信号通过键配合传递给定位销6,与定位销6固定的编码器3的转动轴也随之转动,编码器3就将转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线缆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16,从而获取弹体位移数据。
2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盒(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14)顶部设置盖板(13),盖板(13)顶部连接钢丝拉绳保护管(12),密封盒(14)侧方设置线缆密封函(15),密封盒(14)内设置连接弹体的传感器,传感器线缆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装置(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1)、前盖板(2)、编码器(3)、转动轮(4)、固定板(5)、定位销(6)、滚动轴承(7)、阻尼片(8)、调节螺钉(9)、钢丝绳(10)和传感器基座(11),盖板(13)底部连接固定板(5),固定板(5)通过销钉连接传感器基座(11),传感器基座(11)通过调节螺钉(9)连接传感器壳体(1),传感器壳体(1)中心圆槽内设置滚动轴承(7),滚动轴承(7)配合连接定位销(6),定位销(6)配合连接编码器(3)转轴端,滚动轴承(7)配合连接转动轮(4),转动轮(4)外表面缠绕钢丝绳(10),传感器壳体(1)下部设置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内设置阻尼片(8),传感器壳体(1)一侧通过螺钉连接前盖板(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10)远离转动轮(4)一端穿过钢丝拉绳保护管(12)连接弹体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3)的线缆穿过线缆密封函(15)连接数据采集装置(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可变阻尼的内弹道参数测量装置,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顶部设置盖板,盖板顶部连接钢丝拉绳保护管,密封盒侧方设置线缆密封函,密封盒内设置连接弹体的传感器,传感器线缆输出端连接数据采集装置,通过调节测量装置的阻尼力可防止燃气对钢丝绳的扰动,同时在导弹加速度减小时,防止转动轮因惯性所产生的过冲,有效保证了测试精度,测量装置能适应不同的冷发射动力系统,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与通过在弹内安装加速度计的内弹道参数测量方式相比,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拉线方式能直接获取导弹内弹道位移数据,更加直观。更加直观。更加直观。
技术研发人员:陈前昆 张德富 王鑫刚 刘国平 李盼菲 周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