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p片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
背景技术:
2.pp片材透明度高、阻隔性好、密度低、无毒卫生,可回收利用,在加热或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危害人体健康,也不腐蚀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pp片材通过热成型等二次加工形式可制成各种制品,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包装。如加工成果冻盒、乳品包装盒、快餐盒、冷饮容器、托盘、微波炉用具等可用于食品包装;加工成泡罩可用于药品片剂、胶囊等固体制剂的包装等。
3.现有的pp片材的成品都是呈卷状的,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然而在切割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增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具有。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架,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且位于装置支架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切割刀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贯穿于装置支架的顶端,所述限位杆贯穿装置支架后的顶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移动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套环,所述移动套环的中间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移动套环的底端设有固定套环,所述丝杆贯穿固定套环且通过固定套环与装置支架活动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驱动轴,所述电机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电机驱动轴的电机,所述装置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安装于保护壳的内部,所述移动套筒的形状为半中空圆柱体,所述丝杆的一端可置于移动套筒的内部。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将pp材片穿过底板和切割刀的中间,然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第一锥齿轮在固定套环的辅助作用下带动丝杆进行转动,由于丝杆的转动,移动套环会在丝杆上向下进行移动,且由于第二限位块的存在,移动套环在移动后不会脱离丝杆,移动套环移动后通过移动套筒带动切割刀向下进行移动,且在限位杆的限位作用下,切割刀只会向下进行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底板上的pp材片进行裁剪,以获得半成品的pp材片。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柜门,所述柜门呈打开状态时可便于工作人员维修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装置主体所连接成的角度呈九十度,所述放置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与装置主体连接。
10.剪裁完的pp材片会落入到放置板上,从而便于收集剪裁后的pp材片,当放置板上的pp材片较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拿出,设计的第一连接座便于支撑杆一端与装置主体的连接,设计的支撑杆便于对放置板的支撑,防止放置板的pp材片较多后而出现放置板断裂的情况发生。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置支架的后表面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辊轮,所述辊轮的中间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与装置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连接杆固定连接,两组所述连接杆通过限位弹簧进行弹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中间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于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轴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
12.当将pp材片穿过底板和切割刀之间前,先拉动上端的一组辊轮,在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座的作用下绕连接轴进行转动,同时将限位弹簧进行拉伸,此时的限位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且两组辊轮存在很大的缝隙,此时工作人员可将pp材片穿过两组辊轮之间,然后松开辊轮,在限位弹簧的弹性势能下辊轮回到原来状态,即可pp材片进行夹紧,同时对pp材片整平,减少褶皱的存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计的底板、切割刀、移动套筒、丝杆和电机便于对pp片材进行裁切,通过电机、电机驱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固定套环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从而移动套环可在丝杆上向下进行移动,移动套环通过移动套筒带动切割刀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放置在底板上的pp片材进行裁切,裁切完成后,电机带动电机驱动轴反向转动,从而使得切割刀进行上升,以便下次裁切pp片材;
15.2、通过设计的放置板、支撑杆和第一连接座便于对裁切后的pp片材进行存放,当放置在放置板上的pp片材较多时可以取出,不用裁切一片就拿一片,大大的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
16.3、通过设计的辊轮、第二连接座、连接轴、连接杆和限位弹簧便于对pp片材进行夹紧,同时可对裁切前的pp片材进行整平,防止裁切后的pp片材上的褶皱较多,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套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支架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辊轮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装置主体;2、装置支架;3、柜门;4、放置板;5、支撑杆;6、第一连接座;7、底板;8、切割刀;9、保护壳;10、电机;11、移动套筒;12、限位杆;13、第一限位块;14、移动套环;15、丝杆;16、固定套环;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限位块;19、第二锥齿轮;20、电机驱动轴;21、连接杆;22、第二连接座;23、连接轴;24、限位弹簧;25、辊轮;2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
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裁切平整的pp片材生产用切片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装置支架2,装置主体1的顶端且位于装置支架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底板7,底板7的顶端设置有切割刀8,切割刀8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机构,切割刀8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的顶端贯穿于装置支架2的顶端,限位杆12贯穿装置支架2后的顶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3,驱动机构包括移动套筒11,移动套筒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套环14,移动套环14的中间螺纹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8,移动套环14的底端设有固定套环16,丝杆15贯穿固定套环16且通过固定套环16与装置支架2活动连接,丝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7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驱动轴20,电机驱动轴2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电机驱动轴20的电机10,装置支架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9均安装于保护壳9的内部,移动套筒11的形状为半中空圆柱体,丝杆15的一端可置于移动套筒11的内部。
2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7.将pp材片穿过底板7和切割刀8的中间,然后启动电机10,电机10通过电机驱动轴20带动第二锥齿轮19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19带动第一锥齿轮17进行转动,从而第一锥齿轮17在固定套环16的辅助作用下带动丝杆15进行转动,由于丝杆15的转动,移动套环14会在丝杆15上向下进行移动,且由于第二限位块18的存在,移动套环14在移动后不会脱离丝杆15,移动套环14移动后通过移动套筒11带动切割刀8向下进行移动,且在限位杆12的限位作用下,切割刀8只会向下进行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底板7上的pp材片进行裁剪,以获得半成品的pp材片。
2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柜门3,柜门3呈打开状态时可便于工作人员维修装置主体1的内部,装置主体1的前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4,放置板4与装置主体1所连接成的角度呈九十度,放置板4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座6,支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6与装置主体1连接。
29.剪裁完的pp材片会落入到放置板4上,从而便于收集剪裁后的pp材片,当放置板4上的pp材片较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拿出,设计的第一连接座6便于支撑杆5一端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设计的支撑杆5便于对放置板4的支撑,防止放置板4的pp材片较多后而出现放置板4断裂的情况发生。
3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装置支架2的后表面设置有两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辊轮25,辊轮25的中间贯穿有转轴26,转轴2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21,连接杆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2,连接杆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22与装置支架2转动连接,连接杆2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弹簧24,限位弹簧2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连接杆21固定连接,两组连接杆21通过限位弹簧24进行弹性连接,第二连接座22的中间设置有连接轴23,连接轴23贯穿于连接杆21的一端,连接杆21通过连接轴23与第二连接座22转动连接。
31.当将pp材片穿过底板7和切割刀8之间前,先拉动上端的一组辊轮25,在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座22的作用下绕连接轴23进行转动,同时将限位弹簧24进行拉伸,此时的限位弹簧24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且两组辊轮25存在很大的缝隙,此时工作人员可将pp材片穿过两组辊轮25之间,然后松开辊轮25,在限位弹簧24的弹性势能下辊轮25回到原来状态,即可pp材片进行夹紧,同时对pp材片整平,减少褶皱的存在。
3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