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型钢精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2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钢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扎型钢精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冷轧钢就是经过冷轧生产的钢,冷轧是在室温条件下将钢板进一步轧薄至为目标厚度的钢板,和热轧钢板比较,冷轧钢板厚度更加精确,而且表面光滑、漂亮,同时还具有各种优越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加工性能方面。
3.生产出来的冷轧钢需要经过精度检测工艺才能作为合格的产品包装,而目前的精度检测在检测厚度时,通常需要将检测仪器夹住物件,而加工出的冷轧钢面积较大,检测仪器不方便将冷轧钢中间部位夹住,造成检测困难,又因为冷轧钢面积大,所需要检测的位置也多,而检测仪器的检测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造成生产效率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扎型钢精度检测装置,以解决冷轧钢中间部位不易被检测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扎型钢精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送带,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压辊,所述立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刻度板,所述横梁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固定轮,所述固定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圆头;
6.所述底座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顶起组件,所述顶起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臂摇杆。
7.其中,所述导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导柱两两分为两组,每组所述导柱的表面活动套装在立柱的底部,所述压辊的最低点与滚轮组件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
8.其中,所述横梁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所述齿板的表面啮合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指针,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圆槽。
9.其中,所述连接杆活动安装在横梁的底部,所述滚轮活动安装在横梁的内腔。
10.其中,所述顶起组件包括输出杆,所述输出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安装有螺纹板,所述螺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11.其中,所述螺杆的表面活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螺纹板固定安装在立柱的侧面。
1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3.上述方案中,加工出的冷轧钢面积较大,检测仪器不方便将冷轧钢中间部位夹住,造成检测困难,又因为冷轧钢面积大,所需要检测的位置也多,而检测仪器的检测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造成生产效率变低,此时通过滚轮组件的顶起或下落来使转杆旋转,以控制指针的旋转,即可观测出何处的冷轧钢厚度不符合要求,即可完成厚度的检测,达到节省时间的效果;上述方案中,由于生产的冷轧板厚度要求不一样,就需要一个可以调节检测厚度的装置,此时转动手臂摇杆以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再带动第二斜齿轮和螺杆的转动,以带动螺纹板和横梁的升降,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冷轧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精度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起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起组件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0020]
1、底座;2、传送带;3、导柱;4、立柱;5、压辊;6、横梁;7、刻度板;8、滚轮组件;9、顶起组件;10、手臂摇杆;71、转柱;72、转杆;73、固定板;74、连接板;75、圆弧板;76、齿板;77、滚轮;78、指针;79、圆槽;81、固定轮;82、连接杆;83、圆头;91、输出杆;92、第一斜齿轮;93、第二斜齿轮;94、螺杆;95、螺纹板;9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2]
如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扎型钢精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送带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柱3,所述导柱3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压辊5,所述立柱4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横梁6,所述横梁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刻度板7,所述横梁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组件8,所述滚轮组件8包括固定轮81,所述固定轮8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82,所述连接杆82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圆头83;
[0023]
所述底座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顶起组件9,所述顶起组件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臂摇杆10,所述导柱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立柱4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导柱3两两分为两组,每组所述导柱3的表面活动套装在立柱4的底部,所述压辊5的最低点与滚轮组件8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横梁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柱71,所述转柱7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转杆72,所述转杆7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3,所述转杆7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4,所述连接板7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弧板75,所述圆弧板7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76,所述齿板76的表面啮合安装有滚轮77,所述滚轮77的
侧面固定安装有指针78,所述固定板73的底部开设有圆槽79,所述连接杆82活动安装在横梁6的底部,所述滚轮77活动安装在横梁6的内腔,所述顶起组件9包括输出杆91,所述输出杆9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92,所述第一斜齿轮92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斜齿轮93,所述第二斜齿轮9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杆94,所述螺杆94的表面螺纹安装有螺纹板95,所述螺杆9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96,所述螺杆94的表面活动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螺纹板95固定安装在立柱4的侧面。
[0024]
如附图2至附图3,所述导柱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立柱4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所述导柱3两两分为两组,每组所述导柱3的表面活动套装在立柱4的底部,所述压辊5的最低点与滚轮组件8的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横梁6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柱71,所述转柱7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转杆72,所述转杆7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3,所述转杆7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74,所述连接板7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弧板75,所述圆弧板7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齿板76,所述齿板76的表面啮合安装有滚轮77,所述滚轮77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指针78,所述固定板73的底部开设有圆槽79,所述连接杆82活动安装在横梁6的底部,所述滚轮77活动安装在横梁6的内腔;
[0025]
具体的,当冷轧板由传送带2传送至滚轮组件8的底部时,由压辊5压紧冷轧钢,然后滚轮组件8会根据冷轧板的厚度会使固定板73顶起或降下,使得转杆72做小角度旋转,然后连接板74会带动圆弧板75摆动,使得滚轮77旋转,以带动指针78旋转,操作人员即可观测出指针78方向,来判断冷轧板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即可完成厚度的检测,达到了节省时间的效果。
[0026]
如附图4至附图5,所述顶起组件9包括输出杆91,所述输出杆9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斜齿轮92,所述第一斜齿轮92的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斜齿轮93,所述第二斜齿轮9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螺杆94,所述螺杆94的表面螺纹安装有螺纹板95,所述螺杆9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板96,所述螺杆94的表面活动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螺纹板95固定安装在立柱4的侧面;
[0027]
具体的,首先转动手臂摇杆10,使得输出杆91旋转,同时带动第一斜齿轮92旋转,同时,与第一斜齿轮92表面啮合的第二斜齿轮93也会旋转,以带动螺杆94旋转,然后螺纹板95会上下移动,以带动横梁6和压辊5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冷轧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9]
当冷轧板由传送带2传送至滚轮组件8的底部时,由压辊5压紧冷轧钢,然后滚轮组件8会根据冷轧板的厚度会使固定板73顶起或降下,使得转杆72做小角度旋转,然后连接板74会带动圆弧板75摆动,使得滚轮77旋转,以带动指针78旋转,操作人员即可观测出指针78方向,来判断冷轧板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即可完成厚度的检测,达到了节省时间的效果;首先转动手臂摇杆10,使得输出杆91旋转,同时带动第一斜齿轮92旋转,同时,与第一斜齿轮92表面啮合的第二斜齿轮93也会旋转,以带动螺杆94旋转,然后螺纹板95会上下移动,以带动横梁6和压辊5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冷轧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0]
上述方案中,通过滚轮组件8的顶起或下落来使转杆72旋转,以控制指针78的旋转,即可观测出何处的冷轧钢厚度不符合要求,即可完成厚度的检测,达到节省时间的效果;上述方案中,转动手臂摇杆10以带动第一斜齿轮92转动,再带动第二斜齿轮93和螺杆94
的转动,以带动螺纹板95和横梁6的升降,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冷轧板,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1]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0032]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33]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