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排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3.现有的建筑工程排出的水大多掺有混凝土块和土块,此类石块极易在排放管内部堆积,而普通的排放管无法对石块进行滤除,使得石块容易造成排放管堵塞,故普通的排放管不适用于工程排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建设工程中也会排出含泥沙量较多的污水,此类污水无法直接排入至管网内部,现有的排放管无法对含泥沙污水和普通污水进行分流,且无法对泥沙进行沉淀去除,其实用性较差。
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解决了现有的排放管无法对石块进行滤除,容易造成排放管堵塞,现有的排放管无法对含泥沙污水和普通污水进行分流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包括排放管道、粗过滤网和连接件,所述排放管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所述粗过滤网的底部搭接相连有细过滤网,所述排放管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连通管,所述顶部连通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储放筒,所述储放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水网,所述储放筒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底部连通管,所述排放管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左侧管道,所述左侧管道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左侧阀门,所述左侧管道的左侧搭接相连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积沙箱,所述积沙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提拉组件,所述沉淀池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底部阀门,所述排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右侧管道,所述右侧管道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右侧阀门。
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俯视截面为圆形。
10.优选的,所述粗过滤网的筛孔大于细过滤网,且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的右侧皆设有顶部连通管,所述滤水网的俯视截面为圆形,共设有两张,且设置于储放筒的内部底部以
及中间部位。
11.优选的,所述积沙箱的中间部位设有竖直摆放的通管,且通管套在排水管的外面,所述吊环共设有两个,且吊环与提拉组件通过钢索相连接。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滤石机构,通过粗过滤网和细过滤网对污水内部的石块进行滤除,从而避免排放管被石块堆积堵塞,且由于粗过滤网与细过滤网皆为斜向摆放,石块可顺着斜向过滤网通入顶部连通管并进入储放筒的内部,不仅避免了石块堵塞排放管的情况,同时收集放置的石块便于后期处理。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淀机构,当含有大量泥沙的污水流入排放管道后,即可开启左侧阀门并关闭右侧阀门,使得污水顺着左侧管道流入沉淀池并通入积沙箱内部,静置后,开启底部阀门,使得顶部清水可通过排水管流入连接管,并汇入右侧管道流入管网,启动提拉组件,即可将钢索卷起,从而将积沙箱,便于工作人员将泥沙进行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排放管道;2、粗过滤网;3、细过滤网;4、顶部连通管;5、储放筒;6、滤水网;7、底部连通管;8、连接件;9、左侧管道;10、左侧阀门;11、沉淀池;12、积沙箱;13、吊环;14、提拉组件;15、排水管;16、底部阀门;17、连接管;18、右侧管道;19、右侧阀门;20、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设工程污水排放用清污管道,包括排放管道1、粗过滤网2和连接件8,排放管道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粗过滤网2,粗
过滤网2的底部搭接相连有细过滤网3,排放管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顶部连通管4,顶部连通管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储放筒5,储放筒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水网6,储放筒5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底部连通管7,排放管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左侧管道9,左侧管道9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左侧阀门10,左侧管道9的左侧搭接相连有沉淀池11,沉淀池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积沙箱12,积沙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13,吊环13的顶部搭接相连有提拉组件14,沉淀池11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底部阀门16,排水管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7,连接件8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右侧管道18,右侧管道18的内部搭接相连有右侧阀门19。
25.优选的,连接件8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缓冲板20,缓冲板20的俯视截面为圆形,在大量建设工程污水排放时,污水携带小石块流下时极易对水管持续造成冲击,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使水管变得脆弱并破裂,通过设置缓冲板20,将缓冲板20设置于连接件8的内部,即可通过缓冲板20对水流进行阻挡,从而实现减缓水流速度的效果,避免水流直接对连接件8底部的水管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6.优选的,粗过滤网2的筛孔大于细过滤网3,且粗过滤网2和细过滤网3的右侧皆设有顶部连通管4,滤水网6的俯视截面为圆形,共设有两张,且设置于储放筒5的内部底部以及中间部位,由粗过滤网2、细过滤网3、顶部连通管4、储放筒5、滤水网6和底部连通管7组成滤石机构,现有的建筑工程排出的水大多掺有混凝土块和土块,此类石块极易在排放管内部堆积,而普通的排放管无法对石块进行滤除,使得石块容易造成排放管堵塞,故普通的排放管不适用于工程排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设置滤石机构,首先污水流入排放管道1,即可通过粗过滤网2对污水内部的大石块进行滤除,再通过细过滤网3对污水内部的小石块进行滤除,即可通过两级滤除对污水中的石块进行大量滤出,从而避免排放管被石块堆积堵塞,且由于粗过滤网2与细过滤网3皆为斜向摆放,石块可顺着斜向过滤网通入顶部连通管4并进入储放筒5的内部,从而完成石块收集储放,便于后期处理,同时流入储放筒5的水可以通过底部连通管7流回排放管道1,且滤水网6的筛孔较小,可对石块进行承接,从而防止底部连通管7堵塞,该机构可对污水中的石块进行滤除收集,不仅避免了石块堵塞排放管的情况,同时收集放置的石块便于后期处理,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7.优选的,积沙箱12的中间部位设有竖直摆放的通管,且通管套在排水管15的外面,吊环13共设有两个,且吊环13与提拉组件14通过钢索相连接,由连接件8、左侧管道9、左侧阀门10、沉淀池11、积沙箱12、吊环13、提拉组件14、排水管15、底部阀门16和连接管17组成沉淀机构,建设工程中也会排出含泥沙量较多的污水,此类污水无法直接排入至管网内部,现有的排放管无法对含泥沙污水和普通污水进行分流,且无法对泥沙进行沉淀去除,其实用性较差,通过设置沉淀机构,当含有大量泥沙的污水流入排放管道1后,即可开启左侧阀门10并关闭右侧阀门19,使得污水顺着左侧管道9流入沉淀池11并通入积沙箱12内部,经过长时间的静置后,泥沙即可沉入积沙箱12的底部,而顶部为较为清澈的水,再开启底部阀门16,使得顶部清水可通过排水管15流入连接管17,并汇入右侧管道18流入管网,当水流流至与通管同高时,即可启动提拉组件14,即可将钢索卷起,从而将积沙箱12以及其内部的水和泥沙提起,便于工作人员将泥沙进行回收处理,该机构可对含泥沙的污水进行特殊的分流和沉淀处理,从而避免含有大量泥沙的污水汇入管网,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8.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首先污水流入排放管道1,即可通过粗过滤网2
和细过滤网3对污水内部的石块进行滤除,且石块可顺着斜向过滤网通入顶部连通管4并进入储放筒5的内部,从而完成石块收集储放,而当含有大量泥沙的污水流入排放管道1后,即可开启左侧阀门10并关闭右侧阀门19,使得污水顺着左侧管道9流入积沙箱12内部,静置后,开启底部阀门16,使得顶部清水可通过排水管15汇入右侧管道18,可启动提拉组件14,将钢索卷起,从而将积沙箱12以及其内部的水和泥沙提起,便于工作人员将泥沙进行回收处理,缓冲板20对水流进行阻挡,从而实现减缓水流速度的效果,避免水流直接对连接件8底部的水管造成冲击。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