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查询2022-6-21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中,由办公网络、管理网络组成的信息网络与商用网络的运维特点比较相似,采用常规网络~技术是相对~的,控制网络,是控制系统,如dcs各部件协同工作的通信网络,控制网络具有高~性和高实时性,控制系统需要负责对生产装置的连续不间断地生产控制,控制网络应当具有连续不可间断的高~性,控制网络也是操作人员对控制系统,实时下发控制指令的重要途径,控制网络系统实施采集底层工业生产线上庞大的信息流,并进行统计、集成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网络逐步向开放式发展,也就加强了网络~防护的必要性,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在工业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控制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此类控制装置在使用时一般不便于便捷的打开,大大的影响了控制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从而给电器元件的安装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控制装置不便于便捷的打开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通风栅、通风挡板和环型框架,所述控制箱的外壁上安装有环型框架,所述环型框架一侧的控制箱外壁上设有~门,所述~门靠近控制箱的一端安装有两组铰接合页,且~门通过铰接合页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门的内部设有环型密封条,且环型密封条的外壁与~门相连接,所述~门的内部设有锁扣,且~门通过锁扣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控制箱的外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基座,且基座的顶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顶端安装有下安装架,且下安装架的外壁与控制箱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下安装架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端安装有上安装架,所述上安装架的底端与支撑梁固定连接,且上安装架的外壁与控制箱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内部设有第二风扇。
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控制箱外壁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风扇。
10.优选的,所述环型框架一侧的控制箱外壁上安装有通风挡板,所述通风挡板的外壁上设有通风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装置不仅实现了网络~防
护用的控制装置便捷的打开,防止了控制装置内部元件发生潮湿腐蚀,而且加快了控制装置气体流动的速度;
12.(1)通过将网络~防护设备安装在控制箱的内部,~门以铰接合页为轴可进行转动,环型密封条与环型框架配合一起,来将控制箱与~门进行紧密的连接,实现了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便捷的打开,方便了控制装置内部元器件的安装;
13.(2)通过基座来方便对支撑柱进行固定,控制箱通过上安装架与支撑梁进行连接,在支撑柱的支撑下,来对控制箱起到支撑防潮的作用,实现了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的支撑防潮固定,防止了控制装置内部元件发生潮湿腐蚀;
14.(3)通过通风栅来方便控制箱进行通风,~风扇和第二风扇配合来将控制箱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出,来加快控制箱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实现了控制装置内部气体快速的流动,加快了控制装置气体流动的速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箱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门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控制箱;2、通风栅;3、通风挡板;4、锁扣;5、环型密封条;6、~门;7、铰接合页;8、环型框架;9、~支架;10、~风扇;11、第二支架;12、第二风扇;13、上安装架;14、支撑梁;15、下安装架;16、支撑柱;17、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1、通风栅2、通风挡板3和环型框架8,控制箱1的外壁上安装有环型框架8,环型框架8一侧的控制箱1外壁上设有~门6,~门6来方便控制箱1进行打开,~门6靠近控制箱1的一端安装有两组铰接合页7,且~门6通过铰接合页7与控制箱1相连接,铰接合页7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门6的内部设有环型密封条5,且环型密封条5的外壁与~门6相连接,~门6的内部设有锁扣4,且~门6通过锁扣4与控制箱1相连接,控制箱1的外部设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支撑柱16的底端安装有基座17,且基座17的顶端与支撑柱16固定连接;
22.使用时通过将网络~防护设备安装在控制箱1的内部,将铰接合页7的一端与~门6进行连接,铰接合页7的另一端与控制箱1进行连接,~门6以铰接合页7为轴可进行转动,来将控制箱1由打开转为关闭状态,~门6通过锁扣4与控制箱1进行固定连接,环型密封条5与环型框架8配合一起,来将控制箱1与~门6进行紧密的连接,实现了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便捷的打开,方便了控制装置内部元器件的安装;
23.支撑柱16顶端安装有下安装架15,且下安装架15的外壁与控制箱1固定连接,下安
装架15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梁14,支撑梁14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支撑梁14的顶端安装有上安装架13,上安装架13的底端与支撑梁14固定连接,上安装架13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且上安装架13的外壁与控制箱1固定连接;
24.使用时通过将支撑柱16与基座17安装一起,基座17来方便对支撑柱16进行固定,将支撑柱16通过下安装架15与控制箱1安装一起,上安装架13通过支撑梁14与下安装架15进行连接,控制箱1通过上安装架13与支撑梁14进行连接,在支撑柱16的支撑下,来方便对控制箱1进行固定,来对控制箱1起到支撑防潮的作用,实现了网络~防护用的控制装置~的支撑防潮固定,防止了控制装置内部元件发生潮湿腐蚀;
25.控制箱1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的内部设有第二风扇12,第二风扇12来加快气体流动的速度,第二支架11下方的控制箱1外壁上安装有~支架9,~支架9的内部设有~风扇10,~风扇10来加快气体流动的速度,环型框架8一侧的控制箱1外壁上安装有通风挡板3,通风挡板3的外壁上设有通风栅2,通风栅2用来方便气体流动;
26.使用时通过将通风栅2安装在通风挡板3的内部,将通风挡板3与控制箱1安装一起,通风栅2来方便控制箱1进行通风,将第二风扇12安装在第二支架11的内部,将~风扇10安装在~支架9的内部,~风扇10和第二风扇12配合来将控制箱1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出,来加快控制箱1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来加快控制箱1的散热,实现了控制装置内部气体快速的流动,加快了控制装置气体流动的速度。
27.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外接电源,首先通过将网络~防护设备安装在控制箱1的内部,将铰接合页7的一端与~门6进行连接,铰接合页7的另一端与控制箱1进行连接,~门6以铰接合页7为轴可进行转动,来将控制箱1由打开转为关闭状态,~门6通过锁扣4与控制箱1进行固定连接,环型密封条5与环型框架8配合一起,来将控制箱1与~门6进行紧密的连接,之后通过将支撑柱16与基座17安装一起,基座17来方便对支撑柱16进行固定,将支撑柱16通过下安装架15与控制箱1安装一起,上安装架13通过支撑梁14与下安装架15进行连接,控制箱1通过上安装架13与支撑梁14进行连接,在支撑柱16的支撑下,来方便对控制箱1进行固定,来对控制箱1起到支撑防潮的作用,再通过将通风栅2安装在通风挡板3的内部,将通风挡板3与控制箱1安装一起,通风栅2来方便控制箱1进行通风,将第二风扇12安装在第二支架11的内部,将~风扇10安装在~支架9的内部,~风扇10和第二风扇12配合来将控制箱1内部的空气进行抽出,来加快控制箱1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来加快控制箱1的散热,来完成控制装置的使用工作。

~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