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3.目前的配电柜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通过铰接的拉门进行放置和取出在柜体内部的电气部件,防雨水的效果不够好,对电气部件固定和拆卸不够方便,散热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对内部电气部件进行安防拆卸、固定更加稳固和通风散热效果好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下侧壁设有滚轮,所述柜体内的下侧壁的两端均转动设有螺杆一,所述柜体内的下侧壁设有用于螺杆一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螺杆一的外侧通过螺纹套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侧壁设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输出端均连接设有螺杆二,两个所述螺杆二相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设有与升降板的下侧壁相连接的转动座,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两侧的滑动孔,两个所述螺杆二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套设有与滑动孔的内壁相抵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内侧均铰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向的一端均铰接有挤压板,两个所述挤压板的下端通过弹簧连接有与升降板上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动板,两个所述支撑杆均为朝向弹簧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柜体的上端连接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边缘位置的下端均连接设有与柜体的外侧壁相抵的防护罩,所述柜体的两外侧壁分别固定设有电动推杆一和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一的上端与防护罩下端相铰接,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上端与防护罩的下侧壁相抵,所述柜体的外侧壁设有控制器,所述柜体下端的一侧壁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外侧设有朝下的排风管道,所述风机、双轴电机、电动推杆一和电动推杆二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柜体内的下侧壁,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设有皮带轮一,两个所述螺杆一的外侧均连接设有与皮带轮一通过皮带带动连接的皮带轮二,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作为改进,两个所述螺杆二的螺纹方向相反。
8.作为改进,两个所述挤压板的内侧均连接设有橡胶垫。
9.作为改进,所述盖板的上侧壁设有把手。
10.作为改进,所述排风管道的下端设有滤网。
11.作为改进,所述盖板的上侧为朝向边缘位置的弧形结构设置。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打驱动电机转动、配合皮带轮一、皮带和皮带轮二转动带动螺杆一的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便于快速的将需要固定的电气部件进行安装和取出;通过打开双轴电机转动、配合螺杆二转动进行带动两个夹板相向移动,通过支撑杆挤压挤压板进行挤压需要固定的电气部件,同时弹簧收缩,通过挤压板挤压固定的电气部件向下移动,需要进行固定的电气部件与升降板相抵固定的更加稳固;通过电动推杆一和电动推杆二的推动防护罩升起,进而转动盖板,便于打开收纳盖板,对柜体内需要固定电气部件拆卸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a位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盖板结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1、柜体,2、螺杆一,3、升降板,4、双轴电机,5、螺杆二,6、滑动孔,7、夹板,8、支撑杆,9、挤压板,10、滑动板,11、盖板,12、防护罩,13、电动推杆一,14、控制器,15、风机,16、排风管道,17、驱动电机,18、电动推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18.结合附图1-3所得一种组合式自动配电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下侧壁设有滚轮,所述柜体1内的下侧壁的两端均转动设有螺杆一2,所述柜体1内的下侧壁设有用于螺杆一2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所述螺杆一2的外侧通过螺纹套设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下侧壁设有双轴电机4,所述双轴电机4的两输出端均连接设有螺杆二5,两个所述螺杆二5相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设有与升降板3的下侧壁相连接的转动座,所述升降板3上设有分别设置在双轴电机4两侧的滑动孔6,两个所述螺杆二5的外侧均通过螺纹套设有与滑动孔6的内壁相抵的夹板7,两个所述夹板7内侧均铰接有支撑杆8,两个所述支撑杆8相向的一端均铰接有挤压板9,两个所述挤压板9的下端通过弹簧连接有与升降板3上侧壁滑动连接的滑动板10,两个所述支撑杆8均为朝向弹簧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柜体1的上端连接设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边缘位置的下端均连接设有与柜体1的外侧壁相抵的防护罩12,所述柜体1的两外侧壁分别固定设有电动推杆一13和电动推杆二18,所述电动推杆一13的上端与防护罩12下端相铰接,所述电动推杆二18的上端与防护罩12的下侧壁相抵,所述柜体1的外侧壁设有控制器14,所述柜体1下端的一侧壁设有风机15,所述风机15的外侧设有朝下的排风管道16,所述风机15、双轴电机4、电动推杆一13和电动推杆二18均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
19.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连接在柜体1内的下侧壁,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设有皮带轮一,两个所述螺杆一2的外侧均连接设有与皮带轮一通过皮带带动连接的皮带轮二,所述驱动电机17与控制器14电性连接,通过打开驱动电机17进行带转动,通过皮带轮一转动配合皮带带动皮带轮二转动,进而带动螺杆一2进行转动。
20.两个所述螺杆二5的螺纹方向相反,便于同时带动对称的夹板7相向移动。
21.两个所述挤压板9的内侧均连接设有橡胶垫,对需要进行固定的电气部件固定更加稳固。
22.所述盖板11的上侧壁设有把手,便于取下和放置盖板11。
23.所述排风管道16的下端设有滤网,避免外界灰尘进入柜体1内。
24.所述盖板11的上侧为朝向边缘位置的弧形结构设置,便于雨水流动到柜体1的两外侧。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打开电动推杆一13和电动推杆二18顶起防护罩12进行顶起盖板11,在将防护罩12完全的顶起在柜体1的上方时,进而将防护罩12的一端在电动推杆一13的上端转动,便于在柜体1内进行放置需要进行固定的电气部件,通过驱动机构便于调节升降板3进行升降,便于将需要固定的电气部件放置在在两个挤压板9之间,通过打开双轴电机4进行带动螺杆二5进行转动,通过螺杆二5的转动带动对称的夹板7进行相向的挤压支撑杆8,通过支撑杆8进行挤压挤压板9,滑动板10在升降板上侧滑动,通过挤压板9挤压住需要进行固定的电气部件,同时弹簧进行收缩,夹板7通过挤压倾斜的支撑杆8挤压夹板7将电气部件进行下压在升降板3的上侧进行固定,对电气部件固定的更加稳固,在进行取下部件时通过弹簧的作用将挤压板9进行复原顶起,便于下次固定电气部件时依然能够通过挤压板9带动电气部件下压固定,通过打开风机15能够通过排风管道16对柜体1内进行散热,通过滤网便于避免灰尘进行入到柜体1内,通过盖板11和柜体1上端外侧的防护罩12,对雨水的防护效果更好,通过朝下排风管道16一定程度避免地面积水进入到柜体1内。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