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摔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手机属于移动终端,是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直至现在,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并像瑞士军刀一般功能多样化,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手机越来越普及,到目前已经出现了功能更加全面、使用更加方便的智能手机,手机的构成一般是由其外部的外壳和内部的电子元件组成,所以外壳的强度和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人们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常常会将手机从高处掉下,这样很容易摔坏手机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且手机屏幕和摄像头是最容易摔坏的两大元件,且手机壳体内部的电路板也会因此松动,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使用者一定的损失。
3.在现有技术中,用户通常是在手机上加装一个保护壳来达到防摔的目的,不仅增加了手机的厚度和重量,而且不利于手机散热。
4.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摔壳体及电子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摔壳体,用于电子设备,旨在提高电子设备的抗摔性能。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摔壳体,包括前壳与后壳,所述后壳套在所述前壳的外侧,所述后壳上设有若干分布在所述前壳的周围并抵接所述前壳的缓冲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缓冲件的安装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件通过卡合或者粘接的方式装入所述安装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过盈配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与所述缓冲件通过双射注塑或者3d打印形成一体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的硬度均大于所述缓冲件的硬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缓冲件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或者橡胶材料制成。
13.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呈长方体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边角位置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的一种改进,所述后壳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的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前壳容置在所述收容槽中并与
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间隔形成配合间隙,且所述前壳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还伸出所述收容槽并设有连接所述侧壁的边框。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摔壳体的电子设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防摔壳体及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后壳与前壳之间设置用于吸收冲击的缓冲件与缓冲间隙,使得壳体在掉落后可以通过缓冲件来吸收冲击,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壳体的抗摔性能。
17.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摔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20.图2为图1所示防摔壳体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2所示a区域的放大图。
22.图4为图1所示后壳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24.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摔壳体100,用在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智能终端、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上,主要用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抗摔性能。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摔壳体100包括前壳10与后壳20,后壳20套在前壳10的外侧,后壳20上设有若干分布在前壳10的周围并抵接前壳10的缓冲件40。
26.可以理解,缓冲件40则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使得缓冲件40具有一定的空间来发生形变以用来吸收因摔落或者撞击造成的冲击,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子设备的抗摔性能。
27.在这里,因为后壳20与前壳10均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上的零配件,因此后壳20与前壳10均需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保证零配件较为牢靠的安装在壳体上,为此前壳10与后壳20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前壳10与后壳20的硬度均大于缓冲件40的硬度,使得缓冲件40可以充分吸收壳体受到的冲击。
28.更为具体的是,后壳20包括底壁201及自底壁201的边缘延伸形成的侧壁202,侧壁202与底壁201围设形成用于收容前壳10的收容槽,前壳10容置在收容槽中并与底壁201及侧壁202间隔形成配合间隙30,且前壳10远离底壁201的一侧伸出收容槽并设有连接侧壁202的边框 203,边框203与侧壁202远离底壁201的一端相连以用于形成并封闭配合间隙30。
29.可以理解,配合间隙30可以作为缓冲空间,使得缓冲件40在通过形变来吸收因摔落或者撞击造成的冲击时,前壳10与后壳20之间不会形成冲撞,使得缓冲件40可以充分吸收壳体受到的冲击。
30.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10与后壳20均可以采用较硬的金属材料制成,以提升壳体的外观并获取良好的机械性能,比如说,前壳10与后壳20均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不仅机械强度较高重量较轻,而且表面质感较强,可以提高壳体的美观度。
31.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缓冲件40,后壳20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缓冲件40的安装槽204,这样缓冲件40可以通过卡合的方式装入安装槽204,此时缓冲件40与安装槽204之间的配合较为紧密,缓冲件40不易产生脱落的现象,缓冲件40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装入安装槽204,此时缓冲件40与安装槽204之间的装配较为简单,可以提高壳体的组装效率,进而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缓冲件40从安装槽204中脱离,缓冲件40与安装槽204之间过盈配合。
33.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10与后壳20还可以采用较硬的塑料材料制成,比如,前壳10与后壳20均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料制成,且前壳10与后壳20均是通过注塑成型,生产速度快,利于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优选的,后壳20与缓冲件40可以通过双射注塑或者3d打印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更加利于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
34.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40设置在后壳20的侧壁202 上,因为壳体在摔落后其侧边容易受到冲击,即后壳20的侧壁202容易受到冲击。优选的,缓冲件40设置在相邻两个侧壁202之间的边角位置上,因为侧壁202之间的边角位置更加容易受到冲击,为此将缓冲件40设置在侧壁202的边角位置上,更利于发挥缓冲件40的作用。
35.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壳20呈长方体状,即后壳20设有四个边角位置,每个边角位置上设有一个缓冲件40,这样既方便发挥缓冲件 40的作用,又可以减少缓冲件40的数量,即相邻的两个侧壁202可以共用一个缓冲件40,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摔壳体100,通过在后壳20与前壳 10之间设置用于吸收冲击的缓冲件40与缓冲间隙,使得壳体在掉落后可以通过缓冲件40来吸收冲击,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壳体的抗摔性能。
37.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