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金属原料熔炼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13  144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械加工金属原料熔炼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2.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3.金属原料在熔炼之后,需要将其输送到精炼设备中进行下一步的加工,而现有的转移设备不具备预热的功能,这样转移设备在使用之前就会是常温的,当原料倒入到转移设备内部时会因为温度差就会时原料的温度下降,这样就需要再次升温,不利成本的节约,因为温度差的原因甚至还会损失一部分金属原料,久而久之则会造成大部分的原料浪费,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机械加工金属原料熔炼转移系统,通过预热机构的设计,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机械加工金属原料熔炼转移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盛放盒,所述盛放盒顶端延伸至壳体顶部外侧,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空腔一,所述底板顶部与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位于外壳顶部,所述外壳内部设有预热机构;
6.所述预热机构包括电机,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加热箱,所述外壳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端延伸至加热箱内部并与加热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加热箱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片,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空腔二,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底端贯穿连接板、加热箱和空腔二并延伸至空腔一内部,所述加热箱外部套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在外壳内部并与加热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块一侧设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顶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固定板顶部外侧,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盛放盒底端连接在旋转筒顶部与旋转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一外部固定套设有两个搅拌杆。
7.具体的,转轴一转动带动转轴二转动,转轴二转动带动加热箱转动,转轴一转动时搅拌杆也会转动,通过搅拌杆和加热箱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空气被均匀的加热,并且搅拌杆与加热箱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提高空气的加热效率,然后被加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旋转筒内部。
8.优选的,所述转轴一外部固定套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连接板和加热箱内侧,所述连接板内部固定嵌设有滤网,所述转轴一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位于滤网
顶部并与滤网相贴合。
9.具体的,通过清洁刷与滤网相贴合,这样在长时间进行工作就不会因为灰尘较多而导致空气不能流通,也不需要人工定期对滤网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了。
10.优选的,所述转轴二顶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一,所述加热箱外部固定套设有齿圈一,所述齿轮一位于齿圈一一侧并与齿圈一相啮合,所述转轴二与转轴一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一,所述链轮一位于空腔二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一之间通过链条一驱动连接。
11.具体的,转轴一转动转轴右侧的链轮一转动,右侧的链轮一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一转动,左侧的链轮一转动带动转轴二转动,转轴二转动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转动带动加热箱转动。
12.优选的,所述旋转筒底部固定连接有齿圈二,所述空腔一内部设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顶端延伸至齿圈二一侧,所述转轴三顶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位于齿圈二一侧并与齿圈二相啮合,所述转轴三与转轴一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二,所述链轮二位于空腔一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二之间通过链条二驱动连接。
13.具体的,转轴一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二转动,左侧的链轮二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二转动,右侧的链轮二转动带动转轴三转动,转轴三转动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转动带动旋转筒转动。
14.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延伸至旋转筒内部并与旋转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盛放盒两侧均设有喷嘴,两个所述喷嘴底端均延伸至旋转筒内部,所述旋转筒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壳体底部内壁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嵌设在两个滑槽内部并与滑槽相匹配。
15.具体的,旋转筒在转动时产生晃动,通过滑块的设计就可以使旋转筒在转动时更稳定,不会出现晃动。
16.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在衔接板顶部,所述保护壳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17.具体的,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排出,这样就可以保证电机正常工作。
18.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
19.具体的,四个万向轮可以方便对原料进行转移。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杆和加热箱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空气被均匀的加热,并且搅拌杆与加热箱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提高空气的加热效率,然后被加热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到旋转筒内部,通过转轴三的转动就可以使旋转筒转动,这样就可以使喷嘴围绕着盛放盒转动,这样就可以使被加热的空气均匀的吹在盛放盒表面,这样就可以对盛放盒进行一个预热,并且喷嘴是围绕着盛放盒转动,这样就不会出现预热不充分的现象,通过一个预热的功能这样转移设备在使用时就不会是常温,这样就可以与金属原料的温度差缩小,这样金属原料在倒入到盛放盒内部使就不会出现温度的流失,这样在后续加工时就不需要进行再次加热,也不会出现原料浪费的现象,既节约了生产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图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立体图;
26.图中:1底板、2壳体、3盛放盒、4外壳、5衔接板、6电机、7加热箱、8固定块、9加热片、10连接板、11转轴一、12固定板、13转轴二、14旋转筒、15搅拌杆、16风扇、17滤网、18清洁刷、19齿轮一、20齿圈一、21链轮一、22链条一、23齿圈二、24齿轮二、25链轮二、26链条二、27连接管、28喷嘴、29滑块、30保护壳、31散热孔、32万向轮、33推手、34转轴三。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加工金属原料熔炼转移系统,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盛放盒3,所述盛放盒3顶端延伸至壳体2顶部外侧,所述底板1内部开设有空腔一,所述底板1顶部与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4,所述壳体2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5,所述衔接板5位于外壳4顶部,所述外壳4内部设有预热机构;
29.所述预热机构包括电机6,所述外壳4内部设有加热箱7,所述外壳4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底端延伸至加热箱7内部并与加热箱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加热箱7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片9,所述固定块8内部开设有空腔二,所述外壳4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电机6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一11,所述转轴一11底端贯穿连接板10、加热箱7和空腔二并延伸至空腔一内部,所述加热箱7外部套设有两个固定板12,两个所述固定板12均固定连接在外壳4内部并与加热箱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块8一侧设有转轴二13,所述转轴二13顶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固定板12顶部外侧,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旋转筒14,所述旋转筒14与壳体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盛放盒3底端连接在旋转筒14顶部与旋转筒1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一11外部固定套设有两个搅拌杆15;
30.本实施方案中,电机6工作带动转轴一11转动,转轴一11转动带动转轴二13转动,转轴二13转动带动齿轮一19转动,齿轮一19转动带动加热箱7转动,并且转轴一11转动带动搅拌杆15转动,搅拌杆15和加热箱7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空气被均匀的加热,并且搅拌杆15与加热箱7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提高空气的加热效率;
31.其中,为了实现清洁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转轴一11外部固定套设有风扇16,所述风扇16位于连接板10和加热箱7内侧,所述连接板10内部固定嵌设有滤网17,所述转轴一11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洁刷18,所述清洁刷18位于滤网17顶部并与滤网17相贴合,转轴一11转动带动清洁刷18不断的转动,这样就可以将滤网17表面粘附的灰尘进行清理,这样就可以保证空气正常流通;
32.其中,为了实现传动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转轴二13顶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一19,所述加热箱7外部固定套设有齿圈一20,所述齿轮一19位于齿圈一20一侧并与齿圈一20相啮合,所述转轴二13与转轴一11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一21,所
述链轮一21位于空腔二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一21外部均套设有链条一22,两个所述链轮一21之间通过链条一22驱动连接,所述旋转筒14底部固定连接有齿圈二23,所述空腔一内部设有转轴三34,所述转轴三34顶端延伸至齿圈二23一侧,所述转轴三34顶端外部固定套设有齿轮二24,所述齿轮二24位于齿圈二23一侧并与齿圈二23相啮合,所述转轴三34与转轴一11外部均固定套设有链轮二25,所述链轮二25位于空腔一内部,两个所述链轮二25外部均套设有链条二26,两个所述链轮二25之间通过链条二26驱动连接,转轴一11转动转轴右侧的链轮一21转动,右侧的链轮一21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一21转动,左侧的链轮一21转动带动转轴二13转动,转轴二13转动带动齿轮一19转动,齿轮一19转动带动加热箱7转动,转轴一11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二25转动,左侧的链轮二25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二25转动,右侧的链轮二25转动带动转轴三34转动,转轴三34转动带动齿轮二24转动,齿轮二24转动带动旋转筒14转动;
33.其中,为了实现稳定工作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加热箱7内部设有连接管27,所述连接管27一端延伸至旋转筒14内部并与旋转筒1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盛放盒3两侧均设有喷嘴28,两个所述喷嘴28底端均延伸至旋转筒14内部,所述旋转筒14底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29,所述壳体2底部内壁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29分别嵌设在两个滑槽内部并与滑槽相匹配,旋转筒14在转动时会产生晃动,通过两个滑块29嵌设在滑槽内部这样旋转筒14在转动时就可以更稳定的转动,就不会出现晃动;
34.其中,为了实现电机6正常工作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电机6外部套设有保护壳30,所述保护壳30固定连接在衔接板5顶部,所述保护壳30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1,电机6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31排出,这样就可以保证电机6正常工作;
35.其中,为了实现方便转移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底板1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2,所述底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手33,通过四个万向轮32的设计在对原料进行转移就可以更方便;
36.其中,为了实现减少磨损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转轴一11与连接板10、固定块8和底板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二13与固定板1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三34与底板1和壳体2通过轴承连接,多处通过轴承连接可以减少磨损。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启动电机6,电机6工作带动转轴一11转动,转轴一11转动带动风扇16转动,风扇16转动产生吸力就可以将空气吸入到加热箱7内部,转轴一11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一21转动,右侧的链轮一21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一21转动,左侧的链轮一21转动带动转轴二13转动,转轴二13转动带动齿轮一19转动,齿轮一19转动带动加热箱7转动,并且转轴一11转动带动搅拌杆15转动,搅拌杆15和加热箱7转动这样就可以使空气被均匀的加热,并且搅拌杆15与加热箱7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提高空气的加热效率,转轴一11转动带动清洁刷18转动,这样就可以防止灰尘将滤网17堵塞造成空气不能流通,最后空气通过连接管27进入到旋转筒14内部,转轴一11转动带动左侧的链轮二25转动,左侧的链轮二25转动带动右侧的链轮二25转动,右侧的链轮二25转动带动转轴三34转动,转轴三34转动带动齿轮二24转动,齿轮二24转动带动旋转筒14转动,这样就可以使喷嘴28围绕着盛放盒3转动,这样就可以使被加热的空气均匀的吹在盛放盒3表面,这样就可以对盛放盒3进行一个预热,并且喷嘴28是围绕着盛放盒3转动,这样就不会出
现预热不充分的现象。最后,空气从壳体2上的气孔排出。通过一个预热的功能这样转移设备在使用时就不会是常温,这样就可以与金属原料的温度差缩小,这样金属原料在倒入到盛放盒3内部使就不会出现温度的流失,这样在后续加工时就不需要进行再次加热,也不会出现原料浪费的现象,既节约了生产的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