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5  13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流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


背景技术:

2.常规脱硝反应器进口为水平进口,进口烟道长度方向和反应器长度方向相同,所以长度方向一般不需要均流,只需保证反应器宽度方向上气流均匀及气流的流入角度与竖直方向约为0
°
,因此导流板只有在反应器进口宽度方向上添加,且添加形式也较为简单。
3.目前,工业中也有少数使用上进口形式的脱硝反应器,其上进口形式为长方形结构,即进口烟道在长宽方向尺寸与反应器长宽尺寸均不相同,这就需要当烟气从上进口进来后,在反应器长宽方向上气流都能保持均匀且气流的流入方向与竖直方向角度小于15
°

4.目前已有的上进气脱硝反应器所加导流结构形式,其在一层平面双向导流,该种导流结构容易引起气流的紊流,形成涡流,影响气流均布性。该种导流形式在大部分项目工况下不能满足反应器气流均布的要求,造成涡流后对气流的流入角度更是很难控制。如果烟气中含尘浓度增加,就会造成脱硝反应器催化剂的堵塞和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多层正向导流板组和多层反向导流板组;
8.所述壳体为梯形结构,设置于脱硝反应器上;
9.多层所述正向导流板组沿壳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0.多层所述反向导流板组位于多层正向导流板的下方,且沿壳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1.多层所述正向导流板组和多层反向导流板组垂直设置于壳体内,使通过气流保持均匀且气流的流入方向与竖直方向角度小于15
°

12.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多层所述正向导流板组包括支撑梁和正向导流叶片,所述正向导流叶片包括多个,通过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梁上。
1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多层所述反向导流板组包括支撑梁和反向导流叶片,所述反向导流叶片包括多个,通过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梁上。
14.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筒、螺钉和设置于支撑梁上的滑槽,多个所述正向导流叶片或多个反向导流叶片上均设置有螺纹筒,且所述螺纹筒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后通过螺钉固定。
15.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第一层所述正向导流板组与壳体的上进气口的距离为500mm-三分之壳体的高度之间,多层所述正向导流板组的间距<1000mm,所述正向导流板组内的正向导流叶片的倾斜角≤45
°
,以上进气口中心线对称安装。
16.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第一层所述反向导流板组与最低层正向导流板组距离<1000mm,多层所述反向导流板组的间距<1000mm,所述反向导流板组内的反向导流叶片倾斜角≤45
°
,以上进气口中心线对称安装。
17.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多个所述正向导流叶片或多个所述反向导流叶片的间距为300mm-1000mm。
18.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正向导流叶片或所述反向导流叶片长为500mm≤-≤2000mm,宽度为300mm≤-≤1000mm。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导流板组,每层导流板组为单一方向导流,避免产生紊流、涡流,保证反应器内的流场均布和气流流入角度,单层导流板组内设置多块导流叶片,导流叶片间隔布置,并且导流叶片间的距离可调,从而有效控制导流板钢材使用量,提升满足反应器使用效果的导流板组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的左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的右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正向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反向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均流罩,包括壳体3以及设置于壳体3内的多层正向导流板组1和多层反向导流板组2;
29.壳体3为梯形结构,设置于脱硝反应器上;
30.多层正向导流板组1沿壳体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31.多层反向导流板组2位于多层正向导流板组1的下方,且沿壳体3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32.多层正向导流板组1和多层反向导流板2组垂直设置于壳体3内,使通过气流保持均匀且气流的流入方向与竖直方向角度小于15
°

3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多层正向导流板组包括支撑梁12和正向导流叶片11,正向导流叶片11包括多个,通过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梁12上。
34.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多层反向导流板组包括支撑梁12和反向导流叶片21,反向导流叶片21包括多个,通过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梁12上。
35.如图6和图7所示,调节组件包括螺纹筒13、螺钉14和设置于支撑梁12上的滑槽15,
多个正向导流叶片11或多个反向导流叶片21上均设置有螺纹筒13,且螺纹筒13滑动设置于滑槽15内后通过螺钉14固定。
36.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层正向导流板组1与壳体3的上进气口4的距离m为500mm-三分之壳体的高度之间,多层正向导流板组1间距<1000mm,正向导流板组1内的正向导流叶片11倾斜角α≤45
°
,以上进气口4中心线对称安装。
37.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层反向导流板组2与最低层与正向导流板组1距离n<1000mm,多层反向导流板组2的间距<1000mm,反向导流板组2内的反向导流叶片21倾斜角β≤45
°
,以上进气口4中心线对称安装。
38.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正向导流叶片11或多个反向导流叶片21的间距t为300mm-1000mm。
39.如图2和图3所示,正向导流叶片11或反向导流叶片21长s为500mm≤-≤2000mm,宽度r为300mm≤-≤1000mm。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1.如图1-7所示,通过在上进气口4内增加导流板组使烟气在进气口内就达到充分扩散、分布均匀,同时该导流板组内所包含的导流叶片更易于控制烟气进入反应器内的流入角度,使流入方向与竖直方向角度小于15
°
。该导流叶片间隔布置,既能更好的起到筛分气流的作用,又能有效控制导流板钢材使用量,提升整体导流板组的经济性。
42.如图1-7所示,第一层反向导流板组2与最低层与正向导流板组1距离n<1000mm,该距离能够很好的利用正向导流板组的一级均流效果进行二次均流。
43.如图1-7所示,正向导流板组1及反向导流板组2内的导流叶片需上下对齐,其目的是使气流能够精确的梳理、导流烟气。
44.多个正向导流叶片11或多个反向导流叶片21的间距t为300mm-1000mm,使气流部分导流改变方向,部分保持原流动方向,起到梳理气流作用。
45.当烟气从上进气口4进气端进入时,首先通过正向导流板组1进行初步梳理导流,由于导流板组是由多组导流叶片组成,该结构可以减小阻力损失,另外可以更好地控制导流及气流角度。从正向导流板组1内正向导流叶片11均流叶片上导流的烟气,进入反向导流板组2内反向导流叶片21的间隙;从正向导流板组1内正向导流叶片11间隙流出的烟气,进入反向导流板组2内反向导流叶片21上进行导流。整个烟气经过反向导流板组2流出,整个过程体现精确梳理导流烟气,最终形成均流及矫正烟气流动方向的作用,该导流布置结构能够很好的满足脱硝反应器上进气口形式对烟气的均布及烟气流动角度要求。
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导流板组,每层导流板组为单一方向导流,避免产生紊流、涡流,保证反应器内的流场均布和气流流入角度,单层导流板组内设置多块导流叶片,导流叶片间隔布置,并且导流叶片间的距离可调,从而有效控制导流板钢材使用量,提升满足反应器使用效果的导流板组的经济性。
47.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