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蛇灸装置

专利查询2022-6-5  139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灸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蛇灸装置。


背景技术:

2.长蛇灸又称铺灸、蒜泥铺灸,是我国浙江地区的针灸工作者从传统的和民间的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
3.现有的长蛇灸辅助用具均为固定结构,无法针对患者的体型来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蛇灸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5.一种长蛇灸装置,包括左侧板,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左侧板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固定滑块,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和固定口,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连接绳;
6.所述最下端的左侧板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两侧设置有侧边,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滑轨,固定螺栓底部位于所述滑轨内。
7.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体型,背部宽度,需要艾灸的范围来调整左右侧板连接体的宽度,便于控制需要艾灸的范围。下端的翼板可以调整开合角度,便于适应患者。相比于现有的辅助装置,使用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板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板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右侧板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左侧板,2-右侧板,3-连接绳,4-通孔,5-固定口,6-固定滑块,7-连接板,8-翼板,9-转轴,101-滑槽,102-凹槽,201-固定槽,801-侧边,901-滑杆,902-固定螺栓,903-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4所示,一种长蛇灸装置,包括左侧板1,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滑槽101,所述左侧板1内设置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内设置有右侧板2,所述右侧板2上设置有固定槽201,所述滑槽101内设置有固定滑块6,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上均设置有通孔4和固定口5,所述通孔4内设置有连接绳3;
14.所述最下端的左侧板1上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上设置有翼板8,所述翼板8两侧设置有侧边801,所述转轴9上设置有滑杆901,所述滑杆90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902,所述连接板7上设置有滑轨903,固定螺栓902底部位于所述滑轨903内。
1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根据需要宽度调整左右侧板的开合程度,并通过固定滑块6和固定槽201的配合将宽度确定,在其下表面包上纱布,纱布两侧可以塞入固定口5内,包上纱布后将装置放置在患者背部,并调整翼板8的开合,通过固定螺栓902固定,防止转动。调整完成后,在装置上表面铺上纱布,并在纱布上均匀的放上蒜泥或姜泥,在蒜泥或姜泥上方纺锤体艾柱,点燃艾柱后进行灸疗。


技术特征:
1.一种长蛇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板(1),所述左侧板(1)上设置有滑槽(101),所述左侧板(1)内设置有凹槽(102),所述凹槽(102)内设置有右侧板(2),所述右侧板(2)上设置有固定槽(201),所述滑槽(101)内设置有固定滑块(6),所述左侧板(1)和右侧板(2)上均设置有通孔(4)和固定口(5),所述通孔(4)内设置有连接绳(3);所述最下端的左侧板(1)上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上设置有翼板(8),所述翼板(8)两侧设置有侧边(801),所述转轴(9)上设置有滑杆(901),所述滑杆(90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902),所述连接板(7)上设置有滑轨(903),固定螺栓(902)底部位于所述滑轨(903)内。

技术总结
一种长蛇灸装置,包括左侧板,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左侧板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固定滑块,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有通孔和固定口,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连接绳;所述最下端的左侧板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翼板,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滑轨,固定螺栓底部位于所述滑轨内。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体型,背部宽度,需要艾灸的范围来调整左右侧板连接体的宽度,便于控制需要艾灸的范围。下端的翼板可以调整开合角度,便于适应患者。相比于现有的辅助装置,使用更为便捷。使用更为便捷。使用更为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左政 张轶 黄培冬 姜云武 郭村晓 宋敏 吴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