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2.支架也译为“脚手架”,本来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建筑楼房时搭起的暂时性支持,这种支持会随着楼房的建成而被撤掉。但如今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照相机的三脚架。
3.目前现有大多心血管内科病人在进行翻身时,由于身体刚刚动过手术,在翻身时,易造成伤口撕裂等医疗事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设备造成使用,对此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包括床体和调节装置,所述床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扶手,所述调节装置位于床体上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个数有两个,所述海绵垫与床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床体远离海绵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海绵垫靠近床体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床体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床体和海绵垫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固定块的内壁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固定块靠近固定座的一侧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个数有两个,所述固定座与把手的表面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床体靠近扶手的一侧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桌子,所述桌子与床体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床体靠近桌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座,所述桌子靠近定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定位座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座远离床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是设置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靠近定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分别与卡块和定位座的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床体靠近桌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桌子靠近床体的一侧与伸缩弹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定位座靠近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弹簧,所述压块靠近定位座的一侧与定位弹簧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当需要使用设备时,向远离固定座的一侧拉动控制杆,使其控制杆失去对固定块的束缚,压缩弹簧释放弹力,向远离固定座的一侧拉动固定块,使其固定块失去对海绵垫的束缚,随即转动把手,把手带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从动轮带动螺纹杆向上移动,螺纹杆带动海绵垫移动,随即海绵垫将病人一侧推高,即可完成对其进行使用,当需要关闭时,反转把手,把手带动驱动轮和从动轮转动,随即从动轮带动螺纹杆和海绵垫向下移动,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向靠近固定座的一侧推动固定块,压缩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使其固定块插设在海绵垫中,向下按压控制杆,使其控制杆与固定块相抵,即可完成将其进行关闭,解决了目前现有大多心血管内科病人在进行翻身时,由于身体刚刚动过手术,在翻身时,易造成伤口撕裂等医疗事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设备造成使用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辅助装置,当需要使用设备时,向下按压压块,定位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压块带动控制块一起移动,随即向靠近定位座的一侧拉动桌子,伸缩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当桌子拉动到一定位置时,松开压块,定位弹簧释放弹力,推动压块和控制块移动,使其控制块与卡块的内壁相抵,即可完成对其进行使用,当需要关闭时,向下按压压块,定位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压块带动控制块一起移动,随即控制块失去对卡块的束缚,伸缩弹簧释放弹力,向一侧拉动桌子,使其桌子回归原位,即可完成对其进行关闭,解决了目前现有大多心血管内科病人在进行完手术时,由于身体虚弱,手部无法托起重物,吃饭时需要护士帮助,非常不方便,加大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中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中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中辅助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1、床体;2、扶手;3、调节装置;31、海绵垫;32、螺纹杆;33、从动轮;34、驱动轮;35、固定座;36、控制杆;37、固定块;4、辅助装置;41、卡块;42、控制块;43、定位座;44、压块;45、移动杆;46、桌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医用心血管内科护理翻身辅助支架,包括床体1和调节装置3,床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扶手2,调节装置3位于床体1上设置。
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装置3和辅助装置4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4.如图1和图4所示,调节装置3包括海绵垫31,海绵垫31的个数有两个,海绵垫31与床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床体1远离海绵垫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5,海绵垫31靠近床体1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2,螺纹杆32上套设并螺纹连接有从动轮33,从动轮33与床体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固定座35的内壁转动连接有驱动轮34,驱动轮34与从动轮33啮合连接,固定座3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固定块37,固定块37分别与床体1和海绵垫31的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座3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控制杆36,控制杆36与固定块37的内壁滑动连接,固定座35靠近固定块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固定块37靠近固定座35的一侧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驱动轮3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个数有两个,固定座35与把手的表面滑动连接。
25.其整个调节装置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3,当需要使用设备时,向远离固定座35的一侧拉动控制杆36,使其控制杆36失去对固定块37的束缚,压缩弹簧释放弹力,向远离固定座35的一侧拉动固定块37,使其固定块37失去对海绵垫31的束缚,随即转动把手,把手带动驱动轮34转动,驱动轮34带动从动轮33转动,从而从动轮33带动螺纹杆32向上移动,螺纹杆32带动海绵垫31移动,随即海绵垫31将病人一侧推高,即可完成对其进行使用,当需要关闭时,反转把手,把手带动驱动轮34和从动轮33转动,随即从动轮33带动螺纹杆32和海绵垫31向下移动,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向靠近固定座35的一侧推动固定块37,压缩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使其固定块37插设在海绵垫31中,向下按压控制杆36,使其控制杆36与固定块37相抵,即可完成将其进行关闭,解决了目前现有大多心血管内科病人在进行翻身时,由于身体刚刚动过手术,在翻身时,易造成伤口撕裂等医疗事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不利于设备造成使用的问题。
26.如图1和图5所示,辅助装置4包括桌子46,桌子46与床体1的表面滑动连接,床体1靠近桌子4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座43,桌子46靠近定位座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41,卡块41与定位座43的表面滑动连接,定位座43远离床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是设置的移动杆45,移动杆45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压块44,压块44靠近定位座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块42,控制块42分别与卡块41和定位座43的内壁滑动连接,床体1靠近桌子4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桌子46靠近床体1的一侧与伸缩弹簧固定连接,定位座43靠近压块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弹簧,压块44靠近定位座43的一侧与定位弹簧固定连接。
27.其整个的辅助装置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辅助装置4,当需要使用设备时,向下按压压块44,定位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压块44带动控制块42一起移动,随即向靠近定位座43的一侧拉动桌子46,伸缩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当桌子46拉动到一定位置时,松开压块44,定位弹簧释放弹力,推动压块44和控制块42移动,使其控制块42与卡块41的内壁
相抵,即可完成对其进行使用,当需要关闭时,向下按压压块44,定位弹簧受力形变产生弹力,随即压块44带动控制块42一起移动,随即控制块42失去对卡块41的束缚,伸缩弹簧释放弹力,向一侧拉动桌子46,使其桌子46回归原位,即可完成对其进行关闭,解决了目前现有大多心血管内科病人在进行完手术时,由于身体虚弱,手部无法托起重物,吃饭时需要护士帮助,非常不方便,加大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问题。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