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6-2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也就带动了驾考、驾培行业的发展。目前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学校普遍采用的是教练和学员一对一指导教学的方式。由于教练员的教学方法具有差异性,导致学员的驾驶技能也各不相同。为了提高驾驶人培训水平,除了提高教练员的指导水平,还需要规范教学方法;在学员学习驾驶的过程中,需要教练在副驾驶上进行监督,并在发现危险的时候踩下副驾驶座位下方的刹车踏板;但是在部分考试过程中,副驾驶座位上是不坐人的,当学员驾驶汽车出现紧急情况时,车辆不能及时控制刹车有出现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自动驱动刹车踏板进行制动的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包括箱体、刹车踏板、滑杆、限位板、气压缸、气压杆、限位块、气压管、气压装置、控制器、雷达探测器和汽车本体;
5.箱体上端面设有条形通孔,箱体的侧端面设有安装通孔;刹车踏板的一端由安装通孔伸入到箱体的内部;滑杆的上端与刹车踏板连接,滑杆的下端穿过限位板并与限位块连接,滑杆与限位板滑动连接;两组气压缸安装在箱体的底部内壁上,两组气压缸分别通过气压管与气压装置的内部连通;两组气压缸上端的气压杆分别与限位板的下端面连接;控制器安装在箱体内部,控制器与气压装置电性连接;
6.多组雷达探测器分别安装在汽车本体的四周,多组雷达探测器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7.优选的,还包括弹簧;
8.两组弹簧分别套在两组气压杆的外侧,两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气压缸的外壁和限位板连接。
9.优选的,滑杆为可伸缩结构。
10.优选的,箱体相互远离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两组安装块;两组安装块上均设有安装螺纹通孔。
11.优选的,箱体的上端面朝向一侧倾斜向下。
12.优选的,箱体内部设有挡板;挡板安装在刹车踏板与气压装置之间。
13.优选的,箱体内部设有语音装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多组雷达探测器可以方便的检测汽车本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并将这些数据输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判断距离决定是否取得气压装置带动
刹车踏板向下移动;在刹车制动之后,气压装置反向驱动气压缸上端的气压杆带动限位板向上运动;在没有限位板的压动时刹车踏板自动复位。
16.本实施例中,多组雷达探测器分别安装在汽车本体的四周,可以方便的检测汽车本体到各个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多组雷达探测器与外部摄像头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的检测出汽车四周边到达规定的实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的测出在学员驾驶汽车本体时是否出现行驶不规范的操作;
17.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教练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时可以方便的将脚放在箱体上端面上休息,在学员出现危险驾驶的时候可以踩下刹车踏板,刹车踏板下方的滑杆与限位板发生滑动。
18.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限位板向下运动拉动刹车踏板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簧;在气压装置反向驱动时,弹簧可以快速的带动限位板复位,可以加快部件的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雷达探测器与汽车本体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箱体;2、刹车踏板;3、滑杆;4、限位板;5、气压缸;6、气压杆;7、弹簧;8、限位块;9、气压管;10、气压装置;11、控制器;12、雷达探测器;13、安装块;14、汽车本体;15、条形通孔;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一
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包括箱体1、刹车踏板2、滑杆3、限位板4、气压缸5、气压杆6、限位块8、气压管9、气压装置10、控制器11、雷达探测器12和汽车本体14;
25.箱体1上端面设有条形通孔15,箱体1的侧端面设有安装通孔;刹车踏板2的一端由安装通孔伸入到箱体1的内部;滑杆3的上端与刹车踏板2连接,滑杆3的下端穿过限位板4并与限位块8连接,滑杆3与限位板4滑动连接;两组气压缸5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两组气压缸5分别通过气压管9与气压装置10的内部连通;两组气压缸5上端的气压杆6分别与限位板4的下端面连接;控制器11安装在箱体1内部,控制器11与气压装置10电性连接;
26.多组雷达探测器12分别安装在汽车本体14的四周,多组雷达探测器12均与控制器11通信连接;滑杆3为可伸缩结构;在汽车刹车调试的时候需要对刹车踏板2的位置进行移动,滑杆3的可伸缩结构可以在刹车踏板2的高度改变时方便的调节限位板4下方限位块8的位置,使限位块8始终贴紧限位板4;限位板4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下压限位块8的上端面,在限位板4的带动下,限位块8与滑杆3一起向下运动并带动刹车踏板2向下运动;
27.箱体1相互远离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两组安装块13;两组安装块13上均设有安装螺纹通孔;箱体1的上端面朝向一侧倾斜向下;箱体1上端面倾斜设置可以在教练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时,双脚可以方便的放置在箱体1上;箱体1内部设有挡板16;挡板16安装在刹车踏
板2与气压装置10之间;挡板16的安装可以方便的将控制器11和气压装置10防护起来,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器11和气压装置10受到损坏;箱体1内部设有语音装置;语音装置的安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汽车车况进行语音播报,可以方便的提示驾驶学员。
28.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多组雷达探测器12可以方便的检测汽车本体14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并将这些数据输送到控制器11,控制器11通过判断距离决定是否取得气压装置10带动刹车踏板2向下移动;在刹车制动之后,气压装置10反向驱动气压缸5上端的气压杆6带动限位板4向上运动;在没有限位板4的压动时刹车踏板2自动复位;
29.需要说明的是,多组雷达探测器11分别安装在汽车本体14的四周,可以方便的检测汽车本体14到各个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多组雷达探测器11与外部摄像头相互配合可以方便的检测出汽车四周边到达规定的实线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的测出在学员驾驶汽车本体14时是否出现行驶不规范的操作;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当教练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时可以方便的将脚放在箱体1上端面上休息,在学员出现危险驾驶的时候可以踩下刹车踏板2,刹车踏板2下方的滑杆3与限位板4发生滑动。
31.实施例二
3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驾驶培训智能教练机器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弹簧7;
33.两组弹簧7分别套在两组气压杆6的外侧,两组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气压缸5的外壁和限位板4连接。
34.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限位板4向下运动拉动刹车踏板2向下运动时,会压缩弹簧7;在气压装置10反向驱动时,弹簧7可以快速的带动限位板4复位,可以加快部件的响应速度。
3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