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

专利查询2022-5-31  1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


背景技术:

2.乡村水系生态景观的建设,应做到以下三点:保持原有河流形态和生态系统、生态优先设计以及提高河岸抗洪能力。
3.现有的村庄内河岸生态景观建设中,生态护岸存在防护性低、防洪能力差以及整体生态景观不美观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包括河堤框架,与河堤框架相连接的河床,所述河堤框架的内部呈空腔状,所述河堤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横梁板,所述横梁板与河堤框架内部底端中部的两侧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下水管,所述河堤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跑道,所述河堤框架靠近河床的上表面填埋有间隔设置的警示柱,所述河堤框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栽培箱,所述栽培箱内表面两侧的上端之间间隔设置有围挡架,所述河堤框架对应下水管的一侧均贯穿安装有支流管,所述支流管与下水管的内部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河堤框架对应相邻的警示柱之间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灯带,所述灯带为荧光灯。
8.优选的,所述河堤框架对应跑道的上表面开设有填充腔,所述填充腔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s型架,所述s型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杆。
9.优选的,所述河堤框架上的填充腔内填充有碎石、砂砾或矿渣,所述河堤框架对应跑道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细孔。
10.优选的,所述下水管对应支流管的侧壁均开设有支流槽,所述下水管通过支流槽与支流管的内部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下水管对应跑道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状的接收槽,所述下水管依次通过接收槽、细孔与填充腔之间相连通。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有益效果在于:
13.该结构通过河堤框架内间隔设置横梁板、以及下水管,配合下水管下设置的支撑架,结构强度提升,使得河堤框架在遭遇洪水时,具有有效的抵抗能力,且河堤框架上设置跑道,跑道路面的积水能够及时的填充腔、细孔以及接收槽进入下水管中,达到及时的排放积水的目的,避免积水过多漫入河床内,造成河道水流过大导致河堤框架被冲毁的情况;
14.同时,跑道、警示柱以及灯带的共同设置,提升整个河岸的美观实用性,达到预防
河道水流过大而造成农作物被水淹的情况,还提供了农民散步、巡视的功能,且警示柱和灯带的设置起到提醒、预警的作用;
15.综上所述:该结构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景观的美观性,还能有效的提升生态护岸的防护性,结构强度高,避免遇洪水决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的正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河堤框架;2、河床;3、下水管;4、支撑架;5、支流管;6、栽培箱;7、围挡架;8、跑道;9、接收槽;10、灯带;11、警示柱;12、支流槽;13、横梁板;14、填充腔;15、s型架;16、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4,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包括河堤框架1,与河堤框架1相连接的河床2,河堤框架1的内部呈空腔状,河堤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横梁板13,横梁板13与河堤框架1内部底端中部的两侧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下水管3。
24.河堤框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跑道8,河堤框架1靠近河床2的上表面填埋有间隔设置的警示柱11,河堤框架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栽培箱6,栽培箱6内表面两侧的上端之间间隔设置有围挡架7,河堤框架1对应下水管3的一侧均贯穿安装有支流管5,支流管5与下水管3的内部相连通。
25.河堤框架1对应相邻的警示柱11之间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灯带10,灯带10为荧光灯,河堤框架1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填充腔14,填充腔14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s型架15,s型架1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杆16。
26.河堤框架1上的填充腔14内填充有碎石、砂砾或矿渣,河堤框架1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细孔,下水管3对应支流管5的侧壁均开设有支流槽12。
27.下水管3通过支流槽12与支流管5的内部相连通,下水管3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状的接收槽9,下水管3依次通过接收槽9、细孔与填充腔14之间相连通。
28.本实用新型中,该结构通过河堤框架1内间隔设置横梁板13、以及下水管3,配合下水管3下设置的支撑架4,结构强度提升,使得河堤框架1在遭遇洪水时,具有有效的抵抗能
力,且河堤框架1上设置跑道8,跑道8路面的积水能够及时的填充腔14、细孔以及接收槽9进入下水管3中,达到及时的排放积水的目的,避免积水过多漫入河床2内,造成河道水流过大导致河堤框架1被冲毁的情况;
29.同时,跑道8、警示柱11以及灯带10的共同设置,提升整个河岸的美观实用性,达到预防河道水流过大而造成农作物被水淹的情况,还提供了农民散步、巡视的功能,且警示柱11和灯带10的设置起到提醒、预警的作用;
30.综上所述:该结构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景观的美观性,还能有效的提升生态护岸的防护性,结构强度高,避免遇洪水决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包括河堤框架(1),与河堤框架(1)相连接的河床(2),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框架(1)的内部呈空腔状,所述河堤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横梁板(13),所述横梁板(13)与河堤框架(1)内部底端中部的两侧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下水管(3),所述河堤框架(1)的上表面开设有跑道(8),所述河堤框架(1)靠近河床(2)的上表面填埋有间隔设置的警示柱(11),所述河堤框架(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栽培箱(6),所述栽培箱(6)内表面两侧的上端之间间隔设置有围挡架(7),所述河堤框架(1)对应下水管(3)的一侧均贯穿安装有支流管(5),所述支流管(5)与下水管(3)的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框架(1)对应相邻的警示柱(11)之间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灯带(10),所述灯带(10)为荧光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框架(1)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填充腔(14),所述填充腔(14)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s型架(15),所述s型架(1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横杆(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框架(1)上的填充腔(14)内填充有碎石、砂砾或矿渣,所述河堤框架(1)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均匀分布的细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3)对应支流管(5)的侧壁均开设有支流槽(12),所述下水管(3)通过支流槽(12)与支流管(5)的内部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3)对应跑道(8)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状的接收槽(9),所述下水管(3)依次通过接收槽(9)、细孔与填充腔(14)之间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村庄河岸生态景观结构,包括河堤框架,与河堤框架相连接的河床,河堤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间隔设置的横梁板,横梁板与河堤框架内部底端中部的两侧之间共同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下水管,河堤框架的上表面开设有跑道,河堤框架靠近河床的上表面填埋有间隔设置的警示柱,河堤框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栽培箱,栽培箱内表面两侧的上端之间间隔设置有围挡架,河堤框架对应下水管的一侧均贯穿安装有支流管,支流管与下水管的内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该结构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景观的美观性,还能有效的提升生态护岸的防护性,结构强度高,避免遇洪水决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避免遇洪水决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避免遇洪水决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龚岚 刘文娟 曹诗怡 陈小勇 李妮思 王曦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2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