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短极片双用送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4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卷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短极片双用送片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芯卷绕过程中需要对极片进行送片,现有的送片装置无法实现不同极片极耳宽度的卷绕需求,需要通过多台设备进行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长短极片双用送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长短极片双用送片装置,包括安装面板、送片电动缸、沿极片的送片方向依次设置的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送片夹装置、入片纠偏装置、入片纠偏检测装置、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和极片切刀装置,所述送片电动缸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所述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用于检测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1,所述送片夹装置装设在所述送片电动缸上并用于输送极片,所述入片纠偏装置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用于对极片进行纠偏,所述入片纠偏检测装置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用于检测极片是否纠偏准确,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用于检测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2,所述极片切刀装置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并用于对极片进行切断,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与所述极片切刀装置随动。
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上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安装面板上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卡接在所述调节孔内。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与极片切刀装置的切断位置之间设置有补偿量d3,所述补偿量d3设置为72mm。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入片纠偏装置包括纠偏板和纠偏气缸,所述纠偏气缸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上,所述纠偏板装设在所述纠偏气缸的输出轴上,其顶部与极片底面相接触,所述纠偏气缸驱动所述纠偏板的上下运动。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片夹装置包括支撑板、上辊筒和下辊筒,所述支撑板装设在所述送片电动缸上,其前方开设有可供极片通过的条形孔,所述上辊筒和所述下辊筒装设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上,所述上辊筒设置在所述下辊筒上方,所述上辊筒的底面和所述下辊筒的顶面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1为50mm,所述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2为150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生产中不同极片宽度和长度的卷绕需求,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能够满足
一定范围内短极片的卷绕需求,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续维护,运动可靠,间歇时间短、响应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安装面板;11、调节块;2、送片电动缸;3、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4、送片夹装置;41、支撑板;42、上辊筒;43、下辊筒;44、条形孔;5、入片纠偏装置;51、纠偏板;52、纠偏气缸;6、入片纠偏检测装置;7、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8、极片切刀装置;9、调节板;91、调节孔;d1、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2、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3、补偿量。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8.如图1-3所示,一种长短极片双用送片装置,包括安装面板1、送片电动缸2、沿极片的送片方向依次设置的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3、送片夹装置4、入片纠偏装置5、入片纠偏检测装置6、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和极片切刀装置8,所述送片电动缸2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所述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3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并用于检测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1,所述送片夹装置4装设在所述送片电动缸2上并用于输送极片,所述入片纠偏装置5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并用于对极片进行纠偏,所述入片纠偏检测装置6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
1上并用于检测极片是否纠偏准确,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并用于检测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2,所述极片切刀装置8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并用于对极片进行切断,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与所述极片切刀装置8随动。
19.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3上设置有调节板9,所述调节板9上开设有调节孔91,所述安装面板1上设置有调节块11,所述调节块11卡接在所述调节孔91内,可以根据短极片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20.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与极片切刀装置8的切断位置之间设置有补偿量d3,所述补偿量d3设置为72mm。当然,补偿量d3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非本实施例所限。
2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入片纠偏装置5包括纠偏板51和纠偏气缸52,所述纠偏气缸52装设在所述安装面板1上,所述纠偏板51装设在所述纠偏气缸52的输出轴上,其顶部与极片底面相接触,所述纠偏气缸52驱动所述纠偏板51的上下运动。
2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送片夹装置4包括支撑板41、上辊筒42和下辊筒43,所述支撑板41装设在所述送片电动缸2上,其前方开设有可供极片通过的条形孔44,所述上辊筒42和所述下辊筒43装设在所述支撑板41的前端上,所述上辊筒42设置在所述下辊筒43上方,所述上辊筒42的底面和所述下辊筒43的顶面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2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1为50mm,所述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2为150mm。当然,短极片短距极耳的长度d1和长极片长距极耳的长度d2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非本实施例所限。
24.工作时,当短极片到达送片夹装置4后,极片切刀装置8将移到下极限位置,送片夹装置4将短极片送到设定位置后退回原位,下一工位的极片递送装置夹住短极片前端向下移动过程中,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3将间接测量到极耳的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极片递送装置就地停留,待极片切刀装置8将短极片切断后,极片递送装置再行将短极片送入卷绕工位。
25.当长极片到达送片夹位置4后,极片切刀装置8将移到下极限位置,送片夹装置4将长极片送到设定位置后退回原位,下一工位的极片递送装置夹住长极片前端向下移动过程中,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将测量到极耳的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极片递送装置就地停留,由于长极片极耳检测装置7与所述极片切刀装置随动,检测到极耳时极片切刀装置8需要移动一定距离的补偿量后才能执行极片切断动作,之后极片递送装置再行将极片送入卷绕工位。
26.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生产中不同极片宽度和长度的卷绕需求,短极片极耳检测装置3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能够满足一定范围内短极片的卷绕需求,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续维护,运动可靠,间歇时间短、响应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7.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