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3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胶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贴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对贴胶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贴胶装置将胶带粘贴在待粘贴的连接件上,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粘贴装置,而贴胶装置上的胶带的形状以及尺寸与连接件需要粘胶部分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同。
3.但是,一般的贴胶装置,不仅不便于连续性的对连接件进行贴胶,而且不容易对贴胶好的连接件进行卸料,同时连接件容易从承载板上掉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贴胶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贴胶装置,不仅不便于连续性的对连接件进行贴胶,而且不容易对贴胶好的连接件进行卸料,同时连接件容易从承载板上掉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胶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横截面为“回”字型结构,且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并且输送机构包括齿轮、第一电机、链条、调节块、连接框、第一液压伸缩杆、第一承载板、第二液压伸缩杆和第二承载板,其中齿轮左右对称的转动连接在工作台的前后侧壁上;
6.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分别一体化连接在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的上端,且限位条的内端镶嵌连接有防护垫;
7.贴胶机构,所述贴胶机构安装在工作台的右后端,且工作台的左后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同时安装板上设置有卸料机构;
8.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螺纹杆、第二电机、安装座、连接杆、第三液压伸缩杆、吸料框、软管、抽气泵和引导板,其中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安装板的左端内部,所述螺纹杆的后端安装有第二电机。
9.优选的,所述齿轮上啮合设置有链条,且右侧齿轮的外端安装有第一电机,并且链条关于工作台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同时后侧链条的左上端以及前侧链条的右上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调节块。
10.优选的,所述调节块的纵截面为“十”字型结构,且调节块滑动设置在连接框的内端内部,并且后侧连接框的前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液压伸缩杆;
11.其中,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承载板,且第一承载板的长度与第二承载板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液压伸缩杆,且第二液压伸缩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前侧连接框的后端。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均通过链条以及齿轮在工作台的内部呈滑动结构,且限位条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的上端,其中防护垫的
宽度与限位条的宽度相等,且防护垫左右两组之间的间距与连接件的长度相等。
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安装座的左端内部,且安装座的右端内部滑动连接在连接杆上,并且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右端;
14.其中,所述安装座的中端内部螺栓连接有第三液压伸缩杆,且第三液压伸缩杆的下端安装在吸料框的中上端,所述吸料框的内部为中空状结构,且吸料框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吸料框的后端安装有软管,且软管的后端螺栓连接有抽气泵,并且吸料框通过螺纹杆以及连接杆在引导板的上侧呈滑动运动,其中倾斜状设置的引导板一体化连接在工作台的左前上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贴胶装置,不仅便于连续性的对连接件进行贴胶,而且容易对贴胶好的连接件进行卸料,同时防止连接件从承载板上掉落;
17.1、设有输送机构,第二承载板与工作台以及第一承载板与工作台的结构设计,使得齿轮带动链条转动时,调节块在连接框的内部上下滑动,让连接框分别带动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在工作台的内部左右移动,从而便于连续性的对连接件进行贴胶;
18.2、设有卸料机构,吸料框的底端为多孔状结构,通过吸料框底端的多孔状结构对连接件的上端进行吸附,吸料框与引导板的结构设计,使得吸料框通过螺纹杆移动并落在到引导板的上端,通过引导板的倾斜方向让连接件滑下,从而容易对贴胶好的连接件进行卸料;
19.3、设有限位条和防护垫,限位条分别左右对称的设置在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的上端,使得限位条位于连接件的左右两端,防护垫左右两组之间的间距与连接件的长度相等,使得连接件卡合在左右两组防护垫之间,从而防止连接件从承载板上掉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安装座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与链条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液压伸缩杆与第二液压伸缩杆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块与连接框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工作台;2、输送机构;201、齿轮;202、第一电机;203、链条;204、调节块;205、连接框;206、第一液压伸缩杆;207、第一承载板;208、第二液压伸缩杆;209、第二承载板;3、限位条;4、防护垫;5、贴胶机构;6、安装板;7、卸料机构;701、螺纹杆;702、第二电机;703、安装座;704、连接杆;705、第三液压伸缩杆;706、吸料框;707、软管;708、抽气泵;709、引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贴胶装置,包括工作台1、输送机构2、限位条3、防护垫4、贴胶机构5、安装板6和卸料机构7,在使用该贴胶装置时,结合图1、图3和图4,对连接件进行贴胶时需要将连接件放置在第一承载板207以及第二承载板209的上端,第一承载板207以及第二承载板209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的限位条3,让连接件处于左右两组限位条3的内端,限位条3的内端镶嵌有防护垫4,且左右两组限位条3之间的间距尺寸与连接件的长度相等,因此防护垫4的内端紧密的贴合在连接件的左右两端,使得连接件卡合在第一承载板207以及第二承载板209的上端,从而防止连接件从第一承载板207以及第二承载板209的上端掉落;
29.结合图1、图4、图5和图6,通过齿轮201、第一电机202、链条203、调节块204、连接框205、第一液压伸缩杆206、第一承载板207、第二液压伸缩杆208和第二承载板209组成的结构进行连续性贴胶,第二承载板209位于工作台1的右端时,贴胶机构5的左下端螺栓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安装有挤压轮,贴胶机构5的左上端安装有胶带辊,贴胶机构5的右上端安装有收卷辊,贴胶机构5的中前端安装有限位辊;
30.让第二液压伸缩杆208工作带动第二承载板209上升,收卷辊转动进行收卷,通过限位辊的设置让胶带底纸卷绕在收卷辊上,而胶带则粘在连接件的上端,同时电动伸缩杆带挤压轮下降,直至挤压轮的下端抵在连接件的左上端,前后两组第一电机202同时工作,且前后两组第一电机202的型号相同,前后两组链条203右端的齿轮201通过第一电机202转动,前侧右端的齿轮201转动时与链条203啮合,使得左端的齿轮201转动,让链条203可以传送,链条203传送时,右端的纵截面为“十”字型结构的调节块204在连接框205的内部滑动,通过调节块204和连接框205带动第二承载板209向左端移动,使得挤压轮让胶带整齐的粘贴在连接件的上端;
31.同时后侧右端的齿轮201转动时与链条203啮合,使得左端的齿轮201转动,让链条203可以传送,链条203传送时,左端的纵截面为“十”字型结构的调节块204在连接框205的内部滑动,通过调节块204和连接框205带动第一承载板207向右端移动,此时第一承载板207处于第二承载板209的下侧,使得第一承载板207不会阻挡第二承载板209向左端移动,当第一承载板207移动到工作台1的右端时,第一液压伸缩杆206工作带动第一承载板207上升,继续进行贴胶,从而便于连续性的对连接件进行贴胶;
32.结合图1、图2和图3,当第二承载板209带动贴胶好的连接件移动到工作台1的左端时,通过螺纹杆701、第二电机702、安装座703、连接杆704、第三液压伸缩杆705、吸料框706、软管707、抽气泵708和引导板709组成的结构进行卸料,第二电机702工作带动螺纹杆701转动,通过连接杆704的引导让螺纹杆701带动安装座703向前端移动,直至吸料框706移动到连接件的正上侧,第三液压伸缩杆705工作带动吸料框706下降直至吸料框706的下端抵在连接件的上端,同时抽气泵708工作通过软管707将吸料框706中空状结构内的气体抽出,通过吸料框706底端的多孔状结构让连接件的上端吸附在吸料框706的底端;
33.第三液压伸缩杆705工作带动连接件上升,而螺纹杆701继续转动带动吸料框706吸附的连接件向前端移动,直至连接件移动到引导板709的上侧,抽气泵708停止抽气让气体进入吸料框706的中空状结构内,使得连接件从吸料框706的底端脱离落在引导板709上,
引导板709的倾斜设置让连接件沿着引导板709的倾斜方向滑落到引导板709的前端,从而对贴胶后的连接件进行卸料,卸料后第二液压伸缩杆208工作带动第二承载板209下降,让第二承载板209不会与第一承载板207相接触,这就是该贴胶装置的工作原理。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