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测功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1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测功仪领域。


背景技术: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训练器械,即自行车测功仪,又称为家用训练器、健身脚踏车或室内竞技自行车、动感单车、变速自行车。这类器械的车架通常采用刚性且单件式设计,并能分为带有车把的前车架部分以及带有车座的后车架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的结构设计出发点尤其是以下认知:常规的自行车测功仪即使在非使用状态下也会占据相当大的占地面积,这在狭窄的条件下,例如在不带储藏室或储藏室过小的狭小住家条件下,存在局限性。必须考虑的另一认知是,纵然运动器材用户以及广大公众可能鉴于缺乏运动的代价而进行适合个人的健身活动,一方面希望在住家条件下购置和使用自行车测功仪,另一方面却因不使用该器械时占地空间不足而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器械的运输也会因器械规模而受到限制,这基本上取决于器械框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通过尽量最简单的构建方案来克服这些缺陷。
4.本实用新型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始于前述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自行车测功仪,但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中限定的变更形式,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后面的技术方案。
5.概述: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自行车测功仪的刚性车架分成两个部分,即带有车把的前车架部分以及带有车座的后车架部分。随后,这两个车架部分又在拆分部位以能绕垂直轴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使得车架整体上相当于常规上具有刚性车架的自行车测功仪。
6.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技术方案1
8.一种具有车架(2)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沿着自行车测功仪 (1)的纵向轴包括:
9.i)前车架部分(2a),其上带有车把(3);
10.ii)布置在前车架部分(2a)后方的后车架部分(2b),其上带有车座(4);以及
11.iii)布置在前车架部分(2a)与后车架部分(2b)之间的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
12.其特征在于,
13.前车架部分(2a)与后车架部分(2b)在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 中以能绕垂直轴(6)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14.技术方案2
15.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后车架部分(2b)具有布置在车座(4)下方的脚蹬轴承曲柄单元(7),其中,所述脚蹬轴承曲柄单元(7)优选地布置在使前车架部分(2a) 与后车架部分(2b)相连接的可枢转连接件(8)上方。
16.技术方案3
17.根据前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前车架部分(2a)与后车架部分(2b)之间的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 上方的区域构造为用于就坐自行车测功仪(1)时跨越和跨入的自由空间(9),和/或构造为低入口。
18.技术方案4
19.根据前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可枢转连接件(8)为枢转轴承、铰链或接头,包括折叠接头、折弯接头和万向接头。
20.技术方案5
21.根据前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可枢转连接件(8)具有用于锁定可枢转连接件(8)的锁定装置(10),使得锁定装置(10)将前车架部分(2a)与后车架部分(2b)刚性连接并且将前车架部分(2a)与后车架部分(2b)优选地沿自行车测功仪(1)的纵向轴对准固定。
22.技术方案6
23.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0)进一步具有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在必要时释放可枢转连接件(8)以进行所需的枢转运动。
24.技术方案7
25.根据前述技术方案1-6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对于前车架部分(2a)和/或后车架部分(2b),
26.在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中的可枢转连接件(8)下方,
27.和/或在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中的可枢转连接件(8)近旁的相邻区域
28.具有至少一个地面支撑件(11),其中,所述地面支撑件(11) 优选地:
[0029]-位于可枢转连接件(8)所附接的前车架部分(2a)和/或后车架部分(2b)上,
[0030]
和/或
[0031]-作为经由枢轴连接至前车架部分(2a)和/或后车架部分(2b) 的支架,且其中,所述支架进一步优选地能人工折拢和翻开。
[0032]
技术方案8
[0033]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在枢转运动期间和/或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锁定装置(10)解锁时,所述地面支撑件(11)发挥其支撑功能,且优选地,由地面支撑件(11) 承载的前车架部分(2a)或后车架部分(2b)相对于地面抬高到足以能手动地和/或借助布置在自行车测功仪上的枢转辅助装置以最小力枢转待枢转的前车架部分(2a)或后车架部分(2b)。
[0034]
技术方案9
[0035]
根据前述技术方案7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可枢转连接件(8)能绕垂直轴进行至多180
°
的枢转运动。
[0036]
技术方案10
[0037]
根据前述技术方案1-6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测功仪(1),其特征在于,前车架部分(2a)和/或后车架部分(2b)具有底撑板或车架支撑侧臂(12)。
[0038]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一步进行如下详述:
[003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的车架可沿自行车测功仪的纵向轴分为带有车把的前车架部分以及带有车座的后车座部分。后车架部分布置在前车架部分后方。在常规
的刚性车架中,两个车架部分在所谓过渡区域的区域中彼此无缝融合。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中,该过渡区域称为车架部分过渡区域,其位于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之间。该车架部分过渡区域中存在两个车架部分的“分离部位”,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两个车架部分在所述车架部分过渡区域中以能绕垂直轴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术语“垂直轴”对应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定义,并且相对于水平轴(该水平轴基本上对应于自行车测功仪的占地平面)近似成直角(90
°
),略有偏差,该偏差优选小于45
°
,小于40
°
,小于35
°
,小于30
°
,小于25
°
,小于20
°
,小于15
°
,小于10
°
,小于5
°
,小于4
°
,小于3
°
,小于2
°
,小于1
°
。就此而言,应当指出,“分离部位”是指将刚性车架分为所需的前后车架部分,但该表述仅用于阐明与常规自行车测功仪刚性车架的区别,因为已经可以分开制造前后车架部分,而后者是首选的制造方式。
[0040]
自行车测功仪通常还具有脚蹬轴承曲柄单元,该脚蹬轴承曲柄单元可以容纳在前车架部分中(如同卧式自行车中),或者可以容纳在后车架部分中。后一情况对应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后车架部分具有布置在车座下方的脚蹬轴承曲柄单元,该脚蹬轴承曲柄单元优选地布置在将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连接的可枢转连接件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参阅图1和图2。特别是在这种布置中,有利地,在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之间的车架部分过渡区域上方创建自由空间,这在就坐自行车测功仪上时便于跨越和跨入,并且作为所谓的“低入口”尤其更易受行动不便者青睐。
[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将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连接的可枢转连接件可以是能够实现所需枢转运动的任何构件。它可以例如是枢转轴承、铰链或接头,包括折叠接头、折弯接头和万向接头。有利地,可枢转连接件可以附加地具有用于锁定可枢转连接件的锁定装置,或可以耦接至这种单独的锁定装置,使得该锁定装置在锁定状态下将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刚性连接,在此情况下,前车架部分与后车架部分优选地沿自行车测功仪的纵向轴对准固定。另外,锁定装置可以进一步具有解锁机构,该解锁机构在必要时释放可枢转连接件以进行所需的枢转运动。鉴于附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通过可穿过锁定舌片中的孔眼插接的开尾销或螺栓来稳固锁定。
[0042]
常规上具有连贯刚性车架的自行车测功仪借助支脚或底撑板支撑在占地面上,其中,这些支脚或底撑板均布置在自行车测功仪的末端处,而它们之间的中央车架区域中不设置任何其他支撑件。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中也提供有这种底撑板或车架支撑侧臂。不依赖于所述末端底撑板或车架支撑侧臂,在某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具有地面支撑件,该地面支撑件能够更好地操纵和支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如下所述。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至少一个地面支撑件,其优选地布置在车架部分过渡区域中的可枢转连接件下方和/或邻近车架部分过渡区域中的可枢转连接件布置。这样就能稳固因分解成前车架和后车架而在这一部位削弱的车架区域,并且吸收作用于过渡区域和可枢转连接件的作用力。另外,地面支撑件有利地设置在某一车架部分上,另一车架部分绕其枢转,即,例如如果可活动连接件借助铰链附接至后车架部分,则地面支撑件在后车架部分上位于铰链下方或空间上靠近铰链。图1中示出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地面支撑件设计为旋入或旋出螺柱支脚。提供可以确保相应支撑功能的任何实施方式作为地面支撑件。例如,也
可设想经由枢转轴连接至车架部分的支架,该支架优选地可以人工折拢和翻开。为了能够用极小的力使车架部分进行枢转,有利的是,地面支撑件经由其支撑功能将由地面支撑件承载的车架部分相对于待枢转的车架部分抬高到足以能手动地和/或借助布置在自行车测功仪上的枢转辅助装置(例如,自行车测功仪枢转侧上连接两个车架部分的张紧弹簧)以最小力使枢转部分枢转。
[00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可枢转连接件能够绕垂直轴进行至多180
°
的枢转运动。参见图2,其中示出相应的枢转,可以显著减小自行车测功仪的占地面积。另外,也可能存在更小的枢转角度(例如,取决于空间储藏情况),例如至多175
°
、170
°
、165
°
、160
°
、 155
°
、150
°
、145
°
、140
°
、135
°
、130
°
、125
°
、120
°
、115
°
、110
°
、105
°
、 100
°
、95
°
、90
°
、85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 35
°
、30
°
、25
°
、20
°
或至少5
°
、10
°
、15
°
、20
°
、25
°
、35
°
、40
°
、45
°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
°
、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
、145
°
、150
°
、155
°
、160
°
、 165
°
、170
°
、175
°
以及所有由此产生的中间范围,分别以“至多”和“至少”为上限和下限。
[0045]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自行车测功仪的刚性车架分成两个部分,通过两个车架部分的过渡区域中的垂直轴以及能绕垂直轴枢转方式实现了无缝融合带有车把的前车架部分和带有车座的后车座部分,一方面实现了折叠缩小该器械占地空间,另一方面又同时使得车架整体上又能起到常规具有刚性车架的自行车测功仪。
附图说明
[004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优势和可能应用还可参阅下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以及两个附图,以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述。图中:
[0047]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在未枢转的使用模式下的侧面透视图;以及
[0048]
图2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测功仪处于已枢转的储藏模式。
[0049]
附图标记列表
[0050]1ꢀꢀꢀ
自行车测功仪
[0051]2ꢀꢀꢀ
车架
[0052]
2a
ꢀꢀ
前车架部分
[0053]
2b
ꢀꢀ
后车架部分
[0054]3ꢀꢀꢀ
车把
[0055]4ꢀꢀꢀ
车座
[0056]5ꢀꢀꢀ
车架部分过渡区域
[0057]6ꢀꢀꢀ
垂直轴
[0058]7ꢀꢀꢀ
脚蹬轴承曲柄单元
[0059]8ꢀꢀꢀ
可枢转连接件
[0060]9ꢀꢀꢀ
自由空间
[0061]
10
ꢀꢀ
锁定装置
[0062]
11
ꢀꢀ
地面支撑件
[0063]
12
ꢀꢀ
底撑板/车架支撑侧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图1和图2所示的具有车架2的自行车测功仪1竖立在底撑板 12上,并具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自行车测功仪中的常规零件,其中车把3位于前部区域中,而车座4和脚蹬轴承曲柄单元7位于自行车测功仪的后部区域中。
[0065]
图1和图2所示的自行车测功仪1还具有一些附加特征,从而能够在非使用状态下节省自行车测功仪的储藏空间,或者还更易于借助空间有限的较小型运输工具(例如中小型车厢的pkw或小型货车) 进行运输。具体细节:
[0066]
自行车测功仪1的车架2由两部分组成,即前车架部分2a和后车架部分2b。两个车架部分2a和2b经由在车架部分过渡区域5中附接至后车架部分2b的铰链8彼此连接,使得前车架部分2a可以自与后车架部分2b对准的位置(图1)起相对于穿过铰链8的垂直轴6 枢转近似180度(图2)。在如图1所示的未枢转的使用模式下,可以在车架部分2b的正面看到附接的铰链8。在图1中无法看出布置在反侧上相同部位处的锁定元件10,而其在图2中是具有孔眼的相应舌片,通过该孔眼可以插入开尾销或螺栓,以在使用模式下进行锁定栓固。
[0067]
在后车架部分2b上,构造为旋入或旋出螺柱支脚的地面支撑件 11在空间上靠近所附接的铰链8。由于连接两个车架部分2a和2b的可枢转连接件8位于脚蹬轴承曲柄单元7下方,这样在过渡区域5上方产生的自由空间9就可用作低入口。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