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5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浸式变压器作为大型变压器,在很多场合均能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体积大、成本低、维修简单、散热好、过负荷能力强、适应环境广泛的特点,传统的油浸式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铁芯和绕组中的耗能转变为热量,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温度对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但是现有的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大多仅依靠变压器外部的散热片对其进行散热,因此在高温天气散热片的散热能力跟不上变压器高负荷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致使变压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下端面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冷却腔,所述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油腔,所述油腔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油腔之间形成了冷却槽,所述油腔的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散热盘管,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安装有三个风扇,三个所述风扇的上端面均连通有出风管,三个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支撑座的上端面和冷却腔并延伸至本体的内部且安装有扩散板,三个所述扩散板均位于下方散热盘管的下方。
6.为了提高本体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散热片,两个所述散热片的外壁均涂覆有石墨烯涂层。
7.为了对油液进行散热降温,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优选的,所述导热片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
8.为了将冷却腔内升温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优选的,所述冷却腔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制冷芯片。
9.为了提高对本体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优选的,所述导热片呈弯曲状,多个所述散热盘管呈s形状。
10.为了便于向冷却腔内加入冷却液,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优选的,所述本体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液口和注油管,所述进液口和注油管的下端面分别与冷却腔和油腔连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通过支撑座可对本体支撑,通过在本体内壁设置冷却腔,以便于将冷却液输入其内部,从而对本体快速降温,实现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油腔以便于对油液进行储存,通过在油腔内安装导热片,且形成冷却槽,可使升温的油液在
油腔的内部缓慢流动,从而增强油液与导热片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散热盘管可进一步与油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油腔以及本体的散热降温,通过在支撑座内安装风扇,可将风扇吹出的风通过出风管传递给扩散板,进而可由扩散板将冷风扩散,从而增大冷风与油腔以及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本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的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图。
16.图中,1、本体;101、冷却腔;102、进液口;103、制冷芯片;104、注油管;2、油腔;201、导热片;202、冷却槽;203、通孔;3、散热盘管;4、支撑座;401、风扇;402、扩散板;5、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下端面安装有支撑座4,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冷却腔101,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油腔2,油腔2的内部安装有导热片201,导热片201与油腔2之间形成了冷却槽202,油腔2的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散热盘管3,支撑座4的内部安装有三个风扇401,三个风扇401的上端面均连通有出风管,三个出风管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支撑座4的上端面和冷却腔101并延伸至本体1的内部且安装有扩散板402,三个扩散板402均位于下方散热盘管3的下方。
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座4可对本体1支撑,通过在本体1内壁设置冷却腔101,以便于将冷却液输入其内部,从而对本体1快速降温,实现本体1的散热效果,通过油腔2以便于对油液进行储存,通过在油腔2内安装导热片201,且形成冷却槽202,可使升温的油液在油腔2的内部缓慢流动,从而增强油液与导热片201的接触面积,增强散热效果,通过散热盘管3可进一步与油腔2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油腔2以及本体1的散热降温,通过在支撑座4内安装风扇401,可将风扇401吹出的风通过出风管传递给扩散板402,进而可由扩散板402将冷风扩散,从而增大冷风与油腔2以及本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本体1的散热效果。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本体1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散热片5,两个散热片5的外壁均涂覆有石墨烯涂层。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散热片5可将本体1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散发,且通过在散热片5的外壁涂覆有石墨烯涂层增加了热传导性质,进一步提高本体1的散热性能。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热片201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203。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孔203以便于油液顺利依次转过导热片201,从而对油液进行散热降温。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冷却腔10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制冷芯片103。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制冷芯片103可将冷却腔101内升温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便于冷却液的正常使用且提高对本体1的散热效果。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热片201呈弯曲状,多个散热盘管3呈s形状。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片201呈弯曲状,可减缓油液在油腔2内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与油液的热交换,通过多个散热盘管3呈s形状可提高对本体1的散热效率。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本体1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液口102和注油管104,进液口102和注油管104的下端面分别与冷却腔101和油腔2连通。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液口102以便于向冷却腔101内加入冷却液,从而实现对本体1散热,通过注油管104以便于向油腔2内注入油液。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当本体1产生热量,对其进行散热时,可先通过进液口102向冷却腔101内输入冷却液,使冷却液在冷却腔101内流动,同时可对本体1进行散热冷却,同时油腔2内的油液在其内部通过通孔203缓慢流动,且在流动的过程中,升温油可与导热片201接触,从而使导热片201对其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油液的冷却散热,同时通过两个散热盘管3吸收油腔2产生的热量,从而可提高油腔2内油液的冷却速度,同时,可启动风扇401,使风扇401将冷风吹向本体1内,且通过扩散板402扩散,加大冷风的飘散面积,从而可进一步对油腔2以及本体1散热。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