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阵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阵元结构。


背景技术:

2.天线阵元分为三部分:天线面、腔体滤波器和下变频,天线面、腔体滤波器之间采用绝缘子焊接的方式连接,下变频板集成在其他主板,以焊接的方式连接。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天线阵元的下变频板大多集成在其他主板上,导致在维修时不方便,降低维修效率,同时天线面、腔体滤波器之间采用绝缘子焊接方式,维修时需要退焊再焊接,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维修过程中可能造成其他元器件损坏,难度较大,后期售后现场维修需要整体更换天线阵元,导致维护成本高。
4.因此,实用新型一种天线阵元结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阵元结构,通过将天线面、腔体滤波器、下变频各自单独设置成一个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阵元结构,包括天线面模块、腔体滤波器模块与下变频模块,所述天线面模块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腔体滤波器模块位于天线面模块底部,所述下变频模块位于腔体滤波器模块底部,所述下变频模块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呈对称分布;
7.所述天线面模块包括顶盖与顶壳,所述顶壳顶部与顶盖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壳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天线阵本体,所述顶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8.所述腔体滤波器模块包括壳体与盒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腔体滤波器本体,所述盒体底部与壳体顶部固定连接。
9.所述下变频模块包括底壳与下变频板,所述下变频板位于底壳内部,所述底壳内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两个所述支撑台顶部均与下变频板底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台与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安装台固定嵌设在顶壳底部,所述安装板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安装台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与第一螺纹槽同轴设置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纹槽与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通过第二螺纹槽与第一安装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器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槽。
11.优选的,所述盒体内底部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设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块,所述第一环形块与第二环形槽相配合,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安装台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通过第一螺
孔与壳体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器顶部通过第一环形槽与第一连接器活动套接,所述第二连接器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通过第一插槽与第一连接器活动套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台与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三安装台与下变频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变频板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槽,所述第三安装台顶部表面开设有第四螺纹槽,所述第四螺纹槽与第三螺纹槽同轴设置且相匹配,所述第三连接器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通过第三螺纹槽与下变频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栓通过第四螺纹槽与第三安装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连接器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槽。
14.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第四连接器,所述第四连接器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台,所述第四安装台顶部表面开设有第四环形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第二环形块,所述第二环形块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块与第四环形槽相配合,所述通槽底部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四安装台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螺栓,所述第四螺栓通过第二螺孔与壳体螺纹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器底部通过第三环形槽与第三连接器活动套接,所述第四连接器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所述第二插杆通过第二插槽与第三连接器活动套接。
16.优选的,所述顶盖与顶壳的形状均设为圆形,所述壳体与盒体均为矩形,所述底壳的形状设为圆形。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天线面、腔体滤波器、下变频各自单独设置成一个模块,可以在每一个模块内部单独进行装配调试合格后,再组装到一起进行整机调试,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入库备用,维修时技术员可先初步分析定位是哪个模块的问题,然后再取下有问题的模块,更换一个全新的模块上去即可完成维修,不仅降低维护成本,还节约了维修时间,有效提高维修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可以将天线面模块和腔体滤波器模块连接在一起,同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可以将腔体滤波器模块与下变频模块连接在一起,使得后期维修方便,有效提高维修效率,有效避免维修时连接处需焊接和退焊,以及维修过程中可能造成元器件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a部结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b部结构放大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c部结构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d部结构放大图;
26.图中:1天线面模块、2腔体滤波器模块、3下变频模块、4顶盖、5顶壳、6天线阵本体、7安装板、8壳体、9盒体、10腔体滤波器本体、11底壳、12下变频板、13支撑台、14第一安装台、15第一连接器、16第一螺栓、17第一环形槽、18第一插槽、19第二连接器、20第二安装台、21
第二环形槽、22第一环形块、23第二螺栓、24第一插杆、25第三安装台、26第三连接器、27第三螺栓、28第三环形槽、29第二插槽、30第四连接器、31第四安装台、32第四环形槽、33第二环形块、34第四螺栓、35第二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参照附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线阵元结构,包括天线面模块1、腔体滤波器模块2与下变频模块3,所述天线面模块1底部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腔体滤波器模块2位于天线面模块1底部,所述下变频模块3位于腔体滤波器模块2底部,所述下变频模块3顶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呈对称分布;
30.所述天线面模块1包括顶盖4与顶壳5,所述顶壳5顶部与顶盖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壳5内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天线阵本体6,所述顶壳5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
31.所述腔体滤波器模块2包括壳体8与盒体9,所述壳体8内部固定连接有腔体滤波器本体10,所述盒体9底部与壳体8顶部固定连接。
32.所述下变频模块3包括底壳11与下变频板12,所述下变频板12位于底壳11内部,所述底壳11内底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13,两个所述支撑台13顶部均与下变频板12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将天线面、腔体滤波器、下变频各自单独设置成一个模块,并且在模块之间均采用连接组件进行连接,使得维修方便;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台14与第一连接器15,所述第一安装台14固定嵌设在顶壳5底部,所述安装板7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安装台14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与第一螺纹槽同轴设置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器1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16,所述第一螺栓16通过第一螺纹槽与安装板7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6通过第二螺纹槽与第一安装台1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15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7,所述第一连接器15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一插槽18,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组合螺钉,天线面模块1与腔体滤波器模块2之间通过多个组合螺钉进行固定;
34.进一步地,所述盒体9内底部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部设有第二连接器19,所述第二连接器1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台20,所述第二安装台20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1,所述盒体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块22,所述第一环形块22与第二环形槽21相配合,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安装台20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栓23,所述第二螺栓23通过第一螺孔与壳体8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螺栓16和第二螺栓23,可以分别对第一连接器15与第二连接器19进行安装与拆卸;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器19顶部通过第一环形槽17与第一连接器15活动套接,所述第二连接器19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杆24,所述第一插杆24通过第一插槽18与第一连接器15活动套接,通过第一插杆24与第一环形槽17,可以将第一连接器15与第二连接器19相互插接在一起;
36.进一步地,所述顶盖4与顶壳5的形状均设为圆形,所述壳体8与盒体9均为矩形,所
述底壳11的形状设为圆形;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分别对天线面模块1和腔体滤波器模块2,每一个模块内部单独进行装配调试合格,然后使用者将第一连接器15顶部的第一螺栓16分别拧进第一螺纹槽与第二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一连接器15分别与安装板7和第一安装台14固定,然后将第二安装台20底部的第二环形槽21对准第一环形块22,并将第二螺栓23拧进第一螺孔,将第二安装台20与盒体9固定,然后将第一连接器15对准第二连接器19,使第二连接器19进入第一环形槽17,并使得第一插杆24进入第一连接器15内部的第一插槽18内,从而将天线面模块1与腔体滤波器模块2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多个组合螺钉将天线面模块1与腔体滤波器模块2固定,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入库备用,维修时技术员可先初步分析定位是哪个模块的问题,然后再取下有问题的模块,更换一个全新的模块上去即可完成维修。
38.实施例2:
39.参照附图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线阵元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台25与第三连接器26,所述第三安装台25与下变频板12固定连接,所述下变频板12底部表面开设有第三螺纹槽,所述第三安装台25顶部表面开设有第四螺纹槽,所述第四螺纹槽与第三螺纹槽同轴设置且相匹配,所述第三连接器26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螺栓27,所述第三螺栓27通过第三螺纹槽与下变频板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栓27通过第四螺纹槽与第三安装台25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器26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三环形槽28,所述第三连接器26顶部表面开设有第二插槽29,所述壳体8底部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有第四连接器30,所述第四连接器30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台31,所述第四安装台31顶部表面开设有第四环形槽32,所述通槽内部设有第二环形块33,所述第二环形块33与壳体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块33与第四环形槽32相配合,所述通槽底部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四安装台3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螺栓34,所述第四螺栓34通过第二螺孔与壳体8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器30底部通过第三环形槽28与第三连接器26活动套接,所述第四连接器30内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杆35,所述第二插杆35通过第二插槽29与第三连接器26活动套接,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多个组合螺钉,腔体滤波器模块2与下变频模块3之间通过多个组合螺钉进行固定。
40.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分别对腔体滤波器模块2与下变频模块3,每一个模块内部单独进行装配调试合格,然后使用者将第三连接器26底部的第三螺栓27分别拧进第三螺纹槽与第四螺纹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三连接器26分别与下变频板12和第三安装台25固定,然后将第四安装台31顶部的第四环形槽32对准第二环形块33,并将第四螺栓34拧进第二螺孔,将第四安装台31与壳体8固定,然后将第三连接器26对准第四连接器30,使第三连接器26进入第三环形槽28,并使得第二插杆35进入第三连接器26内部的第二插槽29内,从而将腔体滤波器模块2与下变频模块3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多个组合螺钉将腔体滤波器模块2与下变频模块3固定,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入库备用,维修时技术员可先初步分析定位是哪个模块的问题,然后再取下有问题的模块,更换一个全新的模块上去即可完成维修。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