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摇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婴儿车用的支架。
背景技术:
2.婴儿是指小于1周岁的儿童,体重大约为9kg~10kg,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然而在阶段婴儿是最需要被可靠护理,这个阶段的婴儿无法自主站立,只能采取卧位姿势,通常家长会采用怀抱婴儿和婴儿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家庭也会使用婴儿摇车(推车)来供婴儿卧姿休息;
3.婴儿需要大量时间的睡眠以保证其可靠发育,因此如何保证婴儿安眠是困扰家长的难题,通常家长会采用波浪般的轻轻晃动来抑制婴儿大脑的兴奋活动和恐惧的意识,使婴儿不再啼哭并萌发了睡意,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就需要专人不停地推动摇篮或者直接怀抱婴儿晃动,费时费力,家长无法在这一阶段处理其他事务,而普通家庭显然不能承受电动摇篮的高昂价格,进一步的,电动摇篮只能固定放置,当婴儿需要出门时就无法携带了,因此如何保证婴儿顺利入眠的同时,不需要家长在旁一直看护,可以有时间处理其他事物一直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辅助婴儿推车摇晃的便携承载支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辅助婴儿推车摇晃的便携承载支架,包括两个摇摇车安放架,两个摇摇车安放架分别活动设置在右底座和左底座上,右底座和左底座之间具有连桥段,右底座和左底座分别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桥段的两端,通过驱动装置施加作用力,两个摇摇车安放架可以分别在右底座和左底座上前后滑移。
7.优选的,连桥段包括插装管和上盖与下盖,连桥段通过插装管插装设置在右底座和左底座上,上盖与下盖分别位于插装管的上下两端,上盖与下盖压合固定构成整体,上盖与下盖之间构成空腔,插装管穿过空腔的两端,上盖的端面开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窗口,且上盖的内腔位于窗口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插装座。
8.优选的,插装管包括大铝管、小铝管和固定件,固定件插装固定设置在大铝管的端部,小铝管通过固定件伸入大铝管内,小铝管开有螺丝孔,大铝管的管壁开有腰型孔,固定件开有腰型豁口,腰型豁口的结构、大小与腰型孔相匹配,螺丝螺纹连接在螺丝孔中,且螺丝与腰型孔和腰型豁口相配合。
9.优选的,右底座的座身上端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设置滑轨座的右座凹槽,左底座的座身上端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设置滑轨座的左座凹槽,两个摇摇车安放架的下端两侧均与滑轨滑动件固定连接,通过滑轨滑动件与滑轨座的配合,两个摇摇车安放架分别实现在右底座和左底座上前后滑移。
10.优选的,右底座包括右底座-左和右底座-右,右底座-左和右底座-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右底座,两条右座凹槽分别位于右底座-左和右底座-右的外侧壁,右底座-左内腔下端具有右插座-左,右底座-左内腔位于右插座-左的上方具有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且右底座-左内腔位于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的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板,右底座-右内腔下端具有右插座-右,右底座-右内腔位于右插座-右的上方具有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右,右底座-右内腔上端沿口处通过第一安装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霍尔板,当右底座-左和右底座-右构成右底座时,右插座-左与右插座-右构成右插座,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与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右构成右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小铝管端部插入右插座内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线圈绕组可以固定设置在右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中;
11.左底座包括左底座-左和左底座-右,左底座-左和左底座-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左底座,两条左座凹槽分别位于左底座-左和左底座-右的外侧壁,左底座-左内腔下端具有左插座-左,左底座-左内腔位于左插座-左的上方具有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左,左底座-左内腔上端沿口处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设置有第二霍尔板,左底座-右内腔下端具有左插座-右,左底座-右内腔位于左插座-右的上方具有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且左底座-右内腔位于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的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板,当左底座-左和左底座-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左底座时,左插座-左和左插座-右构成左插座,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左和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构成左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上盖与下盖压合固定构成整体后,其两端分别构成包覆小铝管和大铝管的护套,护套包覆大铝管端部插入左插座后通过螺栓实现固定,线圈绕组可以固定设置在左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中;
12.摇摇车安放架包括滑套和滑套上端面具有的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滑套的前后两端,滑套的外侧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具有限位条,滑套与滑轨滑动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滑套的内壁设有两条相对布置的挡条,直线电机贴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套上并位于两条挡条之间,直线电机贴片的表面粘胶固定有磁钢排。
13.优选的,右底座和左底座的座身下端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14.优选的,右底座和左底座的座身下端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所公开的摇车支架首先自身体积不大,当婴儿需要出门时可以方便携带,而在家使用时也能够随意地更改位置而不会有丝毫不便;
17.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摇车支架可以配合婴儿摇车使用,只需要将婴儿摇车的两个前轮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摇摇车安放架上即可,又由于两个摇摇车安放架可以分别在右底座和左底座上前后滑动,而婴儿摇车还具有两个可以滚动的后轮,这样就可以在摇摇车安放架前后移动时,实现摇晃婴儿摇车了,此时婴儿摇车的状态就类似于摇篮在摇晃,这样婴儿就可以顺利安心入眠,而不需要家长在旁长时间看护了,解放了家长的双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摇摇车安放架1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摇摇车安放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底座2与摇摇车安放架1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右底座-左20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右底座-右20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左底座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左底座-左30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左底座-右30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大铝管403、小铝管404和固定件405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小铝管40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40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40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实用新型滑套101与滑轨滑动件6、直线电机贴片8和磁钢排9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33.图16为本实用新型直线电机贴片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7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绕组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摇摇车安放架、101滑套、102限位块、103限位条、104挡条、2右底座、201右座凹槽、202右底座-左、2021右插座-左、2022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203右底座-右、2031右插座-右、2032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右、2033第一安装架、204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板、205第一霍尔板、3左底座、301左座凹槽、302左底座-左、3021左插座-左、3022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左、3023第二安装架、303左底座-右、3031左插座-右、3032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304第二霍尔板、305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板、4连桥段、401上盖、4011窗口、4012插装座、402下盖、403大铝管、4031腰型孔、404小铝管、4041螺丝孔、405固定件、4051腰型豁口、406螺丝、407护套、5滑轨座、6滑轨滑动件、7防滑垫、8直线电机贴片、9磁钢排、10线圈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7.参照图1-17,一种辅助婴儿推车摇晃的便携承载支架,包括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分别活动设置在右底座2和左底座3上,右底座2和左底座3之间具有连桥段4,右底座2和左底座3分别可拆卸固定设置在连桥段4的两端,通过驱动装置施加作用力,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可以分别在右底座2和左底座3上前后滑移。
38.优选的,连桥段4包括插装管和上盖401与下盖402,连桥段4通过插装管插装设置在右底座2和左底座3上,上盖401与下盖402分别位于插装管的上下两端,上盖401与下盖402压合固定构成整体,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构成空腔,插装管穿过空腔的两端,上盖401的端面开有与空腔相连通的窗口4011,且上盖401的内腔位于窗口40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插装座4012。上盖401与下盖402可以通过螺丝实现压合固定,而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构成的空腔内可以放置主控电路,而主控电路的显示器正好可以通过插装座4012实现固定并露出窗口4011,方便使用者观察参数。
39.优选的,插装管包括大铝管403、小铝管404和固定件405,固定件405插装固定设置
在大铝管403的端部,小铝管404通过固定件405伸入大铝管403内,小铝管404开有螺丝孔4041,大铝管403的管壁开有腰型孔4031,固定件405开有腰型豁口4051,腰型豁口4051的结构、大小与腰型孔4031相匹配,螺丝406螺纹连接在螺丝孔4041中,且螺丝406与腰型孔4031和腰型豁口4051相配合。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大铝管403与小铝管404是可以调整相对位置的,这样就能调整右底座2和左底座3之间的距离,保证各类婴儿摇车的两个前轮能够可靠放置。
40.优选的,右底座2的座身上端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设置滑轨座5的右座凹槽201,左底座3的座身上端两侧对称设有用于固定设置滑轨座5的左座凹槽301,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的下端两侧均与滑轨滑动件6固定连接,通过滑轨滑动件6与滑轨座5的配合,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分别实现在右底座2和左底座3上前后滑移。滑轨座5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右座凹槽201和左座凹槽301内,滑轨滑动件6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摇摇车安放架1的下端两侧,滑轨滑动件6与滑轨座5采用静音滑轨组件,确保使用时不会影响到婴儿。
41.优选的,右底座2包括右底座-左202和右底座-右203,右底座-左202和右底座-右2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右底座2,两条右座凹槽201分别位于右底座-左202和右底座-右203的外侧壁,右底座-左202内腔下端具有右插座-左2021,右底座-左202内腔位于右插座-左2021的上方具有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2022,且右底座-左202内腔位于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2022的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第一直线电机控制板204,右底座-右203内腔下端具有右插座-右2031,右底座-右203内腔位于右插座-右2031的上方具有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右2032,右底座-右203内腔上端沿口处通过第一安装架2033固定设置有第一霍尔板205,当右底座-左202和右底座-右203构成右底座2时,右插座-左2021与右插座-右2031构成右插座,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左2022与右底座线圈绕组腔-右2032构成右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小铝管404端部插入右插座内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线圈绕组10可以固定设置在右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中;
42.左底座3包括左底座-左302和左底座-右303,左底座-左302和左底座-右3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左底座2,两条左座凹槽301分别位于左底座-左302和左底座-右303的外侧壁,左底座-左302内腔下端具有左插座-左3021,左底座-左302内腔位于左插座-左3021的上方具有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左3022,左底座-左302内腔上端沿口处通过第二安装架3023固定设置有第二霍尔板304,左底座-右303内腔下端具有左插座-右3031,左底座-右303内腔位于左插座-右3031的上方具有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3032,且左底座-右303内腔位于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3032的侧边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第二直线电机控制板305,当左底座-左302和左底座-右3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构成左底座3时,左插座-左3021和左插座-右3031构成左插座,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左3022和左底座线圈绕组腔-右3032构成左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上盖401与下盖402压合固定构成整体后,其两端分别构成包覆小铝管404和大铝管403的护套407,护套407包覆大铝管403端部插入左插座后通过螺栓实现固定,线圈绕组10可以固定设置在左底座线圈绕组装配腔中;
43.摇摇车安放架1包括滑套101和滑套101上端面具有的两个限位块102,两个限位块102相对设置在滑套101的前后两端,滑套101的外侧位于两个限位块102之间具有限位条103,滑套101与滑轨滑动件6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滑套101的内壁设有两条相对布置的挡条104,直线电机贴片8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滑套101上并位于两条挡条104之间,直线电
机贴片8的表面粘胶固定有磁钢排9。
44.应用直线电机原理,就可以驱动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分别在右底座2和左底座3上前后滑移了,而通过上盖401与下盖402之间装设的控制电路能够起到控制直线电机的动作,继而控制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前后的滑移动作,实现通过摇摇车安放架1来推拉婴儿摇车,使用时,只需要将婴儿摇车前端的两个滚轮放置在两个摇摇车安放架1上即可,滚轮能够固定在两个架身连接块102之间,而限位条103能够起到辅助限位的目的
45.优选的,右底座2和左底座3的座身下端均固定设置有防滑垫7。
4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