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喷射冷却辊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13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喷射冷却辊。


背景技术:

2.冷却辊一般由空心钢辊制成,两侧分别连接旋转接头,内部通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对冷却辊进行冷却,冷却辊的表面再对物料进行冷却,从而达到降温或者控温的目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冷却水会填充整个冷却辊的中心腔体,由于冷却辊转动,其腔体内的冷却水会形成紊流,先进入冷却辊的冷却水无法处于辊体的内表面,降低了热交换效率,并且部分冷却辊里面完成热交换的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冷却辊,造成热交换紊乱,影响冷却效果,此外,在不使用冷却辊时,大部分冷却辊里面会残留大量的水,影响冷却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喷射冷却辊,通过在两个旋转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和导流芯,导流芯与辊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涡状锥形管,通过进水管向涡状锥形管里面输水,水通过涡状锥形管外侧壁的喷嘴喷向辊体的内侧壁,实现辊体降温,涡状锥形管阻挡了水从导流芯与辊体之间的间隙直接横向流动,有效防止冷却水紊流,且进入涡状锥形管的水会直接喷向辊体内侧壁,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热交换效率,通过在导流芯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输水槽,由于导流芯为圆台形状(从导流芯的一端到另一端截面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使其外侧壁的输水槽在导流芯水平放置时为倾斜状态,便于辊体内部完成热交换的水能够沿着输水槽快速的流到圆形盲孔位置,流到圆形盲孔处的水被出水管盛接输送出去,有效防止热交换紊乱的发生,便于热水快速排出,提高冷却效果,当不使用该冷却辊时,停止向涡状锥形管输水,通过继续转动辊体使其内部的积水沿着输水槽回流到出水管排出,便于快速排掉辊体内部残留水,防止积水锈蚀冷却辊,提高冷却辊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内喷射冷却辊,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旋转接头,两个所述旋转接头的外侧均转动插接有导向管,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个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出水管,两个所述旋转接头的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和导流芯,且所述导流芯位于辊体的内部,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与辊体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给辊体内侧壁喷水降温的涡状锥形管,通过在两个旋转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和导流芯,导流芯与辊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涡状锥形管,通过进水管向涡状锥形管里面输水,水通过涡状锥形管外侧壁的喷嘴喷向辊体的内侧壁,实现辊体降温,涡状锥形管阻挡了水从导流芯与辊体之间的间隙直接横向流动,有效防止冷却水紊流,且进入涡状锥形管的水会直接喷向辊体内侧壁,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热交换效率。
6.进一步在于:所述导流芯的一端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涡状锥形管的一端贯穿导流芯与集水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导流芯对应位置的端部转动插接且与集水腔
连通,通过集水腔将进水管与涡状锥形管连通,便于向涡状锥形管输送冷却水。
7.进一步在于:所述导流芯的外形为圆台形状,且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呈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输水槽,从而使导流芯外侧壁的输水槽在导流芯水平放置时为倾斜状态,便于辊体内部完成热交换的水能够沿着输水槽快速的流到圆形盲孔位置,流到圆形盲孔处的水被出水管盛接输送出去,有效防止热交换紊乱的发生,便于热水快速排出,提高冷却效果。
8.进一步在于:所述导流芯背离集水腔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盲孔,所述圆形盲孔的内侧壁呈环形等角度开设有贯穿导流芯的矩形通孔,且矩形通孔位于对应位置输水槽内部,便于将输水槽的水输送到圆形盲孔位置。
9.进一步在于:所述出水管一端的外侧壁与圆形盲孔的内侧壁转动贴靠,所述出水管另一端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导向管内侧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出水管不随着辊体转动,其上的排水缺口一直处于朝上状态,便于盛接输水槽流下来的水。
10.进一步在于:所述出水管位于圆形盲孔内部的一端开设有排水缺口,便于盛接输水槽里面完成热交换的水。
11.进一步在于:所述涡状锥形管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喷嘴,便于进入辊体里面的水直接喷向辊体的内侧壁。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通过在两个旋转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和导流芯,导流芯与辊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涡状锥形管,通过进水管向涡状锥形管里面输水,水通过涡状锥形管外侧壁的喷嘴喷向辊体的内侧壁,实现辊体降温,涡状锥形管阻挡了水从导流芯与辊体之间的间隙直接横向流动,有效防止冷却水紊流,且进入涡状锥形管的水会直接喷向辊体内侧壁,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热交换效率;
14.2、通过在导流芯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多个输水槽,由于导流芯为圆台形状(从导流芯的一端到另一端截面圆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使其外侧壁的输水槽在导流芯水平放置时为倾斜状态,便于辊体内部完成热交换的水能够沿着输水槽快速的流到圆形盲孔位置,流到圆形盲孔处的水被出水管盛接输送出去,有效防止热交换紊乱的发生,便于热水快速排出,提高冷却效果,当不使用该冷却辊时,停止向涡状锥形管输水,通过继续转动辊体使其内部的积水沿着输水槽回流到出水管排出,便于快速排掉辊体内部残留水,防止积水锈蚀冷却辊,提高冷却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该冷却辊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流芯与涡状锥形管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00、旋转接头;110、导向管;111、进水管;112、出水管;1121、排水缺口;200、辊体;300、导流芯;310、输水槽;320、圆形盲孔;321、矩形通孔;400、涡状锥形管;410、安装
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内喷射冷却辊,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旋转接头100,两个所述旋转接头100的外侧均转动插接有导向管110,其中,一个所述导向管110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111,另一个所述进水管111的内部设置有出水管112,两个所述旋转接头100的内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200和导流芯300,且所述导流芯300位于辊体200的内部,所述导流芯300的外侧壁与辊体20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给辊体200内侧壁喷水降温的涡状锥形管400,通过在两个旋转接头100之间固定连接有辊体200和导流芯300,导流芯300与辊体200之间固定连接有涡状锥形管400,通过进水管111向涡状锥形管400里面输水,水通过涡状锥形管400外侧壁的喷嘴喷向辊体200的内侧壁,实现辊体200降温,涡状锥形管400阻挡了水从导流芯300与辊体200之间的间隙直接横向流动,有效防止冷却水紊流,且进入涡状锥形管400的水会直接喷向辊体200内侧壁,从而提高了冷却水热交换效率。
24.所述导流芯300的一端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涡状锥形管400的一端贯穿导流芯300与集水腔连通,所述进水管111的一端与导流芯300对应位置的端部转动插接且与集水腔连通,通过集水腔将进水管111与涡状锥形管400连通,便于向涡状锥形管400输送冷却水;所述导流芯300的外形为圆台形状,且所述导流芯300的外侧壁呈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多个输水槽310,从而使导流芯300外侧壁的输水槽310在导流芯300水平放置时为倾斜状态,便于辊体200内部完成热交换的水能够沿着输水槽310快速的流到圆形盲孔320位置,流到圆形盲孔320处的水被出水管112盛接输送出去,有效防止热交换紊乱的发生,便于热水快速排出,提高冷却效果。
25.所述导流芯300背离集水腔的一端开设有圆形盲孔320,所述圆形盲孔320的内侧壁呈环形等角度开设有贯穿导流芯300的矩形通孔321,且矩形通孔321位于对应位置输水槽310内部,便于将输水槽310的水输送到圆形盲孔320位置;所述出水管112一端的外侧壁与圆形盲孔320的内侧壁转动贴靠,所述出水管112另一端的外侧壁与对应位置导向管110内侧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出水管112不随着辊体200转动,其上的排水缺口1121一直处于朝上状态,便于盛接输水槽310流下来的水;所述出水管112位于圆形盲孔320内部的一端开设有排水缺口1121,便于盛接输水槽310里面完成热交换的水;所述涡状锥形管400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安装孔410,所述安装孔4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喷嘴,便于进入辊体200里面的水直接喷向辊体200的内侧壁。
26.工作原理:使用时,外界水泵等输水设备通过进水管111向集水腔里面送水,水再输送到涡状锥形管400里面,最后水从涡状锥形管400上的喷嘴喷向辊体200的内侧壁实现降温,完成热交换的冷却水沿着导流芯300上的输水槽310通过矩形通孔321快速流到圆形盲孔320位置,出水管112上的排水缺口1121盛接流到圆形盲孔320位置的水,将完成热交换的水通过出水管112快速排出,导流芯300为圆台形状(从导流芯300的一端到另一端截面圆
的直径逐渐减小),从而使其外侧壁的输水槽310在导流芯300水平放置时为倾斜状态,便于辊体200内部完成热交换的水能够沿着输水槽310快速的流到圆形盲孔320位置,当不使用该冷却辊时,停止向涡状锥形管400输水,通过继续转动辊体200使其内部的积水沿着输水槽310回流到出水管112排出,便于快速排掉辊体200内部残留水,防止积水锈蚀冷却辊。
2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8.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