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洗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施开放式手术或微创手术时,其手术创面会产生血水、脓液、渗出物等,导致术野不清晰。为了使手术正常进行,恢复清晰视野,需使用冲洗吸引器连接生理盐水对手术创口部位进行冲洗,冲洗后将血水吸抽至体外。目前外科手术中广泛采用的是吸引器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具有抽吸作用,其功能是把手术部位产生的血水吸走。冲洗创面时,接入外部的生理盐水对创面实现冲洗。为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通常使用一次性冲洗吸引器。目前的一次性冲洗吸引器具有冲洗和吸引的作用,但冲洗和吸引的触发按键需要手指长时间按压激活,当需要进行长时间冲洗或吸引操作时,会让医生产生严重的疲劳感,此外,一边按压按键一边操作器械进行冲洗或吸引,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
3.基于此,亟需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洗吸引装置,避免了长时间按压按键,提高了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降低了操作时的疲劳感。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冲洗吸引装置,包括:
7.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
8.操作管,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
9.冲吸单元,包括抽吸管和冲洗管,所述抽吸管和所述冲洗管均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部;
10.转换单元,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转换单元包括转换件和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连接于所述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具有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所述转换件能够在所述抽吸位置、所述冲洗位置和所述暂停位置之间切换;
11.当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抽吸位置时,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操作管与所述抽吸管连通且与所述冲洗管不连通;
12.当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冲洗位置时,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所述操作管与所述冲洗管连通且与所述抽吸管不连通;
13.当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暂停位置时,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所述操作管与所述抽吸管以及所述冲洗管均不连通。
14.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件呈管状且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操作管,所述转换件能够相对所述操作管活动,以使所述转换件能够在所述抽吸位置、所述冲洗位置和所述暂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转换件上开设有抽吸孔和冲洗孔,所述转换件的内腔能够通过所述抽吸孔与所述抽吸管连通,所述转换件的内腔能够通过所述
冲洗孔与所述冲洗管连通。
15.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件能够沿所述操作管滑动,所述抽吸管的端部和所述冲洗管的端部沿所述转换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16.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吸管的第一端端部与所述冲洗管的第一端端部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的两侧,所述抽吸孔位于所述转换件朝向所述抽吸管的一侧,所述冲洗孔位于所述转换件朝向所述冲洗管的一侧。
17.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吸孔与所述冲洗孔沿所述转换件的径向正对开设在所述转换件的两侧。
18.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冲吸单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呈管状,所述转换件远离所述操作管的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抽吸管与所述冲洗管均连通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腔。
19.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为三通管,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沿所述转换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管段以及所述第三管段均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转换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所述抽吸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冲洗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管段。
20.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抽吸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平行设置,所述抽吸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封堵,且所述抽吸管朝向所述第一管段一侧的管壁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和/或,
21.所述冲洗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平行设置,所述冲洗管的第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管段的侧壁,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封堵,且所述冲洗管朝向所述第一管段一侧的管壁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
22.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取样口,所述取样口处封堵有取样胶塞。
23.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件上设置有连接件密封圈,所述连接件密封圈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转换件与所述连接件,所述抽吸孔与所述抽吸管沿所述转换件轴向的两侧均设置所述连接件密封圈。
24.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件朝向所述操作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操作管内,所述转换件上设置有操作管密封圈,所述操作管密封圈的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转换件与所述操作管。
25.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件为弹簧柱塞,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均设置为球形凹坑,所述弹簧柱塞的柱体连接于所述转换件,所述弹簧柱塞的球头能够选择性地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球形凹坑内。
26.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换单元还包括转换开关,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转换开关的一端与所述转换件卡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并凸出于所述壳体设置,所述转换开关能够在所述穿孔内活动,以带动所述转换件在所述抽吸位置、所述冲洗位置和所述暂停位置之间切换。
27.作为一种冲洗吸引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操作管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包括壳体、操作管、冲
吸单元和转换单元。当转换件分别处于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时,卡接件能够分别与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卡接,实现冲洗吸引装置的抽吸工况、冲洗工况以及暂停工况,实现了操作人员将转换件切换至其中一个位置时,即可松手,避免了操作人员在转换模式时需要长时间按压转换件,提高了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也降低了操作时的疲劳感,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的分解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半壳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暂停工况时的剖视图;
35.图7是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抽吸工况时的剖视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处于冲洗工况时的剖视图。
38.图中:
39.1、壳体;11、穿孔;111、推动槽;12、第一半壳;13、第二半壳;131、第二穿孔凹槽;132、圆柱形结构;133、取样半孔;14、球形凹坑;151、分支凸部;16、握持凹陷;17、握持凸起;
40.2、操作管;21、管部;211、通孔;22、连接管部;221、定位槽;222、遮盖环;2221、定位部;
41.3、抽吸管;31、取样口;32、取样胶塞;321、限位凸环;
42.4、冲洗管;5、转换件;51、抽吸孔;52、冲洗孔;53、限位凸起;54、卡接凸起;55、延长部;
43.6、卡接件;7、连接件;71、限位部;
44.8、转换开关;81、操作端;811、凸出部;812、连接部;82、卡接端;
45.91、操作管密封圈;92、连接件密封圈;93、第一辅助密封圈;94、辅助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洗吸引装置。如图1-9所示,冲洗吸引装置包括:壳体1、操作管2、冲吸单元和转换单元。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操作管2一端伸入壳体1内部;冲吸单元包括抽吸管3和冲洗管4,抽吸管3和冲洗管4均一端伸入壳体1内部,具体抽吸管3的第一端置于壳体1内部,抽吸管3的第二端伸出壳体1并能够与负压发生装置相连,冲洗管4的第一端置于壳体1内部,冲洗管4的第二端伸出壳体1外部并能够与冲洗仪器相连;转换单元置于壳体1内部,转换单元包括转换件5和卡接件6,卡接件6连接于转换件5,转换件5具有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转换件5能够在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之间切换。当转换件5位于抽吸位置时,卡接件6卡接于第一卡接结构,操作管2与抽吸管3连通且与冲洗管4不连通;当转换件5位于冲洗位置时,卡接件6卡接于第二卡接结构,操作管2与冲洗管4连通且与抽吸管3不连通;当转换件5位于暂停位置时,卡接件6卡接于第三卡接结构,操作管2与抽吸管3以及冲洗管4均不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操作管2与抽吸管3连通且与冲洗管4不连通时,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抽吸工况;设定操作管2与冲洗管4连通且与抽吸管3不连通时,冲洗吸引装置处于冲洗工况;设定操作管2与抽吸管3以及冲洗管4均不连通时,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暂停工况。
51.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包括壳体1、操作管2、冲吸单元和转换单元。当转换件分别处于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时,卡接件6能够分别与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卡接,分别实现冲洗吸引装置的抽吸工况、冲洗工况以及暂停工况,实现了操作人员将转换件5切换至其中一个位置时,即可松手,避免了操作人员在转换模式时需要长时间按压转换件,提高了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也降低了操作时的疲劳感,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
52.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半壳12和第二半壳13,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可拆卸连接,便于生产加工。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能够扣合形成腔体,操作管2、抽吸管3以及冲洗管4的一端均置于腔体内,转换件5和卡接件6也置于腔体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还可为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53.优选地,如图3-5所示,操作管2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操作管2,扩大了适用范围。进一步地,操作管2包括同轴连接的管部21和连接管部22,管部21与连接管部22相互连通,管部21置于壳体1外部,连接管部22的一端置于壳体1外部并与管部21连接,另一端置于壳体1内部,能够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或抽吸管3的第一端连通。壳体1内壁与连接管部22的外壁的其中一个上凸出设置有定位凸部,另一个凹设有定位槽221,定位凸部置于定位槽221内。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定位凸部,连接管部22上设置定位槽221,定位凸部设置为环状,定位槽221设置为沿连接管部22的周向设置的环槽,定位凸部包括两个扣合设置的半圆形分支凸部151,两个分支凸部151分别设置在第一半壳12和第二
半壳13的内壁上,便于确定操作管2在壳体1上的位置,也便于壳体1与操作管2的组装,当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扣合后,即可将操作管2固定在壳体1上。由于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之间拆卸时,即可将操作管2从壳体1上拆卸,实现操作管2与壳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凸部还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定位槽221的结构与其适配,在此不作限定。
54.在本实施例中,管部21与连接管部22固定连接,防止操作时管部21脱落。管部21远离连接管部22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多个通孔211,当管部21的端部堵塞时,可通过通孔211辅助操作管2的端部实现冲洗与抽吸的作用。通孔211绕管部2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两个通孔211。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211的设置数量可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55.具体地,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扣合后形成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操作管2从上述开口处伸入壳体1内。进一步地,连接管部22的侧壁上沿周向凸出设置遮盖环222,遮盖环222的边缘与上述开口的边缘连接,封堵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之间的腔体,而且开口的边缘轮廓大于连接管部22的轮廓,便于操作管2与壳体1的连接。遮盖环222的边缘凸出设置有定位部2221,定位部2221朝向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之间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之间的连接处凹设有凹槽,凹槽连通于壳体结构朝向遮盖环222的一端,凹槽的槽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台阶,定位部2221朝向限位台阶的侧壁上凹设有容纳凹槽,限位台阶置于容纳凹槽内,便于遮盖环222的定位。
56.优选地,如图6-8所示,转换件5呈管状且一端封堵,另一端连通于操作管2,具体连通于连接管部22远离管部21的一端。转换件5能够相对操作管2活动,以使转换件5能够在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之间切换;转换件5上开设有抽吸孔51和冲洗孔52,转换件5的内腔能够通过抽吸孔51与抽吸管3的第一端连通,使得操作管2能够通过抽吸孔51与抽吸管3连通;转换件5的内腔能够通过冲洗孔52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连通,使得操作管2能够通过冲洗孔52与冲洗管4连通。此种结构设置,使得操作管2通过转换件5在壳体1内部的活动实现与冲洗管4或抽吸管3连通,避免了操作管2、冲洗管4或抽吸管3相对壳体1活动,简化了壳体1内部的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57.进一步地,转换件5与操作管2同轴连接,转换件5能够沿操作管2滑动,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和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沿转换件5的轴向间隔设置,当转换件5位于抽吸位置时,此时转换件5移动至抽吸孔51与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连通,装置处于抽吸工况;当转换件5位于冲洗位置时,转换件5移动至冲洗孔52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连通,装置处于冲洗工况;当转换件5位于暂停位置时,转换件5移动至抽吸孔51与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以及冲洗孔52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均不连通,装置处于暂停工况。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通过转换件5沿轴向的移动实现转换件5在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之间的切换,简化了转换件5的移动过程,简化了壳体1的内部结构,也便于操作。
58.在本实施例中,转换件5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依次经过冲洗位置、暂停位置和抽吸位置。其中冲洗位置置于壳体1靠近操作管2的一端,暂停位置置于冲洗位置和抽吸位置之间。具体地,当转换件5位于暂停位置时,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均位于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之间。且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位于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与操作管2之间。当转换件5由暂停位置移动至抽吸位置的过程中,冲洗孔52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相互
远离,当转换件5由暂停位置移动至冲洗位置的过程中,抽吸孔51与抽吸管3的第一端相互远离,实现抽吸管3与抽吸孔51以及冲洗管4与冲洗孔52之间不能同时连通,进一步保证抽吸与冲洗两种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保证了冲洗吸引装置分别实现冲洗与抽吸的功能。
59.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换件5还可设置为能够沿操作管2转动,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和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沿转换件5的周向间隔设置,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沿转换件5的周向间隔设置,抽吸管3的轴线与冲洗管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同于抽吸孔51的轴线与冲洗孔5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在此不做限定。
60.优选地,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分别位于转换件5的两侧,即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非正对设置,避免了抽吸管3以及冲洗管4与转换件5之间的连接结构发生干涉,降低设计难度。可以理解的是,抽吸孔51位于转换件5朝向抽吸管3的一侧,冲洗孔52位于转换件5朝向冲洗管4的一侧。
61.进一步地,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沿转换件5的径向正对开设在转换件5的两侧,且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的孔径相同。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对称设置,便于加工。且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和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沿转换件5轴向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抽吸孔51的孔径。再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冲洗液体以及被吸入的液体在转换件5内部积存,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远离操作管2的孔壁与转换件5封堵端的内表面重合。
62.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还可以位于转换件5的同一侧,或设置在转换件5的其他位置,转换件5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经过冲洗位置、暂停位置和抽吸位置的顺序还可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63.进一步地,转换件5朝向操作管2的一端穿设于操作管2内,具体穿设于连接管部22内。转换件5上设置有操作管密封圈91,操作管密封圈91的内、外两侧分别抵接于转换件5与操作管2的连接管部22,设置操作管密封圈91,能够防止通过操作管1流出的冲洗液体或通过操作管2吸入的液体渗漏至壳体1内部,降低了污染操作者的手部的可能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管2的连接管部22还可以穿设于转换件5内,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管部22的径向尺寸与转换件5的径向尺寸应保证转换件5能够沿轴向相对于操作管2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管密封圈91沿转换件5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进一步保证了密封性。
64.再进一步地,如图4-9所示,冲吸单元还包括连接件7,连接件7呈管状,转换件5远离操作管2的一端活动穿设于连接件7的一端,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均连通于连接件7的内腔。设置连接件7,利于提高冲吸单元结构的模块化程度,便于冲吸单元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65.具体地,连接件7为三通管,连接件7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第一管段沿转换件5的轴向设置,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均垂直连接于第一管段的侧壁并与第一管段连通,转换件5穿设于第一管段的一端,抽吸管3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二管段,冲洗管4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三管段。
66.在本实施例中,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和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分别设置在连接件7的两侧,第二管段与第三管段分别位于第一管段的两侧。
67.进一步地,抽吸管3与第一管段平行设置,抽吸管3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二管段的侧壁,第二管段远离第一管段的一端封堵,且抽吸管3朝向第一管段一侧的管壁连接于第一管段的管壁,进一步提高了冲洗吸引装置内部结构的模块化程度及紧凑程度,便于装配。在本
实施例中,优选为抽吸管3的侧壁与连接件7的侧壁一体化设置,进一步便于生产加工。
68.同理,冲洗管4与第一管段平行设置,冲洗管4的第一端连通于第三管段的侧壁,第三管段远离第一管段的一端封堵,且冲洗管4朝向第一管段一侧的管壁连接于第一管段的管壁,进一步提高了装置内部结构的模块化程度及紧凑程度,便于装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冲洗管4的侧壁与连接件7的侧壁一体化设置,进一步便于生产加工。
69.进一步地,第一管段远离转换件5的一端端部形成限位部71,限位部71位于转换件5远离操作管2的一侧,当转换件5位于抽吸位置时,转换件5远离操作管2的一端能够抵接于限位部71。设置限位部71,保证了对于转换件5的限位作用,便于转换件5能够准确地移动至抽吸位置。
70.作为优选,如图6-7所示,第二管段远离第一管段的一端形成取样口31,取样口31处封堵有取样胶塞32。在抽吸工况时,设置取样口31,便于对抽吸的液体进行取样,利于后续分析上述液体,扩大了适用范围,设置取样胶塞32能够实现封堵取样口31,避免了被抽吸的液体从取样口31泄漏。取样胶塞32采用橡胶材质,易于产生弹性形变,实现与取样口31之间的过盈配合,从而封堵取样口31。
71.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开设有取样通孔,取样胶塞32的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限位凸环321,取样胶塞32的两端均凸出于限位凸环321设置。位于限位凸环321一侧的取样胶塞32置于取样口31内,并与取样口31过盈配合,位于限位凸环321另一侧的取样胶塞32置于取样通孔内,并与取样通孔过盈配合,取样通孔实现了取样胶塞32外露于壳体1,便于用针筒的针头刺穿取样胶塞32进行取样。限位凸环321置于第二管段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且限位凸环32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壳体1以及第二管段,即壳体1与第二管段实现固定取样胶塞32,进一步保证了取样胶塞32封堵取样孔31的可靠性,避免了液体泄漏。进一步地,当使用针筒刺穿取样胶塞32后,由于针筒的针头较细,取样通孔与取样胶塞32的弹性力应保证取样胶塞32能够将针头留下的针孔封堵。取样通孔位于第一半壳12和第二半壳13的连接处,如图5所示,第一半壳12与第二半壳13的边缘均设置取样半孔133,两个取样半孔133扣合后形成取样通孔。
72.优选地,转换件5上设置有连接件密封圈92,连接件密封圈9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转换件5与连接件7,抽吸孔51与冲洗孔52沿转换件5轴向的两侧均设置连接件密封圈92,避免了冲洗液体或被抽吸的液体渗漏至壳体1内部,进一步降低了污染操作者手部的可能性。
73.进一步地,转换件5的侧壁上凸出设有限位凸起53,限位凸起53位于操作管2与连接件7之间,当转换件5位于冲洗位置时,限位凸起53与操作管2的端部抵接,当转换件5位于抽吸位置时,限位凸起53与连接件7的端部抵接。设置限位凸起53,保证了对于转换件5的限位作用,便于转换件5能够准确的移动至抽吸位置以及冲洗位置,也利于卡接件6与第一卡接结构以及第二卡接结构卡接。
74.优选地,位于抽吸孔51远离限位部71一侧的转换件5上套设有第一辅助密封圈93,且第一辅助密封圈93与冲洗孔52间隔设置。设定靠近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一侧的连接件密封圈92为第一连接件密封圈,靠近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一侧的连接件密封圈92为第二连接件密封圈。当转换件5位于抽吸位置时,冲洗管4的第一端端部位于第一辅助密封圈93与第一连接件密封圈之间,避免了冲洗管4内的残留液体进入壳体1内。
75.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转换件5远离操作管2的一端端部延伸有延长部55,延长部
55呈管状或柱状,延长部55的直径与转换件5的直径相同。转换件5的延长部55上套设有第二辅助密封圈94,且第二辅助密封圈94与冲洗孔52间隔设置。当转换件5位于冲洗位置时,抽吸管3的第一端端部位于第二辅助密封圈94与第二连接件密封圈之间,避免了抽吸管3内的残留液体进入壳体1内。
76.优选地,转换单元还包括转换开关8,壳体1上开设有穿孔11,转换开关8的一端与转换件5卡接,另一端穿过穿孔11并凸出于壳体1设置,转换开关8能够在穿孔11内活动,以带动转换件5在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之间切换。转换开关8凸出于壳体1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实现转换件5在抽吸位置、冲洗位置和暂停位置之间切换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
77.在本实施例中,穿孔11设置为条状,沿转换件5的轴向延伸,使得转换开关8能够沿穿孔11移动。第一半壳12在与第二半壳13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穿孔凹槽,第二半壳13在与第一半壳1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穿孔凹槽131,第一穿孔凹槽与第二穿孔凹槽131正对设置,且扣合形成穿孔11,此种结构设置,便于转换开关8安装在壳体1上。
78.具体地,转换开关8包括操作端81和卡接端82。操作端81置于壳体1外部,操作端81包括呈t形连接的凸出部811和连接部812,卡接端82与凸出部811分别连接于连接部812相背的两侧,设置凸出部811,便于操作人员推动转换开关8,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卡接端82的一端置于壳体1内部并与转换件5卡接,另一端通过穿孔11伸出壳体1并与操作端81连接。
79.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穿孔11朝向壳体1外的一端端面沿周向开设有推动槽111,推动槽111呈条状,操作端81的连接部812置于推动槽111内,且推动槽111的宽度与连接部812的宽度相同。设置推动槽111,实现了对于操作端81在推动过程中的导向限位作用,保证了转换件5能够沿轴向移动。再进一步地,当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抽吸工况时,连接部812的第一端能够抵接于推动槽111的第一端,当冲洗吸引装置处于冲洗工况时,连接部812的第二端能够抵接于推动槽111的第二端,使得推动槽111进一步起到了对于转换件5的限位作用,保证了转换件5准确地停在冲洗位置或抽吸位置,保证了冲洗吸引装置的功能性。连接部81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连接部812沿转换件5轴向的两端,推动槽1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位于连接部812沿转换件5轴向的两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812的第一端和推动槽111的第一端位于壳体1远离操作管2的一端。当转换开关8的操作端81位于穿孔11的长轴的中间位置时,冲洗吸引装置处于暂停工况。
80.在本实施例中,转换件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接槽,转换开关8的卡接端82卡接于卡接槽内。具体转换件5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卡接凸起54,两个卡接凸起54之间形成卡接槽,两个卡接凸起54分别位于卡接端82沿转换件5轴向的两端。卡接凸起54与转换件5呈一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卡接端82可呈z型,一端卡接于卡接槽内,另一端连接于操作端81,便于根据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手的位置,调整操作端81的位置,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
81.优选地,卡接件6为弹簧柱塞,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均设置为球形凹坑14,弹簧柱塞的柱体连接于转换件5,弹簧柱塞的球头能够选择性地抵接于其中一个球形凹坑14内。上述结构设置,简化了结构,易于加工。其中,弹簧柱塞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缩小壳体1的尺寸,弹簧柱塞的柱体内嵌入转换开关8的卡接端82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弹簧柱塞的球头需要始终能够凸出于转换开关8的卡接端82的侧壁。
82.第一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及第二卡接结构位于卡接端82的同一侧,具体位于卡接端82设置弹簧柱塞的一侧,且沿转换件5的轴向依次设置,具体地,第二卡接结构靠近操作管2设置,实现仅采用同一卡接件6即可分别与三个卡接结构卡接,简化了本装置的结构,便于生产加工。
83.具体地,壳体1的第一半壳12或第二半壳13内侧凸出设置有三个圆柱形结构132,三个圆柱形结构132沿转换件5的轴向间隔排布,圆柱形结构132均位于卡接端82设置弹簧柱塞的一侧,每个圆柱形结构132朝向卡接端82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球形凹坑14,形成第一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及第二卡接结构。圆柱形结构132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便于生产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半壳13内侧设置圆柱形结构132,卡接端82朝向第二半壳13的侧壁上设置弹簧柱塞。
84.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件6还可使用其他结构,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三卡接结构可根据卡接件6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85.优选地,壳体1的外部轮廓呈流线型并符合人体工程学,提高了握持的舒适程度。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握持凹陷16和握持凸起17,握持凹陷16位于壳体1的中部,用于容纳大拇指,握持凸起17利于抓握,提升了操作时的舒适程度。握持凹陷16沿壳体1的周向并倾斜于操作管2的轴向延伸,利于实现多种握方式。
8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冲洗吸引装置在抽吸工况、冲洗工况和暂停工况的操作过程如下:
87.抽吸工况:朝向远离操作管2的方向推动转换开关8,至转换件5到达抽吸位置,抽吸孔51与抽吸管3的第一端连通,冲洗孔52与冲洗管4不连通,此时卡接件6卡接在第一卡接结构处,限位凸起53抵接于连接件7的端部,延长部55抵接于限位部71。当抽吸管3的第二端连接于负压发生装置时,能够使用操作管2远离壳体1的一端抽吸液体,被抽吸的液体依次经过操作管2、转换件5和抽吸管3到达负压发生装置。
88.冲洗工况:朝向靠近操作管2的方向推动转换开关8,至转换件5到达冲洗位置,抽吸孔51与抽吸管3不连通,冲洗孔52与冲洗管4的第一端连通,此时卡接件6卡接在第二卡接结构处,限位凸起53抵接于连接管部22的端部。当冲洗管4的第二端连接于冲洗仪器时,能够使用操作管2远离壳体1的一端冲洗创面,冲洗液体依次经过冲洗管4、转换件5和操作管2到达创面。
89.暂停工况:将转换开关8推动至穿孔11的中部,至转换件5到达暂停位置,抽吸孔51与抽吸管3和冲洗管4均不连通,此时卡接件6卡接在第三卡接位置处。
9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