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146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磨加克重衬板,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


背景技术:

2.加克重衬板是一种普通瓦楞衬板无法替代的纸包装产品,此产品防水、绝缘、坚固耐用,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和抗撕裂强度,适用于床上用品、制衣服饰等的内衬包装所用,特别对于远途运输中所遇到的跌落和碰撞,能保护主产品折叠外观的平整和四角的方正不受影响。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在使用加克重衬板的过程中,会出现与物品相互摩擦的情况,虽然加克重衬板具备一定的耐磨性,若遭遇持续性的摩擦时,出现损坏的几率仍会大大增加,导致加克重衬板的使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5.2、加克重衬板在遭受较大的外界碰撞挤压时,不仅会影响加克重衬板的抗压能力,而且会将外力传输至内部物品上,使得内部物品受到冲击损坏的几率大幅提高,导致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更高耐磨性的能力,解决若遭遇持续性的摩擦时,加克重衬板出现损坏的几率仍会大大增加,导致加克重衬板的使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加克重衬板在遭受较大的外界碰撞挤压时,不仅会影响加克重衬板的抗压能力,而且会将外力传输至内部物品上,使得内部物品受到冲击损坏的几率大幅提高,导致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以达到提高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减少使用成本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包括耐磨衬板本体,所述耐磨衬板本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护固定块,所述内护固定块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衬板。
9.所述内衬板包括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有面衬纸,所述面衬纸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夹板块。
10.所述内护固定块包括有外护壳,所述外护壳的外表面与耐磨衬板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软性三角支撑架。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夹板块均匀分布在面衬纸的内表面上,所述内夹板块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里衬纸,所述面衬纸的外表面与外护壳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面衬纸、内夹板块和里衬纸共同配合,对加克重衬板与物品的接触面进行保护。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里衬纸包括有外贴纸,所述外贴纸的内表面与内夹板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贴纸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均匀分布在外贴纸的外表面上。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外贴纸和耐磨层共同配合,提高加克重衬板的耐磨性,防止持续性摩擦造成衬板损坏。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性三角支撑架的外表面与外护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均匀分布在外护壳的内部,所述空腔的内部填充有软性膨胀材料。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外护壳、软性三角支撑架和空腔共同配合,对外界产生的冲击进行缓冲吸收。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衬板包括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侧与外护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关于连接头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防护板的外表面与连接头的内壁活动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连接头、空槽和防护板共同配合,使得内衬板的使用更加便捷。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夹板块包括有贴合纸,所述贴合纸的外表面与面衬纸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贴合纸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芯纸。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芯纸、贴合纸和面衬纸共同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辅助缓冲,同时增强衬板各连接组件间的连接强度。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芯纸的外表面与贴合纸的内表面黏接,所述芯纸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强力介质层,所述强力介质层的外表面与外贴纸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芯纸关于贴合纸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芯纸、强力介质层和贴合纸共同配合,增强衬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采用面衬纸、内夹板块、外贴纸和耐磨层之间的配合,通过面衬纸和内夹板块的配合,对加克重衬板与物品的接触面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外贴纸和耐磨层的共同配合,提高加克重衬板的耐磨性,防止持续性摩擦造成衬板损坏,影响正常使用,避免了若遭遇持续性的摩擦时,加克重衬板出现损坏的几率仍会大大增加,导致加克重衬板的使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加克重衬板的使用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2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采用外护壳、软性三角支撑架、空腔和内衬板之间的配合,通过外护壳和软性三角支撑架的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缓冲吸收,同时利用空腔和内衬板的配合,对内部的物品进行防护,避免了加克重衬板在遭受较大的外界碰撞挤压时,不仅会影响加克重衬板的抗压能力,而且会将外力传输至内部物品上,使得内部物品受到冲击损坏的几率大幅提高,导致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减少使用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护固定块的立体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衬板的立体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防护板的立体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夹板块的立体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里衬纸的立体示意图。
32.图中:1、耐磨衬板本体;
33.2、内护固定块;21、外护壳;22、软性三角支撑架;23、空腔;
34.3、内衬板;31、连接头;32、空槽;
35.33、防护板;a1、面衬纸;
36.a2、内夹板块;a21、芯纸;a22、强力介质层;a23、贴合纸;
37.a3、里衬纸;a31、外贴纸;a32、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实施例1
40.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包括耐磨衬板本体1,耐磨衬板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护固定块2,内护固定块2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衬板3,内衬板3包括有防护板33,防护板33包括有面衬纸a1,面衬纸a1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内夹板块a2,内护固定块2包括有外护壳21,外护壳21的外表面与耐磨衬板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护壳21的内部设置有软性三角支撑架22,内夹板块a2均匀分布在面衬纸a1的内表面上,内夹板块a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里衬纸a3,面衬纸a1的外表面与外护壳2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里衬纸a3包括有外贴纸a31,外贴纸a31的内表面与内夹板块a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外贴纸a3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耐磨层a32,耐磨层a32均匀分布在外贴纸a31的外表面上。
4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面衬纸a1、内夹板块a2、外贴纸a31和耐磨层a32之间的配合,通过面衬纸a1和内夹板块a2的配合,对加克重衬板与物品的接触面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外贴纸a31和耐磨层a32的共同配合,提高加克重衬板的耐磨性,防止持续性摩擦造成衬板损坏,影响正常使用,使得加克重衬板的使用效率和实用性得到显著提升。
42.实施例2
43.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软性三角支撑架22的外表面与外护壳2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护壳2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23,空腔23均匀分布在外护壳21的内部,空腔23的内部填充有软性膨胀材料,内衬板3包括有连接头31,连接头31的一侧与外护壳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头3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空槽32,空槽32关于连接头3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防护板33的外表面与连接头31的内壁活动连接。
4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外护壳21、软性三角支撑架22、空腔23和内衬板3之间的配合,通过外护壳21和软性三角支撑架22的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缓冲吸收,同时利用空腔23和内衬板3的配合,对内部的物品进行防护,使得加克重衬板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使用成本得到有效减少。
45.实施例3
46.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内夹板块a2包括有贴合纸a23,贴合纸a23的外表面与面衬纸a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贴合纸a2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芯纸a21,芯纸a21的外表面与贴合纸a23的内表面黏接,芯纸a2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强力介质层a22,强力介质层a22的外表面与外贴纸a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芯纸a21关于贴合纸a2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贴合纸a23和芯纸a21的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辅助缓冲,同时增强衬板各连接组件间的连接强度,利用强力介质层a22与外贴纸a31的连接,增强衬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使得加克重衬板的抗压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48.下面具体说一下该耐磨性高的加克重衬板的工作原理。
49.如图1-6所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面衬纸a1和内夹板块a2的配合,对加克重衬板与物品的接触面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外贴纸a31和耐磨层a32的共同配合,提高加克重衬板的耐磨性,防止持续性摩擦造成衬板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同时通过贴合纸a23和芯纸a21的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辅助缓冲,并且增强衬板各连接组件间的连接强度,然后利用强力介质层a22与外贴纸a31的连接,增强衬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外护壳21和软性三角支撑架22的配合,对外界的碰撞挤压力进行缓冲吸收,然后利用空腔23中的软性膨胀材料和内衬板3的配合,对内部的物品进行防护,使得内部物品出现损坏的几率大幅降低。
50.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