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分中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1  162


t型分中棒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型分中棒。


背景技术:

2.分中棒又叫做寻边器,在cnc数控加工中用于精确地来确定加工工件的中心位置的一种检测工具,分中棒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x轴上选定一边为零,再选另一边得出数值,取其一半来作为x轴的中心点,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去找出y轴的远点,这样工件在xy平面上的加工中心就能够得到确定,现有技术中设置弹簧、测定子、夹持端和分中端,弹簧设置在夹持端和分中端中,且两端分别连接夹持端的内表面与测定子,测定子与分中端的外圆直径相同,通过测定子与加工工件的接触来实现对加工工件中心位置的定位,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分中棒对加工工件进行中心位置定位存在难以对不规则侧面的工件进行中心位置确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型分中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中棒难以检测不规则侧面工件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型分中棒,包括夹持部、分中部、弹簧和测定子,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夹持部的第一通孔,所述分中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分中部的第二通孔,所述夹持部的一端和所述分中部的一端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测定子位于所述分中部的另一端,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测定子和所述第一通孔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测定子呈圆盘状,且所述测定子的圆盘半径大于所述分中部的外圆半径,所述弹簧与所述测定子的侧面中心位置连接。
5.优选地,所述测定子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底部与所述测定子连接,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测定子的圆盘表面的中心位置。
6.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反向螺纹的转向与设备转向相反,且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
7.优选地,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孔半径大小相同。
9.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分中部均呈圆柱状设置,且所述夹持部的外圆半径大于所述分中部的外圆半径。
10.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分中部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状,所述夹持部与所述分中部之间的连接面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面自所述夹持部的连接端向所述分中部的连接端倾斜。
11.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封盖,且所述封盖封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所述封盖与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封盖呈圆柱状设置,且所述封盖的外圆半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圆半径相同。
13.优选地,所述封盖的顶部平面与所述夹持部的顶部平面齐平。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t型分中棒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5.本实用新型中的t型分中棒由夹持部、分中部、弹簧和测定子组装而成,夹持部与分中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一体成型生产出夹持部和分中部的组合体,且夹持部和分中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贯穿夹持部,第二通孔贯穿分中部,而在夹持部和分中部的组合体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二者相互连通,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孔半径大小相同,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后的孔壁不会出现阶段落差,夹持部和分中部的组合体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通实现整体的贯穿设置,得到两端相互连通的开口,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测定子和夹持部一端的开口处第一通孔的内侧壁相互连接,通过弹簧的收缩使测定子紧贴在分中部一端的开口处,且弹簧的外圆半径小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圆半径,使弹簧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进行摆动,即为测定子的摆动提供一个范围,方便t型分中棒通过测定子来对工件的加工中心进行确定,且圆半径大于分中部外圆半径的圆盘状测定子能够适用不平整侧面的工件不同位置的加工中心的检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实现t型分中棒对侧面不规则的工件的加工中心的确认。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t型分中棒的侧视图。
18.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切视图。
1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0.10—夹持部
ꢀꢀꢀꢀꢀꢀꢀꢀ
11—第一通孔
ꢀꢀꢀꢀꢀꢀꢀꢀ
12—封盖
21.20—分中部
ꢀꢀꢀꢀꢀꢀꢀꢀ
21—第二通孔
ꢀꢀꢀꢀꢀꢀꢀꢀ
30—测定子
22.31—连接柱
ꢀꢀꢀꢀꢀꢀꢀꢀ
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2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t型分中棒,包括夹持部10、分中部20、弹簧40和测定子30,夹持部10呈直筒状,用于安装在设备上面,实现t型分中棒的固定安装,分中部20也成直筒状设置,用于延长操作端的位置,便于操作端对不同深度的工件侧面进行检测,测定子30用于与工件之间进行接触来进行检测,所述夹持部1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夹持部10 的第一通孔11,所述分中部20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分中部20的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均为直通孔,便于弹簧40安装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中,所述夹持部10的一端和所述分中部20的一端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连通,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相互连接,使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连通,延长内部放置的弹簧40长度,方便弹簧40的摆动.
28.所述测定子30位于所述分中部20的另一端,所述弹簧40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中,且所述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测定子30和所述第一通孔11内表面螺纹连接,测定子30设置在分中部20的另一端开口处,且弹簧40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中一端连接着测定子30另一端连接着第一通孔11的内表面,弹簧40的外圆半径大小小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 的内圆半径大小,能够实现以瘫痪与第一通孔11内表面的连接点为定点,所述测定子30呈圆盘状,且所述测定子30的圆盘半径大于所述分中部20的外圆半径,所述弹簧40与所述测定子30的侧面中心位置连接,弹簧40连接圆盘状的测定子30的圆盘中心位置,测定子30与弹簧40的连接端在分中部20的第二通孔21的开口处移动,来对加工工件的侧面进行检测调整,在圆盘测定子30 与弹簧4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与圆盘面同一轴芯的圆台凸起,弹簧40连接于圆台凸起的中心位置,加厚连接处的测定子30厚度。
29.本实用新型中的t型分中棒由夹持部10、分中部20、弹簧40和测定子30 组装而成,夹持部10与分中部2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一体成型生产出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的组合体,且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第一通孔11贯穿夹持部10,第二通孔21贯穿分中部20,而在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的组合体中,第一通孔11与第二通孔21二者相互连通,并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内孔半径大小相同,使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连接后的孔壁不会出现阶段落差,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的组合体通过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连通实现整体的贯穿设置,得到两端相互连通的开口,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测定子30和夹持部10一端的开口处第一通孔 11的内侧壁相互连接,通过弹簧40的
收缩使测定子30紧贴在分中部20一端的开口处,且弹簧40的外圆半径小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内圆半径,使弹簧40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中进行摆动,即为测定子30的摆动提供一个范围,方便t型分中棒通过测定子30来对工件的加工中心进行确定,且圆半径大于分中部20外圆半径的圆盘状测定子30能够适用不平整侧面的工件不同位置的加工中心的检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实现t 型分中棒对侧面不规则的工件的加工中心的确认。
3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测定子30上设置有连接柱31,所述连接柱31底部与所述测定子30连接,且所述连接柱31位于所述测定子30的圆盘表面的中心位置,在圆盘状的测定子30的圆盘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突出的连接柱31,弹簧40与连接柱31连接,且连接柱31的外圆半径小于第二通孔21的内圆半径,连接柱31在弹簧40的牵引限制下,使测定子30 紧贴着分中部20的端部,在第二通孔21的开口处移动。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柱31的自由端设置有反向螺纹,所述反向螺纹的转向与设备转向相反,且所述连接柱31的自由端与所述弹簧40的一端连接,连接柱31上面的反向螺纹实现弹簧40一端与连接柱31之间的反向螺纹连接,当t型分中棒转动进行操作的时候,测定子30 抵触在加工工件的侧面上,由于弹簧40与连接柱31之间的反向螺纹连接使得弹簧40与连接柱3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实,不会由于转动工作而测定子30松动。
3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1的自由端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弹簧40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10连接,弹簧40一端与自由端上面的反向螺纹之间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11的临近开口处设置转动件,弹簧40的另一端与该转动件之间连接,配合t型分中棒转动中弹簧40能够发挥限制牵引的作用。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的内孔半径大小相同,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的内孔半径大小相同,能够使连接起来后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形成一个新的直孔,便于弹簧40的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中的移动。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夹持部10和所述分中部20均呈圆柱状设置,且所述夹持部10的外圆半径大于所述分中部20的外圆半径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的外侧面设置为圆柱状,在t型分中棒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平滑的转动面,触碰到加工件时不会发生强烈的碰撞损坏t型分中棒。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夹持部10与所述分中部20之间的连接处呈阶梯状,所述夹持部10与所述分中部20之间的连接面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面自所述夹持部10的连接端向所述分中部20的连接端倾斜,夹持部10和分中部20之间的落差通过设置倾斜面来实现平滑连接,操作中触碰到工件时能够实现一个平滑的过渡,不会造成t型分中棒的损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夹持部1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封盖12,且所述封盖12封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中,所述封盖12与所述弹簧40的一端连接,在夹持部10的末端开口处设置一个封盖12用于将第一通孔11封装起来,防止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被外物进入堵塞,且为弹簧40 的另一端提供一个连接点,方便弹簧40的安装。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封盖12呈圆柱状设置,且所述
封盖12的外圆半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圆半径相同,封盖12设置为外圆半径与第一通孔11的内圆半径相同的圆柱状,能够实现封盖12与第一通孔11的内壁之间的紧密贴合,不留缝隙,进一步的避免了粉尘的进入。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封盖12的顶部平面与所述夹持部10的顶部平面齐平,封盖12的顶部平面与夹持部10的顶部平面之间形成同一个平整的平面,能够使t型分中棒的末端平整,方便与设备之间的安装连接。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