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轮壳。
背景技术:
2.飞轮壳作为发动机上重要的零部件,对其的设计要求之一就是尽可能的尺寸紧凑和减少重量。而采用高压铸造工艺时使用金属模,为方便脱模,金属模会导致飞轮壳的飞轮腔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飞轮在靠近飞轮腔下部运转,飞轮在运转时候会有一定的径向窜动。飞轮腔为了在下部给飞轮提供足够的运转及窜动空间,飞轮腔下部不得不设计的直径比较大,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导致飞轮腔的上部尺寸会更大。较大的上部飞轮腔尺寸是无用尺寸,同时也导致了飞轮壳尺寸增大、重量增加。
3.如何降低飞轮壳的尺寸及重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轮壳,该飞轮壳能够在其飞轮腔满足飞轮径向窜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飞轮壳的尺寸和重量,进而降低飞轮壳的加工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底板和与所述壳体底板连接以形成飞轮腔的环形壳壁,所述壳体底板与所述环形壳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环形壳壁的底部的内壁开设用以避让飞轮的避让槽。
6.可选地,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壁设有自顶端延伸至底端并朝向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径向凸设的加强筋,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加强筋的下部。
7.可选地,所述避让槽的槽底为自靠近所述壳体底板至远离所述壳体底板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8.可选地,所述避让槽为平底凹槽。
9.可选地,所述避让槽为自槽口至槽底宽度渐缩的开口槽。
10.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周均匀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沿长度方向开设贯通至所述环形壳壁的上端面的变速箱螺栓安装孔。
12.可选地,所述环形壳壁的上端面开设减重孔。
13.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轮壳包括环形壳壁和连接在环形壳底部的壳体底板,二者配合形成飞轮腔,环形壳壁的上端用来连接变速箱,飞轮贴合壳体底板连接在环形壳壁底部的飞轮腔,为了避免飞轮转动过程中发生径向窜动碰触环形壳壁的内壁,本申请特别在环形壳壁底部的内侧开设避让槽,利用避让槽增大飞轮腔的径向尺寸,实现一定程度地缩小环形壳壁底部及飞轮壳的整体尺寸,降低飞轮壳的重量,进而降低飞轮壳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飞轮壳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加强筋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飞轮壳的避让槽处的剖视图。
18.其中:
19.1-壳体底板、2-环形壳壁、3-加强筋、4-避让槽、5-变速箱螺栓安装孔、6-变速箱安装端面、7-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飞轮腔:飞轮壳后端也即底端区域,飞轮在此腔内运转,飞轮腔上端面为变速箱安装端面6,用来和变速箱贴合,底部为飞轮壳上曲轴中心孔安装面。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3.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飞轮壳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加强筋处的放大图,图3为飞轮壳的避让槽处的剖视图。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轮壳,在飞轮腔的内壁开设避让槽4,飞轮装设固定后,飞轮的外径向对应避让槽4,利用避让槽4增大飞轮的回转中心与飞轮腔的内壁的距离,满足飞轮径向窜动的需求。具体请参考图1,飞轮壳包括壳体底板1和环形壳壁2,壳体底板1的中心开设曲轴中心孔,环形壳壁2呈沿底部向顶部直径逐渐增大的渐扩状壳体,环形壳壁2的底端面与壳体底板1固连,二者为一体成型,避让槽4开设在环形壳壁2内壁的底部位置,这是因为飞轮贴合壳体底板1安装在飞轮腔的底部位置。当飞轮装设到位后,避让槽4恰好位于飞轮的外径向,为飞轮窜动提供径向空间。
25.进一步地,环形壳壁2的内壁设有自其顶部延伸至底部的加强筋3,加强筋3朝向环形壳壁2的内径向凸设,避让槽4具体开设在加强筋3的底部。作为优选地,加强筋3沿环形壳壁2的内部周向均匀设置,具体可设置为12组。通过在环形壳壁2的内壁设置加强筋3,提高环形壳壁2的强度,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环形壳壁2的厚度,进而降低飞轮壳的尺寸和重量,而开设在加强筋3底部的避让槽4能够有效避免加强筋3的设置干涉飞轮的径向窜动。应当注意的是,加强筋3上部的设置应当保证加强筋3上部内端面距离飞轮回转中心的径向距离略大于飞轮的半径,从而保证飞轮能够从飞轮腔的顶部装入到飞轮腔的底部。
26.环形壳壁2的上端面作为变速箱安装端面6,为方便飞轮壳相对变速箱安装固定,加强筋3沿长度方向开设变速箱螺栓安装孔5,变速箱螺栓安装孔5贯通至变速箱安装端面
6,以便将飞轮壳对准变速箱止口,利用变速向安装端面上的变速箱螺栓安装孔5和螺栓配合相对变速箱固定。为进一步降低飞轮壳的尺寸,变速箱安装端面6上开设有减重孔7,减重孔7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多组。
27.请进一步参考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避让槽4具体为开设在加强筋3底部的平底凹槽,平底凹槽的槽底距离飞轮的回转中心的距离略大于飞轮半径与设计径向窜动量之和。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避让槽4还可设计由槽底到槽口渐宽的开口槽;此外,避让槽4的槽底还可设置为由靠近壳体底板1至远离壳体底板1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如此开设避让槽4使得避让槽4靠近壳体底板1一侧的深度较浅,远离壳体底板1且与飞轮配合的一侧深度较深,在保证环形壳壁2与壳体底板1连接强度的同时满足飞轮的径向窜动需求。环形壳壁2的外周与壳体底板1之间还可根据需要设置肋板,通过肋板进一步提升飞轮壳的强度。飞轮壳的其它部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轮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飞轮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底板和与所述壳体底板连接以形成飞轮腔的环形壳壁,所述壳体底板与所述环形壳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环形壳壁的底部的内壁开设用以避让飞轮的避让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壁设有自顶端延伸至底端并朝向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径向凸设的加强筋,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加强筋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底为自靠近所述壳体底板至远离所述壳体底板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为平底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为自槽口至槽底宽度渐缩的开口槽。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环形壳壁的内周均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长度方向开设贯通至所述环形壳壁的上端面的变速箱螺栓安装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壁的上端面开设减重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轮壳,包括壳体底板和与所述壳体底板连接以形成飞轮腔的环形壳壁,所述壳体底板与所述环形壳壁的底端连接,所述环形壳壁的底部的内壁开设用以避让飞轮的避让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飞轮壳能够在其飞轮腔满足飞轮径向窜动需求的前提下,实现飞轮壳的结构紧凑和重量降低,进而降低飞轮壳的加工成本。的加工成本。的加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坤 李乾语 石彦明 郑泽 陈忠奎 彭庆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