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6  12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2.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传统挡土墙的建造以浇筑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施工,后来为了提高效率,逐渐使用砌块通过砌筑方式进行建造,采用砌筑的方式进行建造时需要准备相关事宜,受天气、温度等的影响,导致施工进度缓慢,而且现有的挡土墙的圬工方量大,排水窗位于植生板的后方,与路基填料贯通,在梅雨季节雨水充沛时,排水窗因排水不利可能造成路基损坏或掏空现象,雨水量过大还可能导致绿色植物被破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需要一种预制的挡土墙构件,从而可减少施工周期,排水性好的装配式挡土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以克服现有的挡土墙强度低、排水性差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包括:多个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
6.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第一装配件本体、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接水台及翘板,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的两侧,所述接水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的后侧,所述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的前侧;
7.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内设有透水挡土板和绿化池,所述透水挡土板设置在所述绿化池的后侧;
8.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沿竖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竖向波纹孔,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纵向波纹孔;
9.所述第二装配件包括第二装配件本体,第二装配件本体沿竖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竖向波纹孔,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纵向波纹孔;
10.多个所述第一装配件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装配件的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拼接以形成两端具有挡土墙缺口的挡土墙主体,所述第二装配件置于所述挡土墙缺口中。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两侧。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i型第一装配件和ii型第一装配件,所述i型第一装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i型第一装配件本体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上侧;
13.所述ii型第一装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ii型第一装
配件本体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下侧。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件本体内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
15.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波纹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下端设置有第一凸起。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第一凸起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第二凸起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径相配合。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件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上。
1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上端设置有盖板卯眼,下端设置有盖板榫头。
19.进一步的,所述绿化池内还设有渗水孔。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二装配件内还设有第二注浆孔。
2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通过提前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不同构件,施工时根据实际需求将多个所述第一装配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装配件依次装配成挡土墙,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相互交错、镶嵌,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连接后,节省横向预应力设置,采用螺旋波纹孔,在注浆过程中,浆液沿着螺旋状上升或下降,减少空洞或浆液空虚现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张拉,施工方法简单方便,周期短;通过在绿化池上设置渗水孔,增加其排水性,减少雨水的堆积对挡土墙的破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配式挡土墙构件具有强度高,排水性好,且施工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俯视图;
24.图2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后视图;
25.图3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左视图;
26.图4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俯视图;
27.图5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后视图;
28.图6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左视图;
29.图7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俯视图;
30.图8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后视图;
31.图9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左视图;
32.图10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二装配件a型构件结构图;
33.图11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二装配件b型构件结构图;
34.图12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二装配件c型构件结构图;
35.图13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二装配件d型构件结构图;
36.图14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盖板a型构件俯视图;
37.图15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盖板a型构件主视图;
38.图16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盖板a型构件侧视图;
39.图17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盖板b型构件结构图;
40.图18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盖板c型构件结构图;
41.图19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i型构件结构图;
42.图20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第一装配件ii型构件结构图;
43.图21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组装关系图一;
44.图22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组装关系图二。
45.图中,1、第一连接块,2、第二连接块,3、绿化池,4、竖向波纹孔,5、接水台,6、透水挡土板,7、盖板,8、翘板,9、纵向波纹孔,10、第一凹槽,11、第一凸起,12、渗水孔,13、第一注浆孔,14、盖板卯眼,15、盖板榫头,16、第二装配件,17、第二凹槽,18、第二凸起,19、第一装配件本体,20、第二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如图1-18所示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包括:多个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16;
49.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第一装配件本体19、第一连接块1、第二连接块2、接水台5及翘板8,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两侧,所述接水台5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后侧,所述翘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前侧;
50.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内设有透水挡土板6和绿化池3,所述透水挡土板6设置在所述绿化池3的后侧;
51.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上沿竖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竖向波纹孔4,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纵向波纹孔9;
52.所述第二装配件16包括第二装配件本体,第二装配件本体沿竖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竖向波纹孔4,沿纵向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纵向波纹孔9;
53.多个所述第一装配件依次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装配件的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拼接以形成两端具有挡土墙缺口的挡土墙主体,所述第二装配件16置于所述挡土墙缺口中。
54.进一步的,所述绿化池3内还设有渗水孔12。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均为实体结构,是挡土墙的主要受力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两侧,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块1设置在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左侧靠上的位置,第二连接块2设置在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右侧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装配件16的高度相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与所述第二装配件16相配合后的高度与第
一装配件本体19的高度一致。绿化池3位于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的中部前方的位置,绿化池3内种植绿色植物,绿化池3呈前凸后陷的一个生长空间,后陷的位置位于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内部,前凸部位为翘板8是生态挡土墙一部分,在绿化池3内的第一装配件本体19内设有渗水孔12,防止水分充足浸泡植物根系造成腐烂,严重影响植物有效生长。渗水孔12可以有效过滤渗水,保证植物供水生长,毛细根系也可以通过透水挡土板6扎根路基本体,但不会形成大的根系腐蚀路基,装配式挡土墙构件中的透水挡土板6可有效保证路基填料的稳定,即使梅雨季节水量充足,也不会在透水挡土板6的位置形成大的径流,且透水挡土板6可以达到节能减排减少工程投资,梅雨季节通过透水挡土板可以把路基本体内部多余水分排泄,作为排水孔使用,排水过程中也不会对路基本体形成危害。
55.所述竖向波纹孔4和纵向波纹孔9为螺旋波纹孔,整体呈螺旋状,在注浆过程中,浆液沿着螺旋状上升或下降,减少空洞或浆液空虚现象,从而通过预应力可有效增加各构件之间的锚固程度;挡土墙的锚筋可采用钢筋也可采用钢绞线,把各个构件连接在一起整体受力。所述接水台5为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的后侧凸出的部分,接水台5与绿化池3中部间隔透水挡土板6,枯水季节,岩体或填筑材料含水率日渐枯竭,岩体或填筑材料渗漏的水或蒸汽水落到接水台5,通过透水挡土板6过滤供给绿化植物生长所需,接水台5与填料混合有效增强挡土墙与路基的整体受力稳定。优选的,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内各设置两个竖向波纹孔4,每个竖向波纹孔4的直径为4cm,在多个构件上下叠放时,相互连通的竖向波纹孔4中可以设置1-3根锚筋;优选的,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上至多设置一个纵向波纹孔9,待挡土墙施工完成后,根据施工实际需求再施工纵向预应力,岩体或填筑材料作为锚固段通过锚筋与挡土墙形成整体。
56.第一连接块1、第二连接块2及第二装配件16均为半皮装配件,根据第一装配件的最高高度的需求,第二装配件16分别与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装配后与第一装配件的最高高度一致。优选的,所述第二装配件16根据第一装配件的结构公开了四种不同结构的第二装配件16,它们分别是第二装配件a型构件、第二装配件b型构件、第二装配件c型构件及第二装配件d型构件。
5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两侧。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连接块1设置在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左侧与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上半部在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块2设置在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右侧与第一装配件本体19的下半部在一个平面上。如图21所示,组装装配式挡土墙时,相邻两块的第一装配件的第二连接块2与另一个第一装配件的第一连接块1进行连接,连接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固定,依次将多个第一装配件进行组合,挡土墙的两端采用第二装配件16进行匹配填补空缺后,进行浇筑和张拉。
58.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波纹孔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凹槽10,下端设置有第一凸起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11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10的内径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11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第二凸起18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凹槽10的内径相配合。所述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8均呈圆锥体,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8的宽度均小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7内径的宽度,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8在竖向上设有通孔,通孔和竖向波纹孔4连通,用于穿过竖向张拉的锚筋,安装过程中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7在上,另一块第一装配件构件的第一凸起11在下或第二装配件的第一凸起在下,并且
第一凸起12或第二凸起18仅有一部分插入第一凹槽10或第二凹槽17即可顺利安装到位,有效解决上下左右构件之间的偏位情况,第一凹槽10和第一凸起11、第二凹槽17和第二凸起18、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凸起18及第二凹槽17和第一凸起11之间的空隙与竖向波纹孔4相通,注浆过程中浆液填充第一凹槽10和第一凸起11、第二凹槽17和第二凸起18、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凸起18及第二凹槽17和第一凸起11之间的空隙,使上下层得构件更坚固。
5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件还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件本体19上。进一步的,所述盖板7的上端设置有盖板卯眼14,下端设置有盖板榫头15。根据施工坡体的需求,选择不定数量的装配式挡土墙构件进行构建浇筑加固,待装配式挡土墙构件搭建完成后安装盖板7,用混凝土和水泥进行浇筑。
6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1内设有第一注浆孔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装配件16内还设有第二注浆孔20。实施例1中,在安装过程中,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可以从上往下安装,也可以从右往左进行安装,安装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插入第二装配件进行填充,待填充结束后,及时往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16的第一注浆孔13和第二注浆孔20中注砂浆,保证相邻两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的稳定和强度。
61.如图1-9所示,实施例1中,第一装配件分为三种样式: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和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和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除第一凹槽10和第一凸起11有所差别外,其余均相同,如图1-3所示,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的特点为: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是挡土墙的第一层,坐落在基础上,第一连接块1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11,第一连接块1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其它构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块2的下部没有第一凸起11,第二连接块2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上层构件进行连接,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位于挡土墙第一层;如图4-6所示,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的特点为:第一装配件b型预制构件位于挡土墙的第二层或n层,第一连接块1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11,第一连接块1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其它构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块2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11,第二连接块2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上层构件进行连接;如图7-9所示,第一装配件c型构件位于张拉上层,张拉层受到垫片和锚栓的影响,第一装配件c型相比于第一装配件b型仅第一凸起11缩小,第一连接块1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11,第一连接块1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其它构件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块2的下部设有第一凸起11,第二连接块2的上面设有第一凹槽10以方便与下层构件进行连接。
62.如图10-13所示,实施例1中,第二装配件分为四种不同的样式:第二装配件a型、第二装配件b型、第二装配件c型和第二装配件d型四种,第二装配件a型构件的特点为下部为平面,没有第二凸起18,装配时与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的第一连接块1进行连接;第二装配件b型构件的特点为上部设有第二凹槽17,下部设有第二凸起18,装配时位于挡土墙的第二层或n层,与第一装配件b型构件的第一连接块1或第二连接块2进行连接;第二装配件c构件相比于第二装配件b型构件仅第二凸起18缩小,装配时位于挡土墙的张拉层;第二装配件d型构件内设有第二注浆孔20,装配时与第一装配件a型构件的第二连接块2进行连接。
63.生态挡土墙整体组装采用构件加盖板组成,盖板7分为三种不同样式,分别为盖板a型、盖板b型及盖板c型,设有竖、纵二项张拉系统,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侧设有2个竖向张拉孔,为整体性构件,构件呈矩形,如图14-18所示,盖板a型、盖板b型及盖板c型呈矩形,厚度相同,仅长度有所不同,规格尺寸与第一装配件构件a、b和c预制构件长宽相等,上
面设有盖板卯眼14,下面设有盖板榫头15,下中部凹陷设置,增加植被生长空间。
64.如图21所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组装关系图一,实施例1中,生态挡土墙比例按照10.0m长、8.0m高挡土墙计算,根据以上信息得知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共分为三种类型,预制第一装配件构件、第二装配件构件和盖板,定型钢模板定做至少需要三种类型的模板,不考虑进度,仅有三套定型钢模板也可以施工,因同类构件之间的差异化不大,预制构件仅差异在有无凸起或凹槽的大小,盖板差异在尺寸大小,以上解决方法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定型钢模板,把凸起或凹槽进行模块化设计,螺栓固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构件移动模块即可,盖板也可采用相同的操作办法,构件预制的明细如表1所示:
[0065][0066][0067]
挡土墙的整体结构装配完后,最后进行纵向拉张和纵向压浆。
[0068]
实施例2:
[0069]
如图19、20和22所示为除第一装配件的构件形态不同外,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9和20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件包括i型第一装配件和ii型第一装配件,所述i型第一装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位于所述i型第一装配件本体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上侧;所述ii型第一装配件的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所述第二连接块2位于所述ii型第一装配件本体沿高度方向上中心线的下侧。
[0070]
如图22所示,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组装关系图二,根据实际施工时所需挡土墙装配构件的需要,将i型第一装配件的第二连接块2与ii型第一装配件的第一连接块1连接,然后将ii型第一装配件的第二连接块2与i型第一装配件的第一连接块1连接,以此类推根据实际施工需求进行装配式挡土墙的装配,然后在挡土墙两侧采用第二装配件进行补充空缺后,对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横向竖向的张拉,完成挡土墙的施工。
[0071]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复合生态景观装配式挡土墙预制构件,通过提前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的不同构件,施工时根据实际需求将多个所述第一装配件和多个所述第二装配件依次装配成挡土墙,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相互交错、镶嵌,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连接后,节省横向预应力设置,采用螺旋波纹孔,在注浆过程中,浆液沿着螺旋状上升或下降,减少空洞或浆液空虚现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张拉,施工方法简单方便,周期短;通过在绿化池上设置渗水孔,增加其排水性,减少雨水的堆积对挡土墙的破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装配式挡土墙构件具有强度高,排水性好,且施工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低的特点。
[007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