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
背景技术:
2.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减震式伺服电机是伺服电机的一种。
3.现有技术中,减震式伺服电机通常包括减震座和电机本体,电机本体通过壳身的散热片进行散热,其实际散热效果差,故而提出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包括支座和与支座一侧固定连接的机体,所述支座包括与机体右侧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四个的通孔,所述机体的输出端套接有位于壳体内部的驱动磁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磁件外侧的隔离套,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位于隔离套外侧的被动磁件,所述被动磁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环,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与传动环传动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侧套接有扇叶。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该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当机体工作时,机体带动驱动磁件转动,驱动磁件带动被动磁件转动,并配合传动环和传动杆,使得传动杆带动扇叶转动,再配合气孔和通孔,使得机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机体自身的热量更快溢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散热效果好的目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的左侧,所述机体的输出轴外侧套接有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的滚珠轴承。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壳体用于定位机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磁件包括与机体输出轴外侧套接的环块,所述环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磁环;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被动磁件包括与壳体内部活动连接并位于隔离套外侧的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磁环。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磁环用于牵引外磁环转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的平面轴承,所述传动杆呈矩形阵列分布;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环包括位于活动环外侧的齿环,所述齿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并与活动环外侧固定连接的支杆。
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活动环带动支杆转动,支杆带动齿环转动,支杆支撑齿环,不影响空气通过。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杆包括与壳体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并与扇叶内侧固定连接的圆轴,所述圆轴的外侧套接有与齿环外侧啮合的齿轮。
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齿环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圆轴转动,圆轴带动扇叶转动,再配合气孔和通孔,使得机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机体自身的热量更快溢散到空气中。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的结构右视图;
22.图4为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中壳体的右视剖面图。
23.图中:1、支座;11、壳体;12、底座;13、减震垫;2、机体;3、气孔;4、通孔;5、驱动磁件;51、环块;52、内磁环;6、被动磁件;61、活动环;62、外磁环;7、传动环;71、齿环;72、支杆;8、传动杆;81、圆轴;82、齿轮;9、扇叶;10、隔离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包括支座1和与支座1一侧固定连接的机体2,支座1包括与机体2右侧固定连接的壳体11,壳体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2,底座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3,壳体11的左侧设置有气孔3,壳体11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四个的通孔4,机体2的输出端套接有位于壳体11内部的驱动磁件5,壳体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磁件5外侧的隔离套10,壳体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位于隔离套10外侧的被动磁件6,被动磁件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环7,壳体11的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与传动环7传动连接的传动杆8,传动杆8的外侧套接有扇叶9,机体2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11的左侧,机体2的输出轴外侧套接有与壳体11内部固定连接的滚珠轴承,壳体11用于定位机体2,驱动磁件5包括与机体2输出轴外侧套接的环块51,环块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磁环52,被动磁件6包括与壳体11内部活动连接并位于隔离套10外侧的活动环61,活动环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磁环62,内磁环52用于牵引外磁环62转动,活动环6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壳体11内壁固定连接的平面轴承,传动杆8呈矩形阵列分布,传动环7包括位于活动环61外侧的齿环71,齿环7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并与活动环61外侧固定连接的支杆72,由活动环61带动支杆72转动,支杆72带动齿环71转动,支杆72支撑齿环71,不影响空气通过,传动杆8包括与壳体11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并与扇叶9内侧固定连接的圆轴81,圆轴81的外侧套接有与齿环71外侧啮合的齿轮82,由齿环71带动
齿轮82转动,齿轮82带动圆轴81转动,圆轴81带动扇叶9转动,再配合气孔3和通孔4,使得机体2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机体2自身的热量更快溢散到空气中。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第一步:当机体2工作时,机体2带动环块51转动,环块51带动内磁环52转动,内磁环52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外磁环62转动,外磁环62带动活动环61转动,活动环61带动支杆72转动,支杆72带动齿环71转动;
27.第二步:齿环71带动齿轮82转动,齿轮82带动圆轴81转动,圆轴81带动扇叶9转动,再配合气孔3和通孔4,使得机体2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机体2自身的热量更快溢散到空气中。
2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包括支座(1)和与支座(1)一侧固定连接的机体(2),所述支座(1)包括与机体(2)右侧固定连接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左侧设置有气孔(3),所述壳体(11)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四个的通孔(4),所述机体(2)的输出端套接有位于壳体(11)内部的驱动磁件(5),所述壳体(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磁件(5)外侧的隔离套(10),所述壳体(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位于隔离套(10)外侧的被动磁件(6),所述被动磁件(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环(7),所述壳体(11)的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有数量为四个并与传动环(7)传动连接的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的外侧套接有扇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2)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11)的左侧,所述机体(2)的输出轴外侧套接有与壳体(11)内部固定连接的滚珠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件(5)包括与机体(2)输出轴外侧套接的环块(51),所述环块(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磁环(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磁件(6)包括与壳体(11)内部活动连接并位于隔离套(10)外侧的活动环(61),所述活动环(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外磁环(6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环(6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壳体(11)内壁固定连接的平面轴承,所述传动杆(8)呈矩形阵列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环(7)包括位于活动环(61)外侧的齿环(71),所述齿环(7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并与活动环(61)外侧固定连接的支杆(7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8)包括与壳体(11)内腔左侧壁活动连接并与扇叶(9)内侧固定连接的圆轴(81),所述圆轴(81)的外侧套接有与齿环(71)外侧啮合的齿轮(8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包括支座和与支座一侧固定连接的机体,所述支座包括与机体右侧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数量为四个的通孔,所述机体的输出端套接有位于壳体内部的驱动磁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驱动磁件外侧的隔离套,所述壳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位于隔离套外侧的被动磁件。该新型减震式伺服电机,具备散热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式伺服电机通常包括减震座和电机本体,电机本体通过壳身的散热片进行散热,其实际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其实际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其实际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万永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市奥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