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结构。
背景技术:
2.吸尘器风机是吸尘器的核心功能部件,吸尘器风机的核心性能主要在于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吸尘器风机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吸尘器的品质优劣。吸尘器风机通常包括电机和叶轮两大部分,风机利用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进而在密闭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目前市面上的吸尘器风机越做越小,逐渐向轻小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风机尺寸过小,电机的出风面积受限,从而导致风机效率偏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结构,有效增大了风机的出风面积,同时还有利于电机散热,有效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风机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在其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段和第二区域段,所述第一区域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区域段的外径;动叶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段的端部处;以及罩壳,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区域段上,所述动叶轮收容于所述罩壳内,所述罩壳上设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出风端环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段的外周;其中,在所述电机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出风端和所述第二区域段之间设有间距。
6.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构造为在所述电机壳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段和所述第二区域段。
7.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罩壳包括风罩和定叶轮,所述定叶轮较所述风罩更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段分布,所述定叶轮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段的端部上,所述风罩设于所述定叶轮上且罩设于所述动叶轮的外周;其中,所述进风端为所述风罩的进风口,所述出风端为所述定叶轮的出风口。
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在所述罩壳和所述第二区域段之间形成连续环状的出风区,所述第二区域段设有与所述出风区连通的散热通道,用于所述电机壳体内部的元器件散热。
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轴肩处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区域段上设有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电机壳体的中空腔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环设于所述第一轴肩上。
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区域段上。
1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壳体内收容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裸露于所述第二开口处。
1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段上设有第二轴肩,用于所述定叶轮的轴向定位。
1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肩将所述第一区域段分隔为上分段和下分段,所述下分段连接所述上分段和所述第二区域段;其中,所述下分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上分段的外径。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结构,其通过在出风端和第二区域段之间设置间距,由此,能够在罩壳和第二区域段之间形成连续环状的出风区,有效增大了风机的出风面积,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机结构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机结构在主视方向上的示意图。
19.图3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1中线路板和电机壳体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1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包括:电机100,电机100包括电机壳体110,电机壳体110在其轴向方向上具有第一区域段和第二区域段z,第一区域段的外径小于第二区域段z的外径;动叶轮300,转动设于第一区域段的端部处;以及罩壳200,设于电机壳体110的第一区域段上,动叶轮300收容于罩壳200内,罩壳200上设有进风
端211和出风端222,出风端222环设于第一区域段的外周;其中,在电机壳体110的轴向方向上,出风端222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设有间距m。
27.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出风端222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设置间距m,由此,能够在罩壳200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形成连续环状的出风区,有效增大了风机的出风面积,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壳体11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轴肩111,第一轴肩111构造为在电机壳体110上形成上述第一区域段和上述第二区域段z,第一区域段和第二区域段z分别为圆周壁面。可以理解地,第一区域段和第二区域段z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中空柱体。罩壳200包括风罩210和定叶轮220,定叶轮220较风罩210更靠近第一区域段分布。定叶轮220通过螺栓可拆卸设于第一区域段的端部上,风罩210设于定叶轮220上且罩设于动叶轮300的外周。风罩210形成有用于收容动叶轮300的鼓风腔,鼓风腔沿电机壳体110的轴向方向贯穿风罩210,从而在风罩210远离定叶轮220侧的端部上形成有进风口、在风罩210靠近定叶轮220侧的端部上形成有连接口,定叶轮220连接于上述连接口处。定叶轮220上设有与风罩210的鼓风腔连通的导风流道221,导风流道221用于引导从鼓风腔流出的气流的流向,具有导向和降噪的功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风端211为风罩210的进风口,出风端222为定叶轮220导风流道221的出风口。上述间距m在出风端222处形成了连续环状的出风区,上述出风区有效增大了出风端222处的出风面积,从而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
29.为了便于定叶轮220的安装定位,请参阅图6所示,第一区域段上设有用于定叶轮220轴向定位的第二轴肩114,第二轴肩114将第一区域段分隔为上分段x和下分段y,下分段y连接上分段x和第二区域段z,其中,下分段y的外径大于上分段x的外径。由此,定叶轮220能够较为方便的安装至第一区域段上。
30.考虑到电机100的散热问题,第二区域段z设有用于电机壳体110内部的元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n。散热通道n与上述出风区连通,气流从定叶轮220出来后大部分从出风区排出,小部分通过散热通道n进入电机壳体110内部,用于电机100散热。具体地,散热通道n包括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以及用于连通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的电机壳体110的中空腔,其中,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的数量设为多个,第一开口112环设于第一轴肩111上,第二开口113沿电机壳体11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二区域段z上。
31.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5所示,电机壳体110包括内部中空且底端面开口的主壳体1101和可拆卸设于主壳体1101底端部开口处的底板1102,其中,第一区域段和第二区域段z成型于上述主壳体1101上。主壳体1101内收容有定子组件130、转子组件140以及线路板120,定子组件130设于主壳体1101的内壁上,转子组件140包括转轴和设于转轴上的转子,定子组件130环设于转子的外周,转子为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环设于转轴圆周壁面上的磁铁,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于主壳体1101内,且转轴的顶部延伸至主壳体1101的外侧后与动叶轮300连接。定子组件130包括定子铁芯和设于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线圈(图未示),定子铁芯设于安装架131上,安装架131的底部设有电连接端子1311,电连接端子1311与线路板120之间电连接,线路板120位于定子组件130的下方。上述涉及的顶部”和“底部”与附图中的顶部和底部方向一致,上述“顶部”和“底部”的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不宜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向线圈通入电流后,能够在线圈周围形成旋转磁场,上述旋转磁场
驱动转轴上的转子转动,从而带动转轴和动叶轮300转动。在电机100工作时,定子组件130和线路板120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机壳体110通过散热通道n能够使得从定叶轮220流出的气流流经定子组件130、转子组件140以及线路板120,从而带走积聚在电机壳体110内的热量,由此,电机100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扩散至外部环境中,进而减小了电机100的内部温升,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13靠近线路板120设置,线路板120裸露于第二开口113处,这样,线路板120不仅能够通过散热通道n进行散热,还能够通过第二开口113散热,散热效果好。
33.为了简化线路板120的安装结构,线路板120和底板1102共用一组螺钉150安装于主壳体1101的底部开口处,具体地,线路板120上设有用于供螺钉150贯穿的贯穿口121,主壳体1101的底部开口处设有与螺钉150配合的螺丝孔1103,螺钉150沿平行于转轴轴向的方向打入上述螺丝孔1103,具有安装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34.上述已经充分描述了风机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如下的工作过程:
35.电机100驱使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动叶轮300转动,动叶轮300转动后能够在鼓风腔内形成空气负压,由此,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端211进入鼓风腔内,并经由定叶轮220的导风流道221排出,请参阅图4所示,附图4中空心箭头代表气流的流动方向,气流从定叶轮220流出后大部分从出风端222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的间距m处排至外部环境中,小部分通过散热通道n流经定子组件130和线路板120,由此,能够将定子组件130和线路板120产生的热量排至外部环境中,从而在增大了风机出风面积的同时,又可以给电机100散热,解决了电机温升高的痛点。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出风端222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设置间距m,由此,能够在罩壳200和第二区域段z之间形成连续环状的出风区,有效增大了风机的出风面积,提高了风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电机壳体110通过散热通道n使得从定叶轮220流出的气流流经定子组件130、转子组件140以及线路板120,从而带走积聚在电机壳体110内的热量,由此,电机100内部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地扩散至外部环境中,进而减小了电机100的内部温升,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进一步地,从定叶轮220排出的气流大体沿着电机壳体110的轴向方向流动,由此,能够简化供气流流动的通道结构,具有简单的优点。
37.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