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
背景技术:
2.分切机是一种将宽幅纸张、云母带或薄膜分切成多条窄幅材料的机械设备,常用于造纸机械、电线电缆云母带及印刷包装机械。分切机主要的运用于:无纺布;云母带、纸张、绝缘材料及各种薄膜材料分切、特别适宜于窄带(无纺布,纸张,绝缘材料、云母带、薄膜等等)的分切。
3.在金属膜加工过程中使用分切机进行分切,需要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来限定金属膜的切割规格,现有的分切机的分切轴位置固定,切割位置不易调节,只能切割出相同规格的金属膜,延展性不强,无法满足多元化生产,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复卷机构,所述复卷机构包括收卷辊、第一导膜辊、第二导膜辊和放卷辊,所述收卷辊、第一导膜辊、第二导膜辊和放卷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于两组竖板之间,第一导膜辊、第二导膜辊用于传导金属膜,金属膜在多个第一导膜辊、第二导膜辊之间张紧,保证切割精度,所述第一导膜辊和第二导膜辊之间设置有刀片调节组件,所述刀片调节组件包括置刀筒,所述置刀筒水平固定安装于两组竖板之间,所述置刀筒的顶部开设有刀片槽,所述刀片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刀片滑块,每个所述刀片滑块的顶部均安装有切割刀片,每个所述刀片滑块的底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实现切割刀片位置调节,便于根据不同订单要求进行调整,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卷辊转动连接于两组竖板之间,其中一组所述竖板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贯穿于竖板且与收卷辊的一端固定连接,启动第一电机带动收卷辊转动,实现切割后的金属膜的收卷。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放卷辊转动连接于两组竖板之间,其中一组所述竖板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贯穿于竖板且与放卷辊的一端固定连接,金属膜卷套在放卷辊上,启动第二电机带动放卷辊转动,带动金属膜卷向收卷辊方向传送切割。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放卷辊的上方设置有压膜组件,所述压膜组件包括压辊,所述压辊设置于两组竖板之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组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组竖板的内壁一侧。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两组所述竖板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所述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组所述滑块的一侧分别与两组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两组所述拉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于两组竖板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圆块。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滑块的顶部与每个相对应的滑槽内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所述拉杆的一端均贯穿于相对应的弹簧内部,在穿入金属膜之前,握住圆块,向上提拉拉杆,使得弹簧压缩,压辊可以滑到上方位置,穿好金属膜卷后,再松开圆块,利于弹簧的弹力,压辊滑下来抵压放卷辊,使得放卷辊放膜时更加稳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当金属膜的分切宽度要求改变时,可转动锁紧螺栓,使得刀片滑块脱离锁紧螺栓的锁紧固定,刀片滑块带动切割刀片沿着置刀筒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继而带动切割刀片沿着薄金属膜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切割刀片可以切割金属膜的宽度获得改变,不需要将整根置刀筒进行拆卸,较为便利,实现切割刀片位置调节,便于根据不同订单要求进行调整,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16.2、通过在放卷辊的上方设置有压膜组件,转动放卷辊,带动金属膜卷向收卷辊方向传送,在穿入金属膜之前,压辊可以滑到上方位置,穿好金属膜后,再把压辊滑下来抵压放卷辊,使得放卷辊放膜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体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体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置刀筒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1、工作台;102、竖板;103、滑槽;200、复卷机构; 201、收卷辊;202、第一电机;203、第一导膜辊;204、第二导膜辊; 205、放卷辊;206、第二电机;300、刀片调节组件;301、置刀筒; 302、刀片槽;303、刀片滑块;304、切割刀片;305、锁紧螺栓;400、压膜组件;401、压辊;402、连接轴;403、滑块;404、弹簧;405、拉杆;406、圆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包括包括工作台101,工作台10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102,两组竖板102之间设置有复卷机构200,复卷机构200包括收卷辊201、第一导膜辊203、第二导膜辊204和放卷辊205,收卷辊201、第一导膜辊203、第二导膜辊204和放卷辊205从前往后依次设置于两组竖板102之间,第一导膜辊203、第二导膜辊204用于传导金属膜,金属膜在多个第一导膜辊203、第二导膜辊204之间张紧,保证切割精度。
26.第一导膜辊203和第二导膜辊204之间设置有刀片调节组件300,刀片调节组件300包括置刀筒301,置刀筒301水平固定安装于两组竖板102之间,置刀筒301的顶部开设有刀片槽302,刀片槽302内部滑动连接有多个刀片滑块303,每个刀片滑块303的顶部均安装有切割刀片304,每个刀片滑块303的底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305,实现切割刀片304位置调节,便于根据不同订单要求进行调整,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7.收卷辊201转动连接于两组竖板102之间,其中一组竖板102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02,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端贯穿于竖板102且与收卷辊201的一端固定连接,启动第一电机202带动收卷辊201转动,实现切割后的金属膜的收卷。
28.放卷辊205转动连接于两组竖板102之间,其中一组竖板102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6,第二电机206的输出轴端贯穿于竖板102且与放卷辊205的一端固定连接,金属膜卷套在放卷辊205 上,启动第二电机206带动放卷辊205转动,带动金属膜卷向收卷辊 201方向传送切割。
29.放卷辊205的上方设置有压膜组件400,压膜组件400包括压辊 401,压辊401设置于两组竖板102之间,压辊4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轴402,两组连接轴402的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组竖板102 的内壁一侧。
30.两组竖板102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滑槽103,两组滑槽103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03,两组滑块403的一侧分别与两组连接轴402 的一端固定连接,两组滑块40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杆405,两组拉杆405的一端分别贯穿于两组竖板102的顶部且固定连接有圆块 406。
31.每个滑块403的顶部与每个相对应的滑槽103内顶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404,每个拉杆405的一端均贯穿于相对应的弹簧404内部,在穿入金属膜之前,握住圆块406,向上提拉拉杆405,使得弹簧404压缩,压辊401可以滑到上方位置,穿好金属膜卷后,再松开圆块406,利于弹簧404的弹力,压辊401滑下来抵压放卷辊205,使得放卷辊205放膜时更加稳定。
32.具体的,该一种金属膜复卷分切机的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在穿入金属膜之前,握住圆块406,向上提拉拉杆405,使得弹簧404压缩,压辊401可以滑到上方位置,穿好金属膜卷后,再松开圆块406,通过弹簧404的弹力,压辊401滑下来抵压放卷辊205,使得放卷辊205放膜时更加稳定;
33.然后将金属膜卷套在放卷辊205上,启动第二电机206带动放卷辊205转动,带动金属膜卷向收卷辊201方向传送切割,将金属膜一头手动穿入压辊401下方,再依次覆盖在第一导膜辊203和第二导膜辊204上方,然后手动穿入收卷辊201下方,当薄金属触碰到切割刀片304时,金属膜就被划分成宽幅一致的窄金属膜;
34.当薄膜分切的宽幅要求与之前加工的薄膜不一致时,可转动锁紧螺栓305,使得刀片滑块303脱离锁紧螺栓305的锁紧固定,刀片滑块303带动切割刀片304沿着置刀筒30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继而带动切割刀片304沿着薄金属膜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使得切割刀片 304可以切割金属膜的宽度获得改变,不需要将整根置刀筒301进行拆卸,较为便利,实现切割刀片304位置调节,便于根据不同订单要求进行调整,调节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02和第二电机206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36.第一电机202和第二电机206为现有技术存在的装置或设备,或者为现有技术可实现的装置或设备,其供电、具体组成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故不再详细赘述。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