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43


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


背景技术:

2.脊柱微创技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镜下融合技术为当前脊柱融合手术中的研究热点。在脊柱镜下融合手术中,cage(椎间融合器)的置入是手术操作的难点和关键环节。cage放置时需要有一个稳定的通道,但市场上现有的镜下通道为圆形,无法对椎间隙进行撑开,操作过程中易发生通道移位,造成反复操作,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和神经损伤风险。cage整体呈方形,通过圆形通道时可发生旋转偏移,常导致cage放置失败,如何让cage准确置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它能够有效撑开椎间隙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进入椎间隙,且引导过程中椎间融合器不会旋转偏移。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它包括
5.u型槽1,由两块侧板11和一块底板12连接形成的槽结构,用于放置椎间融合器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行进方向;
6.定位板2,固定于u型槽1的前端;
7.手柄3,固定于u型槽1的后部。
8.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1.u形沟槽限制椎间融合器旋转,起到定向置入的作用。
10.2.前端的定位板可充分撑开椎间隙,避免通道移位。
11.3.有效提高了椎间融合器置入成功率,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的仰视图;
14.图3为图1的右视图;
15.标号说明:1-u型槽、11-侧板、12-底板、2-定位板、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17.如图1-3所示: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它包括
18.u型槽1,由两块侧板11和一块底板12连接形成的槽结构,用于放置椎间融合器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行进方向;
19.定位板2,固定于u型槽1的前端;
20.手柄3,固定于u型槽1的后部。
21.这里的定位板主要是插设在椎间隙之间,定位板的两侧边支撑椎间隙,实现椎间隙的打开,同时两块椎骨之间相向的力能够夹持定位板,确保u型槽1位置相对固定,避免通道移位。
22.进一步的,所述手柄3连接于u型槽1的底板12外侧面,且手柄3与u型槽1的延伸方向呈现35
°‑
55
°
夹角。这样方便施术者置入u型槽1。
2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2的后边沿连接于侧板11或底板12的前边沿。这里可以根据椎间融合器置入的方向来确定定位板2的位置,一般来说,定位板2的后边沿是连接于底板12的前边沿。
2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2呈舌型。能够方便定位板插入椎间隙中并可以减小对椎骨的损伤。
25.进一步的,u型槽1的槽内轮廓与椎间融合器的外轮廓相互对应。由于u型槽1的槽内轮廓与椎间融合器的外轮廓契合,通过调整通道方向即可限制椎间融合器的置入方向,有效避免椎间融合器在敲打植入过程发生旋转、移位。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前端设置呈舌形的定位板,插入椎间隙后可将通道前端牢固定位在指定位置,在敲打cage置入过程中,通道不易移位。同时,舌形定位板可有效撑开椎间隙,便于cage的顺利置入。通过通道的定向、定位以及撑开作用,可以让椎间融合器一次性植入成功,减少反复操作造成的神经损伤风险。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28.s1,建立手术通道,通过咬骨钳切开椎间盘纤维环,之后切除椎间盘,然后刮除椎间盘的组织与软骨组织。
29.s2.通过支撑器械将锥体撑开以回复正常椎间隙距离,然后清除椎骨表面的软骨层,直至骨面出血。
30.s3.通过测试工具不断测量,为后期选用规格合适的椎间融合器以及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提供数据基础。
31.s4.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以及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中,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中的u型槽1需要与椎间融合器相匹配,定位板的宽度需要与正常椎间隙距离相对应。
32.s5.在椎间融合器内的间隙填充自体骨或移植骨替代物,之后将椎间融合器放入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中。
33.s6.将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置入椎间隙中,其中定位板的两侧支撑相邻的两个椎骨,实现定位板定宽且椎骨固定定位板,之后将位于u型槽内的椎间融合器推到所需的位置。
34.s7.在椎间隙其它间隙位置填充自体骨或移植骨替代物,最后拆除手术器械和手术通道即可。
35.s6中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置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初始阶段定位板的两侧面直接对应两个椎骨面,将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插入两个椎骨之间。另一种是初始阶段定位板置入时是和两个椎骨面近乎平行,在插入到指定深度后,通过接近90
°
的转动脊柱
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使得定位板的两侧面贴合两个椎骨面实现打开两个椎骨之间的间隙。
36.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型槽(1),由两块侧板(11)和一块底板(12)连接形成的槽结构,用于放置椎间融合器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行进方向;定位板(2),固定于u型槽(1)的前端;手柄(3),固定于u型槽(1)的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连接于u型槽(1)的底板(12)外侧面,且手柄(3)与u型槽(1)的延伸方向呈现35
°‑
55
°
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的后边沿连接于侧板(11)或底板(12)的前边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呈舌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其特征在于:u型槽(1)的槽内轮廓与椎间融合器的外轮廓相互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脊柱镜下融合手术U型通道装置,它包括U型槽,由两块侧板和一块底板连接形成的槽结构,用于放置椎间融合器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行进方向;定位板,固定于U型槽的前端;手柄,固定于U型槽的后部。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能够有效撑开椎间隙并引导椎间融合器进入椎间隙,且引导过程中椎间融合器不会旋转偏移。椎间融合器不会旋转偏移。椎间融合器不会旋转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善 乔万庆 曹燕 王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喜善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