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25  1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浇筑高度较大(自由落差超过两米)时,混凝土灌注到孔底时会发生冲击,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因粘聚力不足导致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散,导致了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
5.2、现有的防离散装置在使用时,装置的内壁会有大量的混凝土的残渣,若如长期的不进行清洗,残渣干旱,影响装置的使用体验,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一种防离散的能力,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因粘聚力不足导致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散,导致了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防离散装置在使用时,装置的内壁会有大量的混凝土的残渣,若如长期的不进行清洗,残渣干旱,影响装置的使用体验,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以达到清洁装置内混凝土残渣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包括防离散管道,所述防离散管道包括有进料口和密封环,所述进料口设置在防离散管道的上方,所述密封环固定安装在防离散管道的外表面上,所述防离散管道的内部设置有防离散机构,所述防离散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机构。
9.所述防离散机构包括有防离散机构主体和缓弹组合件,所述缓弹组合件的一端与防离散机构主体的内腔侧面铰接。
10.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有清洗机构主体和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填充有清洗液。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离散机构的内部设置有阻隔板和回弹缓冲装置,所述阻隔板的一侧与防离散机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回弹缓冲装置均固定安装在防离散机构的内壁上,所述缓弹组合件的下方设置有缓冲件。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弹缓冲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橡胶
球,所述橡胶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回弹板,所述第一回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回弹缓冲装置包括有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固定安装在回弹缓冲装置的内部缝隙处,所述缓冲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回弹板,所述第二回弹板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板。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洗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进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洗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泵。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采用阻隔板、缓弹组合件、缓冲件和回弹缓冲装置之间的配合,通过阻隔板阻隔混凝土原料中的粗骨料流淌的过快,配合着缓弹组合件和缓冲件让粗骨料在管道中进行回弹,增大它的阻力,然后利用回弹缓冲装置让每一块粗骨料都比之前缓慢一点的流出管道,避免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因粘聚力不足导致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造成了混凝土的离散,导致了施工效率降低的问题,以便使粗骨料流淌缓慢,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防离散的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采用进水管、阀门、水箱、水泵、喷头和引流管之间的配合,通过水泵在水箱内对清洗机构的内部进行灌水,水源通过进水管流入到清洗机构内,阀门对进水管起一种调节作用,水源流入到清洗机构内后,经过引流管流向每一个喷头,以便使管道内的混凝土残渣进行清洗,避免了装置的内壁会有大量的混凝土的残渣,若如长期的不进行清洗,残渣干旱,影响装置的使用体验,导致了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防离散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回弹缓冲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清洗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防离散管道;11、进料口;12、密封环;
24.2、防离散机构;21、阻隔板;22、缓弹组合件;23、缓冲件;24、回弹缓冲装置;241、橡胶球;242、第一回弹板;243、弹性块;244、缓冲柱;245、缓冲器;246、第二回弹板;247、缓冲板;
25.3、清洗机构;31、进水管;32、阀门;33、水箱;34、水泵;35、喷头;36、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包括防
离散管道1,防离散管道1包括有进料口11和密封环12,进料口11设置在防离散管道1的上方,密封环12固定安装在防离散管道1的外表面上,防离散管道1的内部设置有防离散机构2,防离散管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机构3,防离散机构2包括有防离散机构主体和缓弹组合件22,缓弹组合件22的一端与防离散机构主体的内腔侧面铰接,清洗机构3包括有清洗机构主体和水箱33,水箱33的内部填充有清洗液,防离散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阻隔板21和回弹缓冲装置24,阻隔板21的一侧与防离散机构2内壁固定连接,回弹缓冲装置24均固定安装在防离散机构2的内壁上,缓弹组合件22的下方设置有缓冲件23。
2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阻隔板21、缓弹组合件22、缓冲件23和回弹缓冲装置24之间的配合,通过阻隔板21阻隔混凝土原料中的粗骨料流淌的过快,配合着缓弹组合件22和缓冲件23让粗骨料在管道中进行回弹,增大它的阻力,然后利用回弹缓冲装置24让每一块粗骨料都比之前缓慢一点的流出管道,以便使粗骨料流淌缓慢,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防离散的效果。
30.实施例2
31.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回弹缓冲装置2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球241,橡胶球2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回弹板242,第一回弹板2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器245,缓冲器24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244,回弹缓冲装置24包括有弹性块243,弹性块243固定安装在回弹缓冲装置24的内部缝隙处,缓冲器24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回弹板246,第二回弹板246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板247。
3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橡胶球241、第一回弹板242、弹性块243、缓冲柱244、缓冲器245、第二回弹板246和缓冲板247之间的配合,当粗骨料撞击回弹缓冲装置24时,利用橡胶球241的弹性,配合着第一回弹板242将回弹缓冲装置24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回弹,通过着弹性块243和缓冲柱244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再利用缓冲器245的作用,受到的余力进行缓冲,然后配合第二回弹板246和缓冲板247全部反弹给回弹缓冲装置24,以便对粗骨料在下落的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防离散效果。
33.实施例3
34.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清洗机构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阀门32,进水管31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33,清洗机构3的内部设置有引流管36,引流管3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喷头35,水箱33的内部设置有水泵34。
3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进水管31、阀门32、水箱33、水泵34、喷头35和引流管36之间的配合,通过水泵34在水箱33内对清洗机构3的内部进行灌水,水源通过进水管31流入到清洗机构3内,阀门32对进水管31起一种调节作用,水源流入到清洗机构3内后,经过引流管36流向每一个喷头35,以便使管道内的混凝土残渣进行清洗,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的效果。
36.下面具体说一下该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防离散装置的工作原理。
37.如图1-4所示,首先,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我们连接防离散管道1,当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经过防离散机构2,通过阻隔板21阻隔混凝土原料中的粗骨料流淌的过快,配合着缓弹组合件22和缓冲件23让粗骨料在管道中进行回弹,增大它的阻力,当粗骨料撞击回弹缓冲装置24时,利用橡胶球241的弹性,配合着第一回弹板242将回弹缓冲装置24受到的撞击
力进行回弹,通过着弹性块243和缓冲柱244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再利用缓冲器245的作用,受到的余力进行缓冲,然后配合第二回弹板246和缓冲板247全部反弹给回弹缓冲装置24,以便对粗骨料在下落的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子我们防止了粗骨料由于下落过快,导致混凝土离散,然后当管道使用结束,通过水泵34在水箱33内对清洗机构3的内部进行灌水,水源通过进水管31流入到清洗机构3内,阀门32对进水管31起一种调节作用,水源流入到清洗机构3内后,经过引流管36流向每一个喷头35,以便使管道内的混凝土残渣进行清洗,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的效果。
38.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