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由煤、木屑、果壳、椰壳等材质为原料,以先进的工艺设备精制而成;通过粉碎、成型或用均匀的煤粒经炭化、活化生产。主要成分为碳,并含少量氧、氢、硫、氮、氯等元素。普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500~1700m2/g间。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为用途极广的一种工业吸附剂,活性炭生产过程大致分为:炭化
→
冷却
→
活化
→
洗涤等一系列工序精制而成。活性炭生产成品外形大致分为:颗粒、柱状、粉状等。
3.由于柱状活性炭填充效果好,且能够根据需求切割成不同长度或者粉碎成不同颗粒,因此柱状活性炭的生产量较大,且工艺简单,但是在柱状活性炭活化后,由于散热缓慢需要送至冷却车间进行冷却,整个冷却过程需要持续20小时左右的时间,一旦生产量增大,冷却车间气流循环慢,冷却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不仅占用空间大,由于环保的需求和活性炭质量,活性炭不能露天冷却,需要建设较大的冷却车间,生产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解决了传统的降温时间长,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横跨所述传送带并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多个所述支架上共同固定有风管,所述风管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设有多个吹风孔,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管的一端通过波纹管连接在所述风机上,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均安装有挡板,两个挡板的外侧均固定有多个风箱,所述风箱的一侧连接有吸收管,所述挡板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吸风孔,所述吸风孔均位于所述风箱内。
6.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两端均套设有防磨管,所述防磨管和所述传送带对应。
7.优选地,所述吹风孔沿所述传送带的进料端至出料端由密至疏设计。
8.优选地,所述风管和所述传送带平行设置。
9.优选地,所述风管一侧同一横截面上的多个所述吹风孔呈120
°
设置。
10.优选地,同一侧的多个所述吸收管共同连接有主吸收管。
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使用时,多个吸收管连接在工厂内的负压吸收设备上,出炉的活性炭棒,送入传送带上传送至远离活化炉的一侧,在传送过程中,风机启动,通过风管和吹风孔向传送带上的活性炭棒吹入流动的冷却风,同时吸收管通过工厂内的负压除尘管道提供负压,将活性炭棒降温后的冷却风吸入工厂除尘管道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条件的可将多个吸收管吸收的气体送入活化炉进行燃烧处理,经降温的活性碳棒在冷却车间放置6-8小时即可完成冷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传送带的设置,能够将活性炭移动至远离热源的地方,便于工人转移活性炭,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14.2、通过风机、风管和吹风孔的设置,风机向风管内吹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通过吹风孔吹在活性炭上,能够对活性炭进行降温,便于后续转运至冷却车间,同时降低了活性炭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率;
15.3、通过挡板、风箱、吸收管和吸风孔的配合,加速冷却风的流动速度,吸收冷却风以及活性炭的热量,既能加快活性炭的冷却效率,又能对冷却风进行收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出炉后活性炭的温度,从而便于转运,缩短了活性炭的冷却时间,从而加快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且降温过程中不会对工厂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工厂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的挡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的风管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传送带、2风管、3支架、4波纹管、5风机、6挡板、7风箱、8吸收管、9吸风孔、10吹风孔、11防磨管、12主吸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参见图1-5,一种活性炭生产线冷却装置,包括传送带1,当需要通过小车转运时,传送带1倾斜设置,通过别的传送装置传送时,传送带1可水平设置,传送带1为耐高温的传送带,传送带1上设有多个支架3,支架3为不锈钢,支架3的两端均套设有防磨管11,防磨管11和传送带1对应,当传送带1碰到支架3时能够带动防磨管11转动,降低对传送带1以及支架3的磨损,支架3横跨传送带1并固定在传送带1的两侧,支架3焊接在传送带1两侧的框架上,多个支架3上共同固定有风管2,风管2可通过卡箍或者铁丝绑在支架3上,风管2和传送带1平行设置,冷却风吹出的风面角度能够覆盖整个活性炭面,风管2位于传送带1的一侧设有多个吹风孔10,吹风孔10沿传送带1的进料端至出料端由密至疏设计,对于刚出炉温度较高的活性炭通过强流速的冷却风进行降温,后面的活性炭降温风量依次减小,风管2一侧同一横截面上的多个吹风孔10呈120
°
设置,能够通过风管2对传送带1的整个转送面进行吹风降温,传送带1的一端安装有风机5,风管2的一端通过波纹管4连接在风机5上,通过波纹管4
能够降低风机5工作震动带来的损害,震动不会影响风管2的固定,传送带1的两端均安装有挡板6,避免将灰尘吹到工厂的地面或空中,两个挡板6的外侧均固定有多个风箱7,风箱7为切割掉一面的方钢管,焊接在挡板6上,用一侧的风箱7为三个,能够满足多个吸风孔9均匀的吸风,风箱7不宜过多,风箱7的一侧连接有吸收管8,吸收管8需根据不同质量的活性炭设置不同的直径,煤渣较少的活性炭,可以使用较细的管子,挡板6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吸风孔9,吸风孔9等间距的设置在挡板6上,吸收活性炭的热量和冷却风,吸风孔9均位于风箱7内,通过一个风箱7可完成多个吸风孔9的吸风工作,降低吸收管8的使用量,同一侧的多个吸收管8共同连接有主吸收管12,便于与工厂的负压除尘管道连接。
2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使用时,多个吸收管8连接在工厂内的负压吸收设备上,出炉的活性炭棒,送入传送带1上传送至远离活化炉的一侧,在传送过程中,风机5启动,通过风管2和吹风孔10向传送带1上的活性炭棒吹入流动的冷却风,同时吸收管8通过工厂内的负压除尘管道提供负压,将活性炭棒降温后的冷却风吸入工厂除尘管道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条件的可将多个吸收管8吸收的气体送入活化炉进行燃烧处理,经降温的活性碳棒在冷却车间放置6-8小时即可完成冷却。
27.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2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